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方公里6个地铁站,广州万亿商圈建“超级地下走廊”

23.05.2023  17:00

近日,广州万菱汇商场门口,一座临时人行天桥将架起,为即将开工的“天河路-体育东路人行地道”工程做准备;另一边,天河路商圈地下,地铁10号线天河路段-广州大道中(下称“天广区间”)的盾构机悄然掘进,为商圈地铁填补建设“最后一块拼图”。在工程建设一线,记者深入了解到, 根据规划,地下通道有望串联起周边的商业体与地铁站,构成“超级地下走廊”,进一步打通天河路商圈的地下空间。

从客流的动向来看,人行地道工程旨在提升商圈交通“内循环”,而地铁10号线天河路站的建设,则是进一步加密轨道覆盖密度,疏解3号线尤其是体育西路站的客流压力,为天河路商圈畅通交通“外循环”。

天河路-体育西路路口俯瞰。

全国首个突破万亿销售额的天河路商圈,铭刻着地铁建设对城市发展的深刻影响。在体育西路站上盖,天河城从1996年开业到现在已走过27年,仍然是全国营收最强劲的商业体之一。天河城之后,地铁沿线的广百、正佳、时尚天河、万菱汇、太古汇、天环等大型购物中心相继开业,地铁为商圈输送大量客流,催生天河路商贸业从商场向商圈成型。

随着“天广区间”掘进天河路,“华南第一商圈”的地铁覆盖密度有望继续领跑全国。在不到1平方公里的面积内,将有6个地下轨道站点布设其中,高密度商业空间与高密度地铁站点相匹配,提高客流交互效率,为打造世界级地标商圈、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注入澎湃的地铁动能。

新建人行地道, 纾解“最繁忙十字路口

在广州,天河路与体育东路交叉的十字路口,被称为广州“最繁忙的十字路口”,承载着万菱汇、正佳广场、天环广场、天河城、太古汇等广州知名商场与地铁体育中心站、体育西路站、石牌桥站之间的客流交互。

人气加成下,万菱汇门口即将架起的临时人行天桥被人们所关注。这座临时人行天桥为配合“天河路-体育东路人行地道”(下称“人行地道”)建设而架起,也是人行地道开工的必要条件。

万菱汇门口即将架起临时人行天桥。

人行地道的建设将占用万菱汇门口的南北向过街人行道,石牌桥BRT站的人行道也将部分拆除,届时行人过街和进入BRT站台就要通过人行天桥完成。”负责施工的中铁十六局工作人员介绍,待人行地道建成使用后,路口的南北向人行过街功能恢复,临时人行天桥也将拆除。 根据现场的施工告示牌,临时人行天桥的施工工期为90天,预计可在7月底前完成。

实际上,天河路-体育东路人行地道规划已久。早在2017年,天河路商圈商品销售总额突破1万亿元大关,日客流量峰值达400万人次,跻身国内首个万亿元级商圈。但伴随商业繁荣扩张,天河路商圈的交通堵塞严重,道路规划与商业发展不完全匹配。

今年“五一”小长假数据显示,广州天河路商圈仅假期头三天(4月29日、30日,5月1日)人流量已达600万人次,创近年新高。每日,巨大的人流在天河路与体育东路交叉口聚集,行人过街与地面车流人车争行,存在安全隐患。

人行天桥将承担行人过街和进入BRT站台的功能。

人行地道建成后,将承担周边地块与地铁体育中心站、地铁石牌桥站、BRT石牌桥站,以及周边商业体之间的过街客流,地面行车、地下行人的方式可有效实现人车分流,提高行车效率减轻交通拥堵的同时,保障行人过街安全。

现场的施工信息公示显示,人行地道将从万菱汇下穿天河路至广东外经贸大厦,并连接路中的BRT石牌桥站。出入口连接万菱汇广场负一层(可通往3号线石牌桥站),广东外经贸大厦侧的出口与地铁体育中心站A口相距不远。

此外,施工的场地平面图也显示,人行地道有望与路口西南角(正佳广场侧)连接,路口北侧也有通道指向路口西北角,结合现有的正佳广场人行地道来看, 这个最繁忙十字路口的人行地道未来或将形成地下回形走廊,全面下沉过街客流。

人行地道将从万菱汇下穿天河路至广东外经贸大厦,并连接BRT站台。

天河路商圈的“最后一块地铁拼图

天河路-体育东路人行地道,由于与在建的地铁10号线隧道有所重叠,考虑到降低施工风险,因此与地铁10号线一同统筹建设,共同组成天河路万亿商圈“地下城”的一部分。

10号线天河路站是天河路商圈地铁建设“最后一块拼图”,车站主体位于人行地道向西约500米处的地下,在天河路与体育西路交叉路口东侧,现BRT体育中心站正下方。

随着10号线的盾构掘进“宇宙中心”,天河路商圈的地铁站密度有望继续领跑全国,在不到1平方公里的面积内,将拥有6个地铁站,分别是3号线与1号线的换乘站体育西路站、1号线体育中心站 ,3号线石牌桥站,APM线的天河南站与体育中心站,以及在建中的天河路站。

不到1平方公里的面积内,将拥有6个地铁站。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10号线需要下穿3号线,天河路站主体埋深较深,加之地处繁华商圈,车流人流繁忙,将采用拱盖法暗挖施工,在天河路北侧设立暗挖竖井,减少对天河路行车的影响。规划中,天河路站的地铁出入口将分别通向天河路南北两侧。

