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共献计:建广州工业博物馆、国家级语言博物馆

17.01.2019  10:11

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迎春花市。广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 实习生林泽君 摄

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广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 摄(资料图)

老城市新活力

代表委员共献计

大洋网讯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明确要求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

文化是城市的根与魂。广州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辉煌厚重的历史传承是这座英雄城市的独有荣光,更是其迸发新活力、增创新优势的动力之源。广州该如何奋力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上出新出彩,推动新时代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昨日,在正在召开的广州“两会”会场上,以文化激发“老城市”的新活力成为焦点话题,多位代表委员站在不同角度、从各自工作岗位出发,纷纷为广州城市文化增添新活力建言献策。

老建筑一砖一瓦 都需要慎重考量

在过去的2018年,恩宁路的永庆坊着实“”了一把,原本的老旧建筑,被改建成为“创客小镇”后,在这个8000平方米的空间内,传统与现代两种风格碰撞交融。

把老街的空间环境、老建筑的历史风貌保留的同时进行微改造,这被视为是行之有效的旧城改造和保护方案。随着广州市“三旧改造”政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老建筑被改造成各类的创意园等商业体,产业结构得到升级的同时,又为老城区增添了历史文化韵味。

广州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民革广州市委会专职副主委李穗梅建议,在将老建筑委托开发商微改造之前,政府需要更完整的规划。

李穗梅直言目前微改造的最大问题之一,便是部分开发商只考虑商业价值而忽略建筑的历史价值,拆一些不该拆的建筑。而政府对此需要更严格的监管。“政府只是做一个大致的规划,其余由房地产公司实施。

那些已经被列入历史建筑,并对保护整个街区历史旧貌有益的建筑坚决不能拆。”李穗梅表示,防止老建筑被开发商误拆,老建筑的每一块砖瓦都要慎重考量。

建工业博物馆 “唤醒”旧厂房

厂房常年废旧怎么办?改造成博物馆“唤醒”它!昨日,市人大代表、广东穗恒律师事务所律师林淑菁建议,将海珠区沙渡路上的虎头牌电池厂空置旧厂房改造为广州工业博物馆。

留下广州工业史印记

林淑菁表示,随着广州市“三旧改造”政策的推进,一大批工业厂房迁出市区,并且在保留原有历史建筑外貌前提下,改建成各类的创意园等商业体,在产业结构得到升级的同时,还可以保留历史的价值,为广州市增添历史文化韵味,为广州市民提供休闲、办公、观光的好去处。“原来位于沙渡路上的广州电池厂大部分的生产车间已经停止运作,一大批具有历史色彩的旧厂房空置多年,希望可以将沙渡路广州电池厂旧厂房改建成广州工业博物馆。

广州工业发展较早,有着深厚的工业文化底蕴。广州创造了最早的航海仪器、最早的微晶锌板、最大的自行车胎厂和最大的新闻纸厂……工业博物馆可让广州工业史更好存留。”林淑菁表示,通过博物馆模式进行工业遗产保护与适应性再利用已经被验证为合理可行,英国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和德国埃森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等都成为城市的新地标,每年都接待大量来访者参观访问。

结合实地调研与史料,林淑菁还带来了一份《广州工业博物馆可行性报告》,该报告从选址、历史背景等方面对工业博物馆进行规划建议。记者在这份可行性报告上看到,工业博物馆的项目拟选址在工业大道与沙渡路交界的广州市虎头牌电池厂,工业大道位于广州市海珠区西部,1952年开始被作为广州市重要的工业基地加以建设。

可行性报告显示,整个园区的规划占地面积约73000平方米,将整体打造成“一园五区十馆”,一个园区内拟分为艺术聚落、展览区、科教区、开发区以及文创工坊五个功能区,其命名也有纯正的“工业味”:起动齿轮(艺术聚落)、传输皮带(展览区)、研磨机床(科教区)、开发车间(开发区)。其中展览区内将有10个主题展馆。

