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报业全媒体“两会云上会客厅”④|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品质,加快“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

12.06.2020  22:42

2019年东莞提出“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战略目标和价值追求,一幅宜居宜业的高品质现代都市画卷,在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蓝图中徐徐绘就。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品质,着力打造高品质现代化都市,回应了市民对美好生活和品质生活的需要,“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美好愿景正转化为生动的具体实践。

城市管理、交通出行,样样关民生,事事连民心,处处见真情。接下来,我市如何加快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品质,加快“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着力打造高品质现代化都市?东莞报业融媒体“两会会客厅”连线了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郭怀晋,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陈尚荣,聚焦城市品质提升,围绕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改善交通出行环境、提高城市颜值,畅谈部门目标方向。

关键词:直观变化

市民看得见5个“更加

记者:作为城市大管家,今年市城管部门将给城市管理带来哪些直观的效能提升?

郭怀晋: 今年,我们的整体思路是,以五大核心工程为抓手,以“十项提升”专项行动为切入点和着力点,继续深入围绕市民最直接的获得感,特别是市民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城市环境品质,对标国际国内先进城市,进一步深化我市城市管理细节,进一步打造湾区都市时代的美丽东莞。

我相信,通过全市上下用心打理,市民将看得见5个“更加”:城市更加“干净、有序、安全”,城市颜值气质更加出众,城市硬件设施更加完善,城市管理服务更加周到,城市管理制度体系更加健全。

以提升城市颜值气质为例,我们将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契机,通过在主要道路、重要道路出入口打造1000个街头小景,形成“一千个小景,一千个故事”,为市民留住乡愁和记忆;推动“公园城市”建设,逐步推动全市公园、绿地串珠成链,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实施“树池修整”专项行动,全年整治不少于10000个树池,实现“万池修整”;优化东莞大道重要节点景观灯光,点亮人行道“暗区”……以点带面,美化亮化城市,让城市风景无处不在。

关键词:未来期许

经过三年行动城乡环境将更加宜居

记者:今年我市吹响推行垃圾分类工作的号角,将给城市和市民带来什么样期许?

郭怀晋: 推行垃圾分类工作是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品质生活的需要。做好垃圾分类,对于城市文明建设和品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将从市民生活习惯出发,从娃娃抓起,从学生、妇女等群体抓起,从小区业主、社区居民(村民)抓起,通过构建“零距离”“零门槛”“双向互动”的全民参与机制,让垃圾分类等环保理念真正根植市民生活的细节中,成为东莞市民生活的新时尚。

垃圾分类还将为城市环境品质的提升带来质的跃升。根据我市垃圾分类三年行动方案,我市将按照生态链的思路,从前端收集、中端运输、末端处置全链条推进,有针对性地建设完善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大件垃圾、园林废弃物等五大收运处理系统,完善一系列硬件设施,为垃圾分类全链条生态处理做好有力的支撑。

我相信,经过我们共同努力,通过完善垃圾分类处理生态链条,我市生活垃圾处理面貌必将焕然一新,市民将远离“垃圾围城”之忧,不仅个人培养形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我们的城乡环境也将更加宜居。

关键词:智慧城管

把人工智能深入融入城市管理工作

记者:城市管理工作的终极方式,必然是走智慧城市管理路线,请问东莞的“智慧城管”建设将有哪些美好愿景?

郭怀晋: 智慧城管”建设是考量城市管理部门的一个标尺和试金石。2016年我市数字城管系统正式上线,随着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许多工作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完成,政府工作整体也在向“智慧管理服务”迈进,自然而然就会向“智慧城管”要战斗力、要工作效能。

经过四年发展,我市“智慧城管”建设已初步显现成效,成功接入全市公安视频监控系统数据,实现了城市管理工作的初步视频化。垃圾分类效果测评、防御灾害天气、日常巡查执法等各种应用场景目前都在应用阶段,通过一系列信息化手段,把以往根本无法想象、做不得到的工作变为现实。比如,我们的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在“智慧城管”系统支撑下,应用大数据,实时掌握每天市民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种类、区域分布,并判断镇街是否超比例投混工业垃圾,测评出镇街垃圾分类的成效。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对四大焚烧厂每天的处理量、生活垃圾的处理量精准分析,倒逼四大热电厂提升日常管理效能。 另外,我们正在探索AI技术,通过智能视频智能分析技术探索非接触式执法,打击非法偷倒垃圾和“跑、冒、滴、漏”现象。

我们把人工智能深入融入城市管理工作,全面实现城市管理工作各时空节点的数据化,并通过大数据运算对城市管理工作各时期关键问题进行研判预警,真正实现为整体指挥提供动态实时、精准科学的决策支撑,同时反向也能快速实现对城市管理各细节的精准调度及成效跟踪考评等。东莞的城市管理工作将插上智慧和信息化的翅膀,腾飞更远。

关键词:全民参与

把工作与老百姓的期望紧密地捆绑在一个目标上

记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大篇幅提出,要进一步强化全体市民的家园意识和“主人翁”精神。您认为如何培养广大市民自觉遵循东莞城市管理文化,真正实现“人民城市人民管”?

