【党史学习教育】时代报告剧《布衣院士》在我校首演 诠释信仰的力量

29.04.2021  19:56

假如那么的一天到来哟,人人有田耕,人人有屋住,人人有饭吃……”  4月28日晚,丁颖礼堂内歌声飘扬,掌声阵阵。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我校原校长卢永根院士为原型创作的时代报告剧《布衣院士》在这里首演。

作为学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已有逾两千名师生、党员观看了《布衣院士》的彩排及首演。首演当天,广东省委宣传部、教育工委,广东广播电视台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到场观看指导,并对报告剧给予肯定。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参加了学习观演。

报告剧以建党百年的时代历程为大背景,讲述卢永根一心向党、一生爱国、一身正气、一世恭俭的感人故事。项目自2020年初启动,由广东省委宣传部指导,广东广播电视台出品,中共华南农业大学委员会协办。

全剧分七幕,依照卢永根个人成长的时间脉络,以他16岁写下的一首诗《假如那么的一天到来呦》为线索,选取了卢永根入党、参与地下工作、与夫人徐雪宾教授相识相爱、担任华农校长、夫妇共同捐款880余万元设立教育基金等事件进行串联,真实细腻地演绎了他作为共产党员追求信仰的一生。

在舞台呈现方面,该剧勇于创新,在借用音乐剧元素的同时,使用了大量历史真实影像资料,与舞台上的演绎形成呼应,还原真实场景,给予观众一种特别的“沉浸式体验”。一套套具有时代特色的服装,一次次争分夺秒的“抢妆”,演员们真挚动情的表演,成功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让观众仿佛跟随着卢永根院士的脚步,经历了从青葱少年到耄耋老者的风云岁月。

卢永根院士16岁时写下的一首诗被编成歌曲,在全剧多次出现,“假如那么的一天到来呦,人人有田耕,人人有屋住,人人有饭吃……”总导演、编剧陈晓琳对此作出解读:“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卢永根院士诗中的美好愿景已然成为现实。就如同剧中结尾说的那样:‘这盛世如你所愿’。每一个共产党员的背后,都有一个追求信仰的故事。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们突出展现卢永根院士的重要人生节点,希望通过生动细腻的细节,让观众走近卢永根院士,了解这位有70年党龄的老党员纯洁的一生,感受信仰的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全剧除了部分主要人物由专业戏剧演员饰演外,其余40名歌舞和话剧群演都是来自艺术学院的学生,排演相关工作由学校党委宣传部具体统筹,艺术学院提供大力支持。

以前我们是听故事的人,这次我们成了讲故事的人。”表演系的大一学生艾孜热提艾力·吾斯曼谈起参演经历,藏不住的激动和兴奋。他告诉记者,为了演好角色,自己查了很多资料。“看到卢永根院士和老师丁颖院士像普通农民一样挽起裤脚、赤脚行走在田间的旧照片,我非常震撼!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卢院士永葆初心、矢志奋斗的一生对我们来说就是一堂生动的人生之课!

袁雪是农学院作物学博士生永根党支部的一名学生党员,“今天的报告剧让我们更加生动地重温院士光辉的一生,仿佛我们走到了他的身边,和他面对面有了心灵上的交流”,看剧过程中她几度哽咽,“作为一个党员博士生,我也将秉承着卢院士的科研精神——有三分事实,作三分结论。

今晚的报告剧就是一堂走进现实的党课。”校团委副书记、卢永根同志先进事迹宣讲员、卢永根同志先进事迹宣讲团指导老师党林夕说,“剧中递进式地用了三次卢院士的小诗,且一次比一次深入人心。

卢永根同志先进事迹宣讲团成员、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周慧表示,通过报告剧的生动演绎,让她更加直观地重温了卢院士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作为宣讲团的一员,我们的使命就是让更多人从卢院士的事迹中汲取力量、坚定信仰,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栋梁。

从中华民族饱受战乱苦难的时期走来,卢永根无惧艰险投身革命,淡泊名利扎根稻田,为人民服务,但求苍生饱暖。他奋斗终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他无怨无悔,将880多万元积蓄捐给教育事业,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在他的身上,凝结了一代代共产党员前赴后继、肩负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奋勇前行的伟大精神。

时代报告剧《布衣院士》作为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的艺术作品,不仅是一部致敬卢永根院士的传记,也用穿越时代的视角和革命浪漫主义的手法展现出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不懈追求。《布衣院士》以“真实影像+戏剧文学”的创新形式为全社会宣传和学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卢永根提供了鲜活的“教科书”,给大家呈现了一堂生动的党课。

据悉,首演结束后,《布衣院士》还将赴省内部分高校巡演。(文图/陈芃辰 融媒体工作室学生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