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址回迁”,新政给老字号派定心丸

20.06.2018  14:10

大洋网讯 老字号是数百年商业和手工业竞争中留下的极品,各自经历了艰苦奋斗的发家史最终统领一行。大部分老字号所处的位置,都是城市的核心区域内的古老建筑,或多或少会有日久失修等问题。改造就伴随着迁徙,很多老字号却因此陷入困境,甚至步向消失。

近日,广州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广州市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其中提出在旧城改造中如果有确实需要拆迁的老字号,除了一些市政公共建设难以回迁外,应按照“拆一还一”“原地段安置”原则保障老字号原址回迁,并且要按原有建筑面积尽可能恢复原有建筑面貌。老字号是广州的印记,新政让保育老字号有法可依。

搬迁之殇

老字号搬离原址举步维艰

中山四路和中山五路一带,在两千年前就是广州的城市中心,这里曾经是广州老字号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包括饮食、服装、百货、钟表、娱乐各业皆有经营数十年甚至百年的老字号。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由于广州地铁一号线的建设,中山五路进行了大面积的旧城改造,惠如楼、华北饭店、东江饭店、艳芳照相馆、大学鞋店、致美斋等一个个熟悉的名字,纷纷被迫离开原址,有的四处漂泊苦苦经营、有的一蹶不振难以为继,甚至有部分一去不复返……

拥有超过百年历史的惠如楼是广州知名的老字号茶楼,也是广州历史最悠久的茶楼之一,以正宗传统粤菜和龙凤礼饼闻名,其主要名菜“百花鲜竹盒”“惠如一品素”“如意香汁鸡”“荷香蒸乳鸽”“脯鱼干蒸烧卖”等。这家拥有超过百年历史的老字号曾经是早期广交会指定接待外宾的酒家之一,楼高四层的惠如楼给人大气威风的感觉。百年老店的名号,加上优质的出品,让惠如楼在搬迁前一直客朋满座,不少老广家庭宴客,都会选择惠如楼。1995年因为地铁建设需要,惠如楼从中山五路搬迁至三元里广花二路212号(今三元里大道),但生意马上一落千丈。1996年,仅仅一年时间,搬迁后的惠如楼便关门谢客。“搬迁以后的惠如楼太远,我们一些老茶客都不愿意去这么远喝茶,不过也没想到这么快就不行了。”说起惠如楼的兴衰,老街坊陈姨一声叹息。

老字号与树木一般需要扎根培育,离开了原来的沃土大多会出现各种不适应。与惠如楼相类似,不少餐饮老字号有不少也是在搬迁过程中逐渐消失,曾经以吃饺子出名的华北饭店,在中山路时生意很火,搬往广花路以后生意日渐萧条,最后无奈歇业;以客家菜著称的东江饭店,也难逃旧城改造带来的影响。

搬迁后老字号规模缩减

与餐饮老字号相类似,其它类型的老字号在搬迁后也会遇到生意下滑、规模缩小等难题。曾经的中山五路上有一家知名的老字号照相馆“艳芳照相馆”,至今已有90余年历史。

根据广州市新闻中心资料显示,艳芳曾经为孙中山、宋庆龄和永丰舰官兵拍照,1927年鲁迅在中大任教时,与许广平、蒋经三同往艳芳照相。自建馆至上世纪九十年代,艳芳一直扎根在中山五路,直至地铁建设才与其他老字号一样迁往其他地方。第一次搬迁,艳芳迁至光塔路,失去地利的艳芳面临众多新兴影楼的挑战,6年间一直在亏本经营。第二次搬迁,艳芳迁至现在的朝天路51号,店面越来越小,由最初的1000多平方米缩小至现在200多平方米,职工也由鼎盛时的90多人减至现在的20多人。随着规模调整及股份制改改,店铺经营倒是逐步走出困境,成功在朝天路站稳阵脚。

