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平安建设考评总分第一,广州靠什么?

09.08.2020  23:15

大洋网讯 日前,2019年度广东省对各地级以上市平安建设考评结果揭晓,广州市以最高分的成绩摘得全省桂冠。据悉,这是2013年广东省开展此项考评工作以来,副省级城市首次荣此殊荣。

作为一个实际管理服务人口逾2200万、流动人口逾1000万的超大城市,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发展要素高度流动聚集,同时也产生出相关的违法犯罪吸附效应,广州市平安建设难度不言而喻,这次能够在全省脱颖而出、荣登榜首,凭的是什么?近日,记者走访基层一线,并采访相关职能部门代表和专家学者,探寻广州市平安建设的高分秘诀。

案例聚焦

案例一:羊城大街小巷处处可见“广州街坊

扫黑除恶不留情,让人民安居乐业享太平……”2019年6月6日,广州市扫黑除恶宣讲团巡回宣讲活动在花都区开讲。舞台上,“广州街坊·花都秀全大妈”(以下简称“秀全大妈”)一曲音乐快板《扫黑除恶亮利剑》将宣讲活动推向高潮,她们用节奏明快、铿锵有力的唱词诠释了广州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开展情况,号召市民群众主动积极投身扫黑除恶这场专项斗争中,感染力十足,现场掌声不断。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仅有10天的准备时间中,背后凝聚着“秀全大妈”不为人知的心血和汗水。“能为平安广州、美丽广州添一份力,我们自己也感到很开心很自豪。”尽管她们之前从未打过快板,但她们无惧困难和挑战,用她们的话说:以后还要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现“秀全大妈”在共建共治中尽情绽放夕阳的风采,让社会更加平安和谐美丽幸福!

莫道桑榆晚,红霞尚满天。“秀全大妈”平均年龄60岁以上,她们大部分是花都汽车产业及相关企业的员工家属,因为志愿服务社区聚集在一起,她们不仅是含饴弄孙的家庭成员,更成为一把社会基层治理的“利剑”,她们不仅上得舞台,还下得社区。“只要是对社区和谐有帮助的、群众所需要的,我们都参与其中。”“秀全大妈”协调人李凤招说,从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到参与扫黑除恶、扫黄打非、禁毒反邪宣传;从逢年过节举办各种主题联欢活动,到上门慰问帮扶各类弱势群体人士;从开展辖区内日常巡逻活动,到参与化解各种矛盾纠纷,都可以看见“秀全大妈”忙碌而快乐的身影。

目前,“秀全大妈”在秀全街所有村居共组织成立了集邻里互助、政策宣讲、治安巡逻、巡河治水、垃圾分类、歌曲舞蹈等67支特色队伍。据统计,2019年以来,“秀全大妈”运用歌舞、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活动286场,积极参与邻里纠纷调解、救助老弱病残、走访慰问等志愿活动460余场,2019年辖区案件类警情下降9.4%。她们为维护社区秩序安全,营造平安和谐氛围发挥着重要作用。

秀全大妈”只是“广州街坊”众多基层群防共治品牌队伍中的一员。2018年5月,广州市委政法委正式发文,计划通过三年时间,持续发动超过全市常住人口5%比例的市民群众参与群防共治,全力打造“广州街坊”群防共治品牌,发挥基层自治、群防共治志愿服务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中不可或缺的作用。截至目前,全市已聚合145万名市民加入“广州街坊”群防共治队伍,各区已涌现出诸如“越秀邻里”“白云快递小哥”“荔湾如意平安骑队”等351支各具基层特色的社会治理子品牌队伍。走在羊城大街小巷,处处都能看到佩戴着红袖章的“广州街坊”,他们隐于市井,巡逻瞭望,消除隐患,积极发挥着社情民意“信息员”、邻里守望“巡防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平安法治“宣传员”、“应急处置”支援员以及“公共文明”引导员的作用,全力守护着羊城的平安和谐,成为新时代平安广州群防共治的重要民间力量。

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广州街坊”更是展现了迎难而上,勇担责任的坚守和魄力,他们逆行而上,佩戴口罩、穿上马甲,迅速行动,积极投身疫情防控战斗中。