郭怀晋: 作为东莞城市大管家,我们坚持将城市管理工作与市民幸福感最大公约数进行捆绑。其实,老百姓喜欢什么、希望什么、想要什么,城市的管理部门就应该做什么。

我们一直希望,我们的做法得到市民群众的验证回应。当听到市民反映城市更干净了、如厕更方便了、公园更漂亮了、夜景更美丽了等等,我们城管人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这些评价,更加坚定了我们要坚定了我们要把工作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期望紧密地捆绑在一个目标上。

城市管理工作是一个非常专业化、系统性、综合性工作,由政府主导、城市管理部门牵头谋划推动,最终的落脚点是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可以说,城市管理品质好不好,不看考核,就看市民是否满意。

城市管理工作必须充分体现市民的参与感和获得感,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全市城管系统将公共关系工作提升到与城市管理工作对等的地位来狠抓,努力搭建东莞城管公共关系平台,便捷市民随时随地参与我市城市管理工作。例如我们去年首次尝试将城管工作新闻发布会创新为社区化论坛活动,让各级城管部门负责人,各村、社区负责人,有关行业企业负责人等,当面就城市管理问题回应公众疑问。

今年,我们还将持续注重加大与市民的沟通互动。通过在六个片区搭建东莞城管公共关系分中心,进一步向全市范围孵化推出市民随手可及的东莞城管公共关系平台。同时,在全市各镇街(园区)布建至少50座城市管理服务驿站,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城市管理文化。此外,今年还将持续畅通社会各界对城管工作的各种线上监督互动平台。真诚希望广大市民充分参与到东莞城市管理工作中来,与城市管理部门一起携手共建“品质东莞”的幸福家园。

关键词:背景目标

旧的交通发展格局不能支撑城市发展

记者:交通形态决定城市形态,交通品质决定城市品质。我市推动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的背景和总体目标分别是什么?

陈尚荣: 在交通强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背景下,我市交通建设发展迎来了很好的历史机遇,但同时也面临小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公共交通发展不足、道路拥堵加剧、土地资源紧缺等严峻形势。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系统谋划新的交通发展格局。为此,今年2月,市政府出台了《东莞市交通发展白皮书》;3月11日,随着市政府“一号文”的发布,东莞全面推进新一轮全市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加快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品质交通城市。

2022年底前,将优化全市“二主六辅”综合交通枢纽和综合交通廊道规划布局,实现“功能更加清晰、衔接更加科学、运行更加智慧、效率更有保证、能耗更趋绿色”的总体目标。实现城市交通从“对小汽车友好”向“对公共交通友好”转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初步构建便利化、人性化和高效率、高品质的公交慢行体系,市民群众交通出行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关键词:治理交通拥堵

9月完工第四批第五批共46个交通拥堵节点治理

记者:交通拥堵是影响市民出行的难点问题,我市将如何有效治理交通拥堵,提升交通出行品质?

陈尚荣: 2018年,我市成立市交通联席办,将交通拥堵点治理作为常态化工作推进,目前已完成3批交通拥堵节点政治工作,中心城区交通环境明显改善。根据品质交通千日攻坚工作部署,我们将将深度推进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全面实施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攻坚行动,围绕主干道路常发拥堵路段,动态梳理排查拥堵节点,连续3年每年完成不少于2批交通拥堵节点整治,今年将实施第四批第五批共46个交通拥堵节点治理,计划于6月动工,9月完工。同时,攻坚推进松山湖大道中医院路段等交通拥堵节点治理,并选取长安、塘厦、凤岗为交通治理示范镇,畅通镇内外交通微循环。

此外,我们还将持续开展交通拥堵片区综合整治,按照“一区一对策”,采取综合治理方式,围绕医院、学校、商圈等热点片区开展交通综合整治,重点研究推进市人民医院万江院区、市妇幼保健院、东莞植物园等拥堵片区综合整治。目前已完成了上述3个片区交通综合治理方案,进一步完善后将抓紧落实各项具体措施。

关键词:停车

未来三年全市新增停车位不少于18万个

记者:如何解决“停车难”问题,让停车更轻松?

