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这只兔子又回来了!

24.09.2018  19:26

  新华社北京9月24日电(记者樊攀 乌梦达)“兔儿爷是一只‘兔儿’,‘爷’是老北京对人的尊称。”北京泥塑世家“泥人韩”第四代传承人韩宝才说。从曾经消失在大众的视野,到近年来成为北京中秋节的形象大使,兔儿爷见证了老北京传统文化的复苏。

  “老北京的中秋节一定会有兔儿爷。”韩宝才的兔儿爷作品被摆在北京民俗博物馆的“兔儿爷山”上。从21日至24日,他制作的兔儿爷在这里得以呈现。

  北京民俗博物馆的“兔儿爷山”。新华社记者樊攀摄

  作为北京市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彩塑代表性传承人,张忠强中秋节期间摆在月坛公园的兔儿爷吸引了诸多游客拍照,一个个身着彩衣的兔儿爷雄踞在黄虎、白象、十二生肖等身上。“今天还有个英国的小伙子特意带着爸妈来这里看‘兔儿爷山’!”张忠强说。

  韩宝才向记者讲述兔儿爷的传说,相传有一年北京城发生了传染疾病,嫦娥的玉兔医治好了百姓,于是老百姓用泥来塑造、纪念它,这一习俗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

  今年82岁的关先生得知月坛公园有兔儿爷特意赶了过来,“小时候一到八月十五前后,大街小巷都是卖兔儿爷的,还有用小推车推着卖的。”他说。

  过去,老北京东安市场、前门五牌楼、东四等地在中秋节前半个月就有售卖兔儿爷的摊子,摊儿上有一个楼梯式的木架,上面摆满大大小小的兔儿爷,这就是“兔儿爷山”。

  北京民俗博物馆馆长曹彦生说,兔儿爷作为老北京中秋节民俗的标志之一,展现了民间艺人别具慧心的创造,以及北京人浪漫的心性和乐观幽默的性格,为团圆佳节增添了浪漫色彩和欢乐气息。

  曾有一段时间,兔儿爷等传统老北京文化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中,但近些年,作为北京中秋形象大使的兔儿爷又回来了。

  今年中秋假期,中国园林博物馆、北京民俗博物馆、月坛公园等都把兔儿爷作为京味儿中秋民俗体验的重要项目,故宫博物院还发起“文化遗产唤醒计划”,邀请明星直播绘制兔儿爷……

  “之前好长时间没看见兔儿爷了,现在看见它们就看到了童趣。”关先生站在“兔儿爷山”前,端详着姿态万千的兔儿爷,陷入深深的回忆。

  在北京民俗博物馆的“兔儿爷山”下,来自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昌平学校的韩嘉桐正在给手里的兔儿爷绘上红色。他说:“红色是中国的传统喜庆颜色。

  说起兔儿爷,在学校看过纪录片的韩嘉桐向记者介绍起了兔儿爷的历史起源和传说故事。他说,学校很重视对同学们的传统文化教育。

  如今,张忠强把精力放在了小学手工艺专业教学上,每周12节课。现在还有幼儿园邀请他去给孩子们介绍、展示手工艺。

  中秋节,在北京民俗博物馆,除了兔儿爷外,祭月仪式、猜灯谜、做灯笼等老北京中秋习俗也被一一呈现。在月坛公园,张忠强的摊位旁,还有鼻烟壶、京剧脸谱等北京传统手工艺品的摊位,它们都在介绍着北京的传统文化。此外,西城区还围绕节日民俗、非遗元素推出西城区传统节日“节语者”,阐释习俗,传承非遗。

  “这几年对传统文化的关注比以前多了。”张忠强认为,只有留住传统文化和手艺才能实现文化自信。“我希望兔儿爷的制作手工艺能延续下去,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兔儿爷。未来,我想开一个兔儿爷博物馆。

中秋假日期间全国接待国内游客9790万人次
  本报北京9月24日电 (记者罗珊珊)记者24日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