我愿意!让我去!”在增城区荔城街,招募12名交通站点引导志愿者的通知刚刚发出,60多名“广州街坊·荔馨人家”青年志愿者纷纷争相报名,短短数分钟,“站岗”名额就被抢光。19岁的大学生赖纤纤便是其中一名志愿者,从今年1月30日开始,她和同伴们一起连续多日坚守在东汇城公交站、二汽公交站等多个站点值守,为上下车乘客测量体温、派发防控疫情宣传单张、引导发热对象及时就诊……“站岗”一天下来,足足要站上8个钟头,但大家丝毫不觉后悔,“能为疫情防控贡献一份力量,这很有意义。

哪里有疫情防控,哪里就能看到“广州街坊”的身影。在广州,像“广州街坊·荔馨人家”这样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广州街坊”群防共治队伍枚不胜数,他们之中,有的参与消杀防疫,支援赶制医疗防护用品;有的坚守在小区门岗,负责测温执勤;有的加入“社区防控”三人组,入户登记排查,为隔离人员买米买菜……据统计,广东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广州市组织发动了累计超过250万人次的“广州街坊”志愿者投入到抗击疫情工作中,平均每天8万余人次参与防控,抗击疫情。

案例二:线上线下法律服务“不打烊”解决群众操心烦心揪心事

我们住宅楼一楼过道全堆满了生活杂物,怎么进出啊!”今年2月4日中午,越秀区梅花村街一位街坊致电反映,楼上一位阿婆在一楼过道摆放了大量生活杂物,还长期居住生活在此,存在安全隐患,影响环境卫生。梅花村司法所所长赖英艳获悉后迅速介入,与街道信访办、街城管科、社区居委会等人员在当日下午2点便赶到现场了解情况。

年迈老人怎么会住在一楼过道?很可能是因为家庭纠纷引起的。”在赶往事发小区路上,赖英艳制定了“两步走”的初步处理方案,“当务之急,要改善脏乱差的环境,另外找老人及其家人了解情况。

经调查,阿婆已年过七旬,原本居住在该栋住宅楼五楼,因为家庭纠纷,阿婆便索性搬到一楼过道居住。

阿婆,这是公共场所,您住在这会影响大家,您的家在楼上,我陪您回家好不好?”赖英艳耐心地劝说阿婆回家,并向阿婆女儿释法明理,“不管有什么情况,子女对老人都应尽到赡养义务。”一番耐心劝说后,阿婆家人将她搀扶回家,并向邻居们致歉。经过清洁、消毒,当天傍晚,楼道便恢复了以往干净整洁的面貌,邻居们都很满意。

在梅花村街,遇事不希望闹僵,找小英子准没错。”街坊们口中的“小英子”便是赖英艳。梅花村街户籍居民9万多人,怎样为民分忧解难?“只要街坊们听到些风吹草动,都会致电向我反映,我和其他调解员就会第一时间赶到,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赖英艳说道。2018年5月,英艳家事纠纷调解工作室成立,这是全国首个以司法所所长名字命名的纠纷调解工作室。目前,广州市像这样的品牌调解室已发展到31个,全市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达到87个,基层人民调解组织3299个,覆盖所有村、社区,专兼职调解员1.5万人,一年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多达8万多件,调解成功率高达99.15%。

为了推进矛盾化解高效化、便捷化,广州市还上线“羊城慧调解”微信平台,这是全国首个集合人工智能管理的调解工作微信平台,市民群众只需要轻点手机,便可在线实现“找调解”“智能咨询”“问律师”等多项法律服务项目,目前服务范围已在全市覆盖,真正实现了足不出户化解纠纷。

主动将人民调解乃至公共法律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折射出广州市创建“全国公共法律服务最便捷城市”的努力。2019年,创建“全国公共法律服务最便捷城市”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公共法律服务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目前广州市实体平台和网络平台建设同步进行,线上线下24小时提供法律服务。”广州市司法局局长廖荣辉表示,如今,走进广州市任何一家公法服务实体平台,都可现场办理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法律咨询等事项,拿起手机打开“广州微司法行政”微信小程序,还可随时随地线上预约申办多种公法服务、查阅进度。截至目前,广州市已建成2897个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实现市、区、镇(街)、村(居)城乡四级全覆盖。

