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已创建96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

12.05.2018  10:35

我市开展“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活动

▲5月11日,全市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在莞城举行 记者 程永强 摄

东莞时间网讯 (记者 柯兵 周桂清 伍江 见习记者 黄天书) 今天是5月12日,是汶川地震十周年,也是我国第十个防灾减灾日。昨日,市减灾委组织各成员单位和镇街(园区)在莞城街道东门广场开展防灾减灾现场宣传活动,并开展了以“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为主题的防灾减灾日系列活动。

通过演练普及防灾减灾知识

本次现场宣传活动内容丰富,除了有减灾委各成员单位在现场设点、派发宣传资料、接受社区群众咨询、向社区群众普及防灾减灾知识之外,现场在往年设置综合“演练区”的基础上,增加了区域水上救援演练,模拟受灾人员被洪水围困,由专业救援队伍前往营救。

在演练区,市公安消防局开展切割演练及讲解演示消防器材,市红十字会针对轻微烫伤、骨折、脊椎损伤、出血、心肺复苏等情况开展现场应急救护演练,市救援协会开展水上救援演练、便携式心脏除颤器操作和院前急救项目演练。

现场活动吸引了大量前来围观与学习的群众。家住附近的张女士带着女儿过来,看到东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正在设点演示心肺复苏等日常应急救护知识,驻足观看了约半小时。“这些救灾应急知识技能很实用,我们日常工作生活都可能用得到。”张女士说。

将集中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除本次现场宣传外,“防灾减灾日”宣传周期间,各有关单位、各镇街(园区)将集中开展一系列内容生动、形式活泼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开展科普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活动,并在全市开展中小学安全教育周活动。

目前,我市建有市、镇两级应急避灾场所321个;市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储备被服类、生活用品类、照明类、安置类等救灾物资14.39万件,共折合价值620.67万元;成功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96个。

近三年来,我市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和防灾减灾宣传、向4户因灾“全倒房”家庭和7名生活困难群众发放救助金等工作,共投入防灾减灾救灾资金378.69万元。

相关新闻

全市民兵轻舟骨干集训进行“大比武

5月11日上午,12艘冲锋舟载着上百名民兵骨干在同沙水库飞驰,时而快速绕过一排浮标划出一道S形,时而围绕浮标快速旋转。这是东莞市民兵轻舟骨干在为期10天的集训中,进行的一次全面演练。

本次集训由东莞市三防指挥部与东莞军分区联合组织,全市各镇街(园区)民兵轻舟分队130多名骨干参加,完成了冲锋舟安装、蛇形航行、翘机航行、360度大旋转等4个科目的训练,每一名学员不仅能独立驾驶冲锋舟,劈波斩浪,还掌握抢险救生有关知识,全力做好抗洪抢险救灾准备工作,确保安全度汛。

东莞军分区副司令员陈泽华在集训总结时表示,洪涝灾害发生一般都比较突然、紧急,只有平时做好抗洪抢险救灾准备工作,才能随时“拉得出、用得上、战得胜”。这次大集训,就是“以训为战”,全市各镇街(园区)民兵骨干全面学习了冲锋舟、橡皮艇的驾驶、操作和使用,掌握抢险救生有关知识及一定的教学组训能力,为加强做好我市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奠定了基础。

市人防办向公众普及防灾减灾知识

市人防办昨日举办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与人防相关的防灾减灾知识。

据市人防办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我市比较常见的人防工事是人防地下停车场以及地铁或城际轨道交通的地下部分。识别人防工程,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出入口的人防防护密闭门,且人防工程都悬挂有人防标识牌、指示牌和人防通道使用说明等。使用人防工程时要注意,出于减少氧气消耗等安全因素的考虑,人防工事内严禁使用明火。因此,进入人防工事,遇到无灯光,切记不要使用明火,而是一律靠在右侧,用右手探摸墙壁行动。

市红十字会安全体验馆报名排至6月

记者昨日获悉,东莞市红十字会安全体验馆的情景应急逃生体验与教学受到广大市民、各个单位与社区的热情追捧。目前,预约情况十分火爆,5月份的时间均已排满;6月份的周六周日也已排完,只剩下工作日可供预约选择。

广大市民与企事业单位及相关团体组织可通过3种方式预约:登录东莞市红十字会官网预约报名;关注“携手人道”微信公众号预约报名;电话预约报名(0769-27284828)。

据悉,截至2017年底,该馆已接待近3万人次进馆体验。馆长鲍明超提醒,每月第3个周日,体验馆还会专门开设应急逃生知识大讲堂,欢迎市民报名听课。

我市每年培训近万名持证救护员

记者昨日获悉,我市每年近万名救护员经过专业培训,成功获得救护员证书。市红十字会秘书长叶伟坤介绍,救护技能培训是红十字会的一项重要工作,红十字会的救护员证书具有国际通行与认可的优势。

据介绍,我市供电、消防等部门单位出于职业应急救护的需要,经常组织员工接受培训,并考取救护员证书。与此同时,东莞一些外贸型企业,也非常重视培训救护员。东莞市红十字会每年都走进校园,针对全市高一学生开展救护培训,为期半天,培训人数连续4年稳定在4.7万~4.9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