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佛新城来了!广州荔湾与佛山南海共建,有这些亮点

26.09.2020  00:30

广州荔湾与山南海将携手共建广佛新城。9月25日,“广佛新城·科创智谷—广佛融合示范区规划”研讨会在佛山市南海区举行。会上,广州市荔湾区与佛山市南海区签订《合作共建广佛新城·科创智谷—广佛融合示范区备忘录》,将加快在两地交界处建起广佛新城。

在广佛“1+4”高质量融合发展试验区基础上,荔湾和南海将进一步展开深化合作,通过“市级共建”达到“区级共融”,计划划定70平方公里的广佛新城范围作为深化合作启动区。

按照规划,广佛新城范围涉及荔湾的滘口、大坦沙、海龙围,南海的海北、黄岐、盐步、映月湖片区,总面积约70平方公里。具体来说,涉及荔湾、南海的区域分别为28公里、42公里。据测算,广佛新城规划范围内常住人口将达99万人。

广州市荔湾区与佛山市南海区签订《合作共建广佛新城·科创智谷—广佛融合示范区备忘录》。受访者供图

广佛新城怎么建?

近日,《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建设总体规划》发布,提出将合力建设“1个先导区和4个片区”。在“1+4”高质量融合发展试验区中,“广州南站-佛山三龙湾-广州荔湾海龙”先导区和“荔湾-南海”试验区地处两市主城区间,既是城乡结合状态的“洼地”,也是都市圈核心融合发展的“主战场”。

此次广佛携手共建的广佛新城,就选址于“广州南站-佛山三龙湾-广州荔湾海龙”先导区和“荔湾-南海”试验区的交界处。从地图上看,广佛新城北至广佛高速、东至花地河、南至佛平路、西至佛山一环,区位十分优越。

广佛新城位置示意图。受访者供图

按照计划,广佛新城将在生态、产业、交通、服务等方面探索“全域、全线、全面”融合发展,构建“共谋、共建、共治、共享”的协同格局,力争成为广佛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区区合作”的先锋典范。

在此背景下,广佛新城的建设也承载着广佛两地更高的期待。在广佛新城内,有三个战略性平台不可忽略。一是荔湾正全力打造白鹅潭沿江总部经济带,二是南海正大力推动千灯湖北延,三是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的主要功能区就在南海。

基于此,在打造广佛新城的过程中,两区计划将联合上述三个战略性平台,通过“三心一体”构筑“广佛之心、湾区极点”,引领、加持粤港澳大湾区西岸先进制造业产业带发展。

为何在此时提出建设新城?

经过十年的发展,广佛同城已迈入全新阶段。广佛两地同宗同源、同声同气。荔湾和南海更有深厚的合作基础。早在2015年,荔湾和南海已签署《共建广佛同城化示范区框架协议》,携手推进合作示范区建设。

荔湾、南海为何在此时提出携手共建新城?南海区区长顾耀辉在致辞中表示,一方面,片区地处广佛黄金走廊带,开发建设较早。而目前南海范围内投入相对不足、规划不够,造成区域内产业低端、基础设施缺乏、城市面貌落后、社会治理压力大等问题突出,迫切需要通过二次开发进行产业、城市、环境和服务再造。

另一方面,推动片区开发建设需要有大平台为支撑。”顾耀辉表示,推动全域同城化需要在两市交界地区,携手打造一批同城化合作的样板区域,由此广泛吸引两地人才、资金、项目进驻,推动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作为研究广佛同城发展领域的专家,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袁奇峰在研讨会上提出了广佛新城的概念。他表示,目前,南海与荔湾边界地区存在用地混杂、交通盲区、生态破碎、产业低端等问题。

具体来说,两地边界地区存在土地利用混杂、建设用地和农田相嵌并置,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犬牙交错;两市边界还存在多个通道有限的空白盲区,交通的末端位置钳制了空间联络;生态资源被建设空间挤压,缺乏系统性、多样性和功能性规划;边界地区产业则以传统中低端的五金、机械、纺织服装、印刷包装等制造业和批发业为主,空间上多分布于“大分散、小集中”的村级工业园内,产业组团各自为政,彼此之间联系不强,服务主要依赖中心城区提供。

直面边界地区存在的问题,通过建设新城,实现交通、产业、环境的再造,或将成为推动广佛两地共赢发展的一记妙招。

研讨会现场。李欣 摄

建设广佛新城有什么优势?

