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聚湾区·筑梦东莞②│国之重器引领,东莞渐成高端人才“聚宝盆”

18.11.2019  12:26

前不久,中国散裂中子源“姐妹花”装置——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项目举行动工仪式。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南方光源……大科学装置和科研平台等国之重器落地东莞,成为吸引高端人才的“聚宝盆”。

去年8月23日,世界第四个、中国第一个散裂中子源大科学装置,历经多年建设终于投运。这是国际前沿的高科技多学科应用的大型研究平台,至今已经攻克科研难题100多项。

今年6月17日,广东省首批启动建设的四家省实验室之一——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开工,未来将形成“前沿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技术研究→产业转化”的全链条研究模式,解决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难题。

依托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国之重器,东莞目前正规划建设中子科学城,希望聚集一批高端创新资源,打造一流的国家综合性科技创新中心。建成后,预计有600名世界各地科学家常年在东莞开展工作,并吸引10万名全球各地的科研人才。

我们可喜地看到,目前在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已经聚集了一批国内外顶级科学家,很多人建设东莞、爱上东莞、扎根东莞。

北京科学家决定在东莞买房

听说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动工了,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科学家许智毫不犹豫,决定离开北京,奔向东莞。

这是他第一次来东莞。许智主攻高端科研仪器的研发,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他能够获得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没有的科研条件、人员配置、经费支持和实验场地。许智说:“我搞了多年理论研究,想借助东莞的制造业基础,加速成果的产业化。

东莞没有让许智失望。“我发现这个城市确实很好,政府想得周到,解决了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许智说,政府很快为他们安排了公寓住房、通勤车,团队成员子女上学等问题,也迅速得到解决。

许智目前是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精密设备研发团队的负责人。他们研发的尖端科研设备,包括超高真空扫描探针显微镜、高端化学气相沉积设备、超精密纳米定位产品、低温强磁场设备等。

谈起这些设备,许智如数家珍。比如超精密纳米定位产品,过去国内同类产品的定位精度只到微米级,而他们研发的设备,将定位精度提升了1000倍,达到纳米级。纳米定位产品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覆盖半导体、光电子器件、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制造芯片时,移动硅片的精度要达到纳米级;向细胞注射做基因工程研究,定位精度要求极为苛刻;在光电子领域,光纤和器件连接时的对准精度也需微米以下。该产品今年年底定型,明年将实现量产。

过去,这些尖端科研设备大都是被国外垄断的,导致我国制造业存在很多卡脖子难题。”许智说,他们的研究将有助于打破进口依赖。

最近忙完科研,许智还在关注东莞的房地产行情,决定在东莞买房。他笑着说:“我做了多年科学家,现在想向创业者转型。东莞是一片科研和创业的宝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将扎根东莞,做好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为国内高端科研仪器的自主生产贡献力量。

几经周折,中科院博士坚持选择东莞

很多人未必听说过大朗镇水平村,但一提起坐落在这里的中国散裂中子源,大家会立即竖起大拇指。去年8月,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博士邱杰来到这里。

邱杰能到东莞,还经历了几番波折。本科保送研究生时,导师推荐了国内多个名校,但邱杰更想去研究所,做贴近应用类的研究,选择到中科院。他先被分在北京,而东莞散裂中子源项目一直吸引着他,最终经过换导师、换区域,几经周折,他终于如愿地来到东莞。

在散裂中子源,邱杰协助导师利用中子研究工程材料。他说:“通俗地理解,我们的工作就像贴瓷砖,看材料哪里有裂缝,是否完整。”例如,飞机叶片和高铁轮毂材料,如果材料中有裂纹,在高温高速下,裂纹从纳米级扩展到微米级,就易产生事故。需要优化设计,让应力分散开。

在东莞一年,邱杰渐渐爱上这个城市。“你会感觉到,虽然在东莞,但接触的都是世界最前沿的技术。比如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他扬起双手说,“哇,感觉像雨后春笋一样!

东莞尊重人才、务实高效的政务氛围,也让邱杰感触颇深。他指着研究院门前的路说,以前这里没有公交,政府专门设了2路公交终点站。后来发现上下班高峰期,乘车不便,政府又在职工上下班期间,加密公交频次。以前附近的高速噪音较大,影响科研工作,政府今年初修建了隔音屏。东莞市政府和科技局的领导还常与研究生座谈,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邱杰说:“这里尊重人才的氛围,会让你觉得很舒心。未来我也将扎根这里,为散裂中子源的建设出一份力。

国之重器召唤,科研候鸟纷纷回国

国之重器落成,科研候鸟们纷纷回国。

一位长期在日本工作的中国籍科学家,听说中国也有了散裂中子源,决定回国。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对这样的高端人才非常重视,以一条谱仪首席科学家的身份将其引进。这位科学家说,中国籍科学家在国外不被重视,很难以首席科学家的身份,实现自己的科研目标。

英国散裂中子源工程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张书彦,也于三年前决定回国。在东莞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张书彦创办了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目前,材料基因研究院正与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东莞中子科学中心合作,共建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材料衍射谱仪。这项技术将构建一整套材料性能研究的高端仪器设施,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药、工程机械等领域。

在大科学装置和重点实验室的引领下,越来越多高层次人才聚集东莞。过去东莞在基础研究领域的短板,也正在发力补足,成为科研新高地。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分部副主任金大鹏介绍,目前,散裂中子源的科研队伍共有301人,加上博士硕士等学生一共434人。平均年龄33.5岁,拥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占86%,在东莞落户的有260多人。这个科研队伍,将成为未来东莞基础研究的重要支撑。

前不久,东莞市政府与广东省科技厅签署协议,共同设立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粤莞联合基金,总规模2亿元。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的4个基础研究项目获得立项公示,拟立项金额共1.77亿元。

借大湾区东风,跨松山湖浪潮,东莞将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发挥重大科学装置和科研平台的人才、科学资源集聚作用,充分释放基础研究的活力和动力。

(来源 南方日报 见习记者 吴擒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