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图书馆之城

2015年,《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同年发布了《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规划(2015—2020)》(以下简称《规划》)。三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广州市市级图书馆服务效能保持高位运行,各区图书馆服务效能增长迅速,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与市级图书馆差距持续缩小。2018年年初至10月17日,各区公共图书馆外借文献量已达778.21万册次,接近2017年全年水平,预计全年将比2017年增长20%以上。

在看到成就的同时,广州市政协文化艺术界委员发现,与上述《条例》和《规划》的要求相比,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短板是图书馆设施的达标率。《条例》对达标馆的要求是阅览面积达到三百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五百平方米。2017年图书馆设施达标率的全市统计值为36.63%,与“图书馆之城”建设目标所需的100%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有鉴于此,为确保广州市在2020年全面建成“图书馆之城”,政协委员联名建议:市、区两级财政应加大对区级公共图书馆事业的扶持力度。未达到《规划》规定标准的花都、荔湾、天河、海珠、白云、番禺等区需继续推进新建、改建或扩建馆舍,并鼓励将旧馆保留作为分馆或改建为少年儿童图书馆,其他各区有需求并具备建设条件的也可以加大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对于北部贫困山区,继续由市财政给予一定扶持。积极推进并完善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力量互利合作共建图书馆的协作机制,利用财政小额投入撬动社会力量大额投入。重点加大街、镇等基层分馆建设力度。

健全和落实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保障机制,加大公共图书馆人员投入和培训力度。重点解决街镇分馆工作人员不足、专业化水平低等突出问题。每建成一个镇、街道分馆,由区政府增加工作人员配备,通过区域总馆向其派驻不少于2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分馆的业务管理与服务工作。适时开展《条例》立法实施效果评估和广州市公共图书馆第三方评估等工作,在区馆及分馆馆舍显著位置公示实时服务效能数据,督促各级政府以评促建,继续增加投入,提升服务效能。

建立语言博物馆 提供优质文旅项目

广州市政协委员、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副馆长林冠男建议广州力争建立国家级语言博物馆及语言研究中心。因为广州本身即是一座“活态”的语言博物馆,在全国乃至全球来说都有天然优势。建立国家级语言博物馆,广州将获得一个整合全国乃至世界语言、文化、传播以及科研领域相关资源的优质平台,为各地游客提供一个世界级的文旅项目,并可促进“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文化形象提升,为广州建成“引领型全球城市”助力。

广州,“活态”的语言博物馆

林冠男指出,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汉语方言的传统面貌仍保存得相对较好,令中国成为当今世界上方言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它们都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广东是语言资源大省。全国汉语七大方言区广东占三,除了粤、客、闽三大方言之外,还有一些未明系属的土语及濒危语言、方言岛、少数民族语言之类,每语种分支还很多。这里也是葡、英、法、德、意、荷、丹等世界主要语种最早或较早登陆中国之地。

粤语标准音为广府话片区中广州话的西关口音。广州长期吸引大量外来人口流入,尤以改革开放以来为多,湖南、湖北、海南、江西、四川、贵州、河南、江苏、浙江、安徽等地方言都有相当数量的使用人群。广州本身即是一座“活态”的语言博物馆。

林冠男表示,我国已建立了中国文字博物馆、中国民族古文字陈列馆、上海方言文献资料库等有关博物馆、资料库。2008年起,国家语委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工作,目前已有江苏、上海、北京、辽宁、云南、广西、福建等省区启动了资料采集。在广东,佛山市、东莞市也进行了相关工作。但从整体层面上对中国的语言资源进行全面采集、系统建档、分类记录、精细研究的综合性公共机构,尚未见出现。

在对我国语种、方言进行全面调查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建立可长久保存、便捷利用的国家级语言博物馆,已成为一项急迫而重要的任务。

建立大样本语言资源库

建议由广州市发起,申请在广州建立国家级语言博物馆,可命名为“中国语言博物馆”“中国语言文字博物馆”或“世界语言博物馆”等;同时启动与之同一管理和运营主体的网络博物馆建设。

从本地语言资源起步,尽快着手建立大样本的语言资源库,为博物馆建设做基础性准备。

尽快成立高水平语言研究所,长远目标是建立世界级的语言文化及语言科学研究中心。

市人大代表、市委常委、黄埔区委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亚伟:加快建设长洲岛“珠江国际慢岛