目前,天河路站正在进行车站主体结构的顶板施工。10号线天河路站至石牌桥站区间长约1145米,东接既有3号线支线石牌桥站。未来,现有3号线支线(天河客运站-石牌桥站)将与10号线贯通运营。

这也意味着,天河城北侧与西南侧将有两个地铁站,即天河路站与体育西路站,两站之间的直线距离约200多米,两站之间的换乘通道由于周边商业体众多,管线复杂迁改难度高,推行难度比主体站暗挖更高。目前,换乘通道建设方案仍未最终确定。

天河路站采用拱盖法暗挖施工,在天河路北侧设立暗挖竖井。

价值连城的“天广区间

地铁10号线经天河路站西行的下一站,是广州大道中站。目前,“天广区间”盾构机已下穿多个风险点,包括上跨未开通的13号线、下穿既有1号线、下穿中山一立交,从广州大道中掘进至天河路。

从空中俯瞰,广州大道中站500多米长的车站中,86米采用暗挖、70米明挖,另有300多米采取半盖挖的方式。中铁十六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天广区间隧道贯穿天河商业中心、珠江新城等城市核心区,地理位置特殊、交通疏解复杂,施工场地不足2000平方米,且管线众多,光施工中迁改的管线就多达13条,分洪渠还横跨车站范围,从珠控国际中心以南,因无迁改路由,车站只能采取盖挖法利用非汛期完成分洪渠迁改,以确保分洪渠的正常使用,管线迁改及分洪渠迁改耗时两年。

从空中俯瞰广州大道中站。

根据施工平面图,广州大道中站将在广州大道两侧设置出入口。东侧出入口处于金穗路南北两侧,附近有超甲级写字楼邦华环球广场、甲级商务写字楼珠控国际中心等商务写字楼;西侧出入口位于越秀区现琥珀广场前,周边有南方智媒产业园、南方同创汇、289艺术园区等文化产业园区,其中289艺术园区在过去的两年内,实现了42亿元的产值规模。

广州大道中站西侧出入口位于越秀区现琥珀广场前。

天广区间”被视为10号线上的“黄金区间”,一头连着万亿级天河路商圈,一头连着广州最繁华的CBD珠江新城,足以与价值连城的3号线“体育西路-珠江新城”区间相媲美。

地铁客流,历来是“千年商都”广州商业繁荣的风向标。作为消费大市,广州地铁不仅服务于日常通勤,更便利于市民吃喝玩乐出行。周末和节假日的广州地铁客流量往往反超国内其他一线城市,各大型商圈、休闲及餐饮较密集的地铁站点客流增长明显。今年“五一”假期,广州地铁在4月28日至5月3日6天内,总客流量达到5783万人次,日均客流达963.88万人次,高居全国第一。体育西路站是假期中客运量最高的单个车站,单日客流量达258.0万人次。

地铁客流凸显商圈人气的火爆。今年3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实施全国首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题规划《广州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整合天河路商圈及其周边地区商贸资源,优化拓展商圈发展空间,推动商圈业态转型升级,提升天河路商圈整体发展能级。

广州的商业发展历程表明,地铁建设始终是商圈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地下空间的延伸进一步扩大商圈客流的容纳量和承载力。未来,随着地铁建设陆续收官,地下通道建设成型,各大商业体的地下空间有望打通。在万亿级的天河路商圈地下,市民游客自如穿梭,释放更大的消费潜“”。

10号线档案

市中心区添“加密线”,需拆解改造施工难度大

10号线工程起于既有天河客运站,终于西塱站,全长约25.2公里,均为地下敷设;共设置19座车站,其中换乘站11座。既有段(天河客运站~石牌桥)线路长约6公里,共设车站5座,需进行拆解及更新改造工程。新建段(石牌桥~西塱)线路长约19.2公里,大致沿天河路、广州大道、寺右新马路、保安前街、烟墩路、庙前直街、东湖路、滨江东路、瑞康路、侨港路、金鹏路及翠园道敷设,共设14座车站。

10号线将与现有3号线支线贯通运营。

据了解,十号线承担着天河、越秀、海珠、荔湾四大组团间的交通联系功能,贯穿天河商业中心、珠江新城等城市核心区,是填补广州市中心区轨道空白的“加密线”,将对提高既有三号线运力,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完善广州市轨道交通“环形+十字+X形”主骨架线网结构意义重大,尤其是西端与广佛线衔接,对实现人口向外围城区转移,加强广佛两市轨道交通衔接,推动广佛同城化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作为国内首条未预留拆解功能但需进行拆解改造的城市轨道骨干线,十号线及同步实施工程规模大、线路长、埋深大、工法多,其中14座新建车站大多沿道路路中布置,工点道路狭窄,道路疏解困难重重,前期工程协调工作量大,施工组织要求极高。此外,该线工程还多处穿越既有建筑物、珠江河流等水系,地质条件复杂,风险控制难度高,并具有工程各类接口众多、换乘比超高的重难点。广州地铁建设者表示,将广泛应用信息化管理及BIM新技术,优化施工组织管理模式,提升施工效率,同时对施工风险实行超前研判,确保地铁施工平安有序。

(注:文章涉及未开通的车站名称,仅为工程暂定名称,标准站名应以市政府批准公布为准。)

【南方+记者】郑慧梓 谭超

(来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