按照“三心一体”构筑“广佛之心、湾区极点”的设想,广佛新城有怎样的发展基础?

三龙湾先导区是“三心”中的“一心”。当前,三龙湾先导区正围绕广州南站功能提升,发挥链接港澳、辐射内地的双向开放优势,打造产业新高地、都市新引擎、文化新纽带,重点培育创新、文化、会议会展、旅游赛事、高端服务等功能。

白鹅潭商务区则是“三心”中的另“一心”。目前,荔湾以白鹅潭商务区为基础打造沿江总部经济带,以现代商务和总部经济为主导,聚焦发展产业金融,打造粤港澳产业金融集聚区、数字经济产业中心、高端医疗健康中心、文化创意时尚中心,增强辐射力。

千灯湖是“三心”中的最后“一心”。近年来,南海大力推进千灯湖城市轴线建设,依托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创客小镇、广佛智城等平台载体,打造高品质城市客厅,强化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

袁奇峰表示,通过发挥“三龙湾-白鹅潭-千灯湖”三位一体的发展态势,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广佛第三极”初具雏形,将以多元化的功能高地引领区域发展。

广佛新城不只有产业发展的优势。当前,该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对接,其中广佛放射线二期、沉香沙大桥、大坦沙大桥、同心桥、如意大道、玉兰-港口路等道路交通,广州地铁11、22、28号线等轨道交通正在或即将建设,未来将极大改善边界地区的交通条件。

加快新城建设,两地有什么期待?

现场,荔湾与南海签订《合作共建广佛新城·科创智谷—广佛融合示范区备忘录》,也让广佛新城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按照计划,两地将加强沟通,共同做好规划编制,以促进广佛新城加快落地,实现共赢发展。

荔湾区区长毕锐明在致辞中表示,希望接下来要做好交通衔接工作,增强两区交通的通达性、便利性,要加快广州28号线、佛山11号线等重要轨道交通建设,加密两区衔接路网,力争跨市衔接道路从现状的6条增加到19条,实现交通全面衔接、无缝对接。

同时,他认为,两地要深入推进产业融合,共建高端高质产业集群。聚焦科技创新、人工智能、互联网+商贸、医药健康等方面,以多点合作为突破,沿边界线推进荔湾—南海四个组团对接。其中,大坦沙—海北片区、滘口—黄岐片区可以重点推进生活深度同城,打造广佛商贸黄金走廊;东沙与三山北片区要以城市更新为抓手,共同打造智能制造研发区和国际科技创新信息港;海龙科技创新产业区与佛山金融高新区C区东扩区,要建设高品质的湾区中小企业总部基地及粤港澳青年创客平台。

推动片区二次开发建设充满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区域内增量土地空间十分有限,必须在大力挖掘存量土地上做文章,除了需要政府打造平台、引入资源之外,还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顾耀辉表示,南海将与荔湾携手,举全区之力高水平打造广佛融合示范区,待规划确立后,将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高标准建设一批交通、环保、水利基础设施项目,为片区开发建设营造最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广佛新城一定要结合两地特色来发展。我认为,广州、佛山的第一特色分别是商贸和制造。因此新城可以考虑以‘广州商贸+佛山制造’的方向,并要跳出传统的思维来发展,尝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双循环示范区’。”在当天举行的研讨会上,广东财经大学商贸流通研究院院长、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王先庆说。

戴德梁行大中华区策略发展顾问部董事符锦滔则建言,广佛两地间的互动需要着重考虑群众、企业的需求,新城建设同样如此,才能找准建设的定位和方向,由此打造而来的新城才能聚集更多的创新要素。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景国胜则对两地交通规划有着更高的期待。“交通先行是最关键的,畅通的交通体系才能为新城带来人才、项目。”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