围绕创建“全国公共法律服务最便捷城市”目标,广州市还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在全国率先建立5G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推出“手机秒办公证”、“广州公法链”等公法服务线上产品,通过人脸识别技术,10秒即时出具证照类电子公证书,“零跑腿”公证事项增加到43项,极大提高了服务效率和管理效能。

据介绍,覆盖全市的“广州法视通”系统也已建成测试,将实现市、区两级律师咨询、商事仲裁、公证业务、司法鉴定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通过视频方式下沉到全市各区、镇(街)和村(社区),解决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不均衡、不充分问题,逐步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均等普惠。

疫情之下,广州市还推出“疫情应急法律服务平台”,1200多名律师和公证员24小时线上守候,免费为市民、企业解答法律、公证问题。“不打烊”的线上公法服务,方便群众足不出户申办调解、公证和法律援助等多种业务。

基层思考    

广州市委政法委综治督导处处长刘强:筑牢超大型城市的平安底线

平安建设,必须回应群众的热切期盼。近年来,广州市大力推进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广州版本,创新研发“羊城慧调解”线上调解微信小程序,成为全国首个集合人工智能管理的调解工作微信平台,实现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化解纠纷,推动调解工作提质减负。下一步,广州将继续创新推动社会矛盾纠纷源头防范预警和多元化解机制,做好“疫后综合症”应对处置工作,及时化解矛盾,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底座。

平安建设,离不开群众的共同参与。围绕群众对参与平安建设的需求,广州市整合全市专业、半专业力量和行业性社会力量、社会志愿力量,打造专群协作的“广州街坊”群防共治队伍。下一步,广州市将在拓宽群防共治工作纵深上下功夫,凝聚更广大的行业社会力量和群众力量,发挥“广州街坊”治安“前哨”作用,积小安为大安。

平安建设,离不开智能科技的支撑赋能。城市实现“善治”,关键要走精细化治理之路。下一步,广州市将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打造立体化、信息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专家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何艳玲:“广州街坊”社会治理主体整合实现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

从广州市实践来看,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有三个关键点:首先,党建是引领,体现在实践中是广州市委、市政府对平安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党组织在基层的作用发挥。其次,强化制度保障,以“广州街坊”为主体的社会治理主体的整合和再造,切实发挥社情民意的“信息员”、邻里守望的“巡防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平安法治的“宣传员”等作用,初步形成了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再者,落地于社区,广州市率先推进社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具备优越的社会工作者资源,街坊与社工在社区共同发挥作用,同时保证了平安建设参与主体的广泛性和专业性。以平安建设为契机,相信广州市将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更多的广州元素、广州案例、广州经验。

广州市平安建设大事记

2018年5月,广州市委政法委开始正式打造以“广州街坊”为品牌的群防共治队伍。

2019年3月,由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央电视台共同开展的“2018年推动法治进程十大案件”评选活动结果揭晓,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刘永添等54人涉黑团伙犯罪案入选。

2019年3月,广州市在线纠纷多元化解平台上线。该平台高度融合了律师、仲裁、行业协会等法律服务要素以及大湾区专业化、国际化司法调解资源,实现多元纠纷化解全流程、全业务、全时空。

2019年4月,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启动全国首个5G智慧法院建设,“广州微法院”实现诉讼服务“24小时不打烊”。

2019年5月,广州市检察机关“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信息库”上线运行。

2019年8月,广州公益“时间银行”上线,通过“公益慈善+社会工作+志愿服务”模式助力构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党建引领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和平安广州建设。

2019年11月,中国法治国际论坛(2019)在广州举行。

2019年12月,广州市人民检察院与团市委、市教育局、市卫健委等共同推进“护蕊”一站式工作室正式揭牌投入运行,可以实现对未成年被害人的救助、询问、取证、检查一次性到位,避免未成年被害人多次回忆被侵害的细节和过程导致心理受到“二次伤害”。

文字、图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