除了“艳芳照相馆”,曾经位于中山四路的老字号品牌大学鞋店也在城市改造的过程中出现了规模缩小的情况。大学鞋店始建于1934年,原名为“亚履”鞋店,以自产自销,以料优、适足耐用著称,在1941年改名为“大学鞋店”后便扎根中山四路,1998年因为变电站建设导致鞋店关闭制鞋工场,2002年中山四路启动拆迁,大学鞋店老铺被迫迁至北京南路一个小店,经营规模也从原来近千平米缩小至30平米。由于工厂关闭,曾经以自产自销出名的大学鞋店在北京南路经营时已无自产鞋。

回迁艰难

老字号回迁路子不平坦

保障老字号原址回迁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广州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其中有大量老字号扎堆的中山四路、中山五路是一个重要的改造区域。

由于大部分老字号并没有原址的房产权,所以拆迁过程并没有太大的话事权,就算政府部门支持原址回迁,但在寸金寸土的市中心区域,曾经的临街旺铺租金自然水涨船高,对于很多老字号而言也有些难以承受。艳芳照相馆负责人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直很想回迁,但租金是天文数字。大学鞋店的负责人也曾表示,当年虽然有回迁协议,但按照当时的相关计划,只能回迁到新楼宇的6楼或7楼。

相对其他老字号的情况,临近大学鞋店的老字号致美斋是一个幸运儿。从2002年因道路扩建和房地产开发等原因被迁走,到2011年9月老铺回迁开门迎客,致美斋老店足足耗费近10年时间才成功回迁。

据了解,虽然致美斋的产品并非只有老店销售这个单一渠道,但老店搬迁也一度让这个超过400年历史的老字号元气大伤。10年回迁之路,致美斋遭遇回迁难的问题,最后经过政府部门及店家的多次努力,该老字号才以市场价一半的租金签下回迁协议。回迁当日,致美斋门口早早就排起了长龙,甚至有周边珠三角的顾客长途跋涉到场采购,回迁半月长龙不断。据了解,虽然获得一定的扶持,致美斋为了原址回迁老店也可谓“不惜成本”。致美斋负责人在回迁时候表示,老铺的作用不仅是卖产品,更重要的是成为品牌推广和形象宣传的窗口。

那些曾经搬迁过的老字号

2002年,致美斋老铺外墙搭上了竹架,准备拆迁。

致美斋

创办:1608年

原址:中山四路

威水史:与北京“六必居”、上海“冠生园”、长沙“九如居”合称为“中国四大名酱园”;代表粤式制酱风格粤菜味型特点,其独有的酱料包括天顶头抽、添丁甜醋、小磨麻油、嘉味油榄等。

老店搬迁史:2002年因道路扩建和房地产开发等原因被拆迁。2011年,致美斋从回老铺旧址。

现状:致美斋回迁后,老铺除了作为中高档调味品销售点以外,还设置了一个酱文化展,内有古时致美斋调味品生产器具,有清代致美斋“铺规”,有致美斋清代帐本,有清代书法家苏若湖书写的“致美斋”招牌等展品。

今年6月,致美斋老铺回迁,不仅是销售点,更是文化推广窗口。信时记者 陈文杰 摄

惠如楼

创办:1875年

原址:中山五路

威水史:是广州知名的老字号茶楼,也是广州历史最悠久的茶楼之一,以正宗传统粤菜和龙凤礼饼闻名,曾经是早期广交会指定接待外宾的酒家之一。其主要名菜有“百花鲜竹盒”“惠如一品素”“如意香汁鸡”“荷香蒸乳鸽”。