陈尚荣: 我市机动车保有量超过300万辆,停车位与车辆供需矛盾突出。为进一步解决停车难问题,我市将综合施策统筹推进全市停车工作,未来三年,加大有效停车供给,全市新增停车位不少于18万个,其中配建停车位不少于9万个,路外公共停车位不少于9万个,中心城区新增路外公共停车位不少于1.5万个。

今年,市交通部门将开展停车设施普查专项行动,支持交投集团统筹整合全市路内停车资源,全面收集梳理全市停车设施基础信息,依托市智慧停车平台系统建设城市停车泊位信息数据库。同时,开展市、镇街停车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明确城市停车分区标准,建立健全停车设施规划体系。

此外,我们还将推动停车设施项目建设,今年完成4万个路外公共停车位及配建停车位建设,重点推动市人民医院万江院区立体停车库、大朗医院立体停车库等27个停车设施投建运营试点项目建设。目前,已累计完成1.3万个路外公共停车位及配建停车位建设,大朗医院等立体停车库项目亦将在今年底前完工并投入使用。

在构建智慧停车云平台系统方面,我们将实现全市停车信息全面联网,加强停车资源共享和停车诱导服务,强化停车智能管控和引导。目前,市智慧停车平台已接入停车场共291个,合计约16.4万个停车泊位实时数据,可通过东莞通APP查询和支付。根据工作计划,2020年底前将完成东莞大道—鸿福路口片区智慧停车云平台试点建设并开发智慧停车服务移动端APP;2021年底前完成全市智慧停车云平台建设。

关键词:公交出行

今年启动建设首期62.5千米公交专用道网络

记者: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必须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东莞将如何优化公交服务,提升出行分担率?

陈尚荣: 2019年我市完成第二轮公交资源整合工作,形成5大公交运营片区,共有458条公交线路,基本可满足市民群众公交出行,但与市民的高品质公交服务需求相比,我市公交服务仍有不足。近期,我们将按照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的总体部署,力求在调整公交补贴政策、优化公交线网、强化公交运营监管、推动公交设施保障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全面提升公交出行体验。

今年,我市将调整现行公交补贴政策,兼顾公交的公益属性与市场属性,进一步激发公交企业主动增收节支、提升效率的积极性,持续推动优化公交资源配置。完成中心城区公交线网优化研究,启动水乡片区公交线网优化研究工作,明后年将根据整合后的滨海湾、松山湖、东部片区的实际运营情况,启动相应的线网优化工作。

我市还将结合城市更新及部分商住项目,2022年底前建成13个公交首末站。同时探索开展公交综合车场建设,推动公交站场立体化改革试点,今年将启动首期62.5千米的公交专用道网络建设,并在中心城区试点使用一批公交电子站牌,为公交运营提供强有力的设施保障。

我们希望通过系统完善公共交通补短板工程,加快推动城市交通 从“小汽车友好”向“公共交通友好”转型。2022年底前,全市绿色出行分担率达到70%以上。

关键词:全民治堵

推广“群策群力精准治堵”工作

记者:治理交通拥堵与个人息息相关,如何聚合群智群力,实现全民治堵?

陈尚荣: 为改进优化提升同沙片区交通品质,今年4月1日,我们召开了一个现场群策群力会议,聚合各方智慧智力为这一路段拥堵治理出谋划策,近日已提出“近期、中期、远期”治理方案。这充分表明,有效治理交通拥堵、提升交通出行品质离不开全市人民的共同智慧。

因此,我们准备在全市推广“群策群力精准治堵”工作,实现全民参与、精准治堵。我们已通过东莞交通、东莞交警和东莞通等微信公众号发布向市民广泛征集市内各类堵点的基本信息,了解拥堵点问题、位置、拥堵成因及治理建议等重要信息,定期统计筛选出一批市民重点关注的堵点并向社会公布。然后我们将统筹考虑公共交通、慢行交通、静态交通等因素,研究制定堵点治理的初步方案,并建立治堵工程效果评估制度,向社会征求堵点治理成效意见,及时改进,确保市民对治堵工作有较高的满意度。

全媒体记者 潘少婷 刘召/文

全媒体记者 郑琳东/图

全媒体编辑 宁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