搬迁史:1995年,因地铁建设需要,迁至三元里广花二路212号(今三元里大道)。搬迁后生意一落千丈,1996年关门歇业。

现状:2014年,广州市饮食服务集团通过合作盘活惠如楼,当年推出月饼。今年,惠如楼入驻白云机场T2航站楼。

1980年的惠如楼。

惠如楼今年进驻白云机场T2航站楼。

艳芳照相馆

创办:1912年

原址:中山五路117号

威水史:曾是广州市内最大最火的照相馆,引领摄影业的潮流。曾经为孙中山、宋庆龄和永丰舰官兵拍照;1927年鲁迅在中大任教时,与许广平、蒋经三同往艳芳照相。

搬迁史:第一次搬迁,艳芳迁至光塔路;第二次搬迁至现在的朝天路51号。店面越来越小,由最初的1000多平方米缩小至现在200多平方米。

现状:逐步走出困境,成功在朝天路站稳阵脚。

上世纪90年代,位于中山五路的艳芳。

如今,位于朝天路的艳芳。信息记者 陈文杰 摄


大学鞋店

创办:1934年

原址:中山四路

威水史:曾是广州名气最响的两家鞋铺之一,自产自销、材料优质,倍受欢迎。

搬迁史:1998年因为变电站建设导致鞋店关闭制鞋工场;2002年中山四路启动拆迁,大学鞋店搬迁至北京南路。

现状:现已无自产鞋,经营规模从原来近千平米缩小至30平米。

大学鞋店如今规模大幅缩水。

如何看待促进老字号原址回迁?

街坊说法

老字号是广州发展的印记

我十分支持老字号原址回迁,老字号是广州商业文化发展的印记,无不讲述着广州百姓久已有之的生活方式。原汁原味的保护老字号,才能保留传统的文化与味道。”家住文德路的老广陈先生认为新政的出台对于保护老字号有这面作用。看着一家一家老字号在城市改造中逐步消失,他感到很十分难过。“以前上学的时候,大学鞋店是大品牌,都是过年的时候我妈才带我去买新鞋;小时候拍证件照是去艳芳照相馆,还有惠如楼、东江饭店、三多轩等老字号,每一个都是我们小时候的记忆。

其实很多老字号都是主打价廉物美,本身利润就不高,如今商铺租金高,老字号要维持自然提价,对街坊而言又吃不消。所以我建议政府部门在支持回迁的过程中要加大租金补贴扶持。”陈先生说道。

重点是让优秀的品牌更优秀

无论是老字号还是新品牌,重点都是产品质量,特别是餐饮老字号,如果出品质量不如以前,那么就算在原址都无法长久经营。”老荔湾街坊朱小姐对于政府部门利用政策倾斜支持老字号回迁这个做法不太赞同,她认为老字号的保育重点不是原址,而是品牌推广以及商品质量的发展。“传承老字号,重点是要让优秀的品牌要更优秀,不是盲目支持。

除了认为原址回迁不应该成为保育重点以外,朱小姐认为如果政府部门对老字号在原址回迁提供租金补贴,会对其他品牌带来不公平。“同样的位置,如果租金价格相差太远,对于其他品牌十分不公平,适当补贴可以,过度补贴就会违反市场规律。

专家:

新政让保育老字号有法可依

知名广府文化学者、广东省老字号协会专家饶原生认为老字号生存同原址密切相关,因为广州很多老字号是商业老字号,对于周围商业土壤,商业氛围十分依赖。广东老字号评选的相关标准里面,包含一个比较重要的条件,就是该老字号在原址经营了多少年,所以政策的出台对于老字号的保育有积极意义。饶原生表示,致美斋老店的回迁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由于一直以来没有法规认定,所以致美斋在回迁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这次政策出来,对于以后所有这些情况可以有法可依。

饶原生认为,老字号的原址除了经营作用,对于一些企业规模较大的老字号,可以作为企业文化展示的区域。“陈李济老店有超过400年历史,这个四百年不变的老店代表了老字号的企业文化,我曾经与陈李济相关负责人讨论过,老店的原址除了经营作用,还可以作为企业文化展示的一个区域,把南粤商业中很多优秀的东西拿出来作展示传承,推广老字号文化或者进行商业运作。”饶原生表示,新政的出台虽然让老字号的保育虽然有法可依,但具体保护细则还没有明确,建议在保育细则上可参考非遗的保护政策,根据不同级别的老字号提供不同的辅助。

信时记者王智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