周亚伟表示,黄埔区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要塑造更具品位的文化,扛起“老城市新活力”的政治责任,推动新时代发展出新出彩。在推进文化强区建设方面,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将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海事博物馆等文化场馆建设,实现广州市第三少年宫落成。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加快建设长洲岛“珠江国际慢岛”。

让历史文物“”起来,让城市记忆传下去,让老城市焕发新活力。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还将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开展城市微改造,用好“绣花”功夫,支持历史文化古村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市人大代表、越秀区委书记王焕清:海珠广场片区将打造国际文化金融CBD

广州市人大代表、越秀区委书记王焕清表示,越秀区将坚定不移提升城市综合文化实力,坚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并重,注重文商旅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北京路文化核心区,深入实施广州传统中轴线提升计划,抓紧抓好大小马站书院街、南粤先贤馆二期等重点项目,全面建设北京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打造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的文化地标和城市名片,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王焕清说,海珠广场片区将打造国际大都市文化金融CBD,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越秀区将重点抓好海珠广场片区品质提升,扎实推进星寰中心等物业招商工作,推动海珠广场与广州民间金融街的产业贯通,努力形成广州“一江两岸三带”金融商务示范区。

市人大代表、荔湾区委书记陈小华:把沿江路打造成广州的“外滩

1月16日上午,广州市人大代表、荔湾区委书记陈小华在荔湾区代表团分组讨论中透露,未来荔湾要对沙面、南方大厦、粤海关、粤剧艺术博物馆等标志景点进行活化,在沿江路一带建设广州的“外滩”,展示荔湾文化底蕴和新活力。广东省政府已决定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广东当代美术馆、广东文学馆选址荔湾。

陈小华表示,荔湾今年将落实好全市的决策部署,短期内将完成对沙面岛整体环境的提升改造,擦亮广州的又一张“名片”。此外,争取在国庆节前完成恩宁路二期重点部位骑楼的改造,春节期间完成荔湾湖灯光音乐秀。

今天是我来荔湾任区委书记的第14天,荔湾的文化底蕴、产业基础、办事效率如今需要提振。”陈小华认为,荔湾区有很好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应该充分发掘本土文化资源,对其进行活化提升及配套设施完善,提升文化和经济影响力。

白鹅潭是两江交汇之处,地理位置优越。陈小华表示,目前荔湾区正在积极推进建设的三个省级场馆便选址在荔湾白鹅潭一带,建成后能极大提升整个区的文化氛围。“白鹅潭国际金融中心、大坦沙国际中心等项目的启动和荔湾北部、南部社区的‘微改造’都需要扎实去落实。

陈小华认为永庆坊的改造已经做出了一个有益的尝试,接下来对其他区域的改造也很有信心,相关文化部门应该为文创企业和手工艺匠人做好服务工作。“珠江西部这14公里范围内,我们有沙面、十三行片区,而南方大厦、粤海关、粤剧艺术博物馆这些有代表性的景点都在800米范围内。如果打造成广州的‘外滩’,可以为荔湾、甚至整个广州增辉。

市人大代表、海珠区委书记马正勇:经济与文化两手都要抓

市人大代表、海珠区委书记马正勇表示,突出抓好“老城市新活力”,主要着眼于文化和经济两大因素,打好两张牌。

马正勇说,保持文化的出新出彩,打造好海珠文化名片,要重点对纯阳观、十香园等进行空间打造,在重点文化名片打造上要有更大的手笔,“文化本身也要产生价值,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都要两手抓。

马正勇表示,抓好经济,注重社会资本的持续进入,在老城区注入新的生产力和生产要素,如滨江、龙凤、南华西等老城区要在现有的空间里面挖掘发展潜力,防止生产力和劳动力的持续老化,抓好经济发展,提升空间价值、资本要素的活力,重视年轻人才引入;通过城市微改造等让产业、企业进入城区发展,重视产业结构调整,把文化、旅游、体育等服务业布局起来,充分利用海珠经济、文化优势,让每块空间产生很好的效益;加大政府投入,财政等部门要探索新的路径更好地引导产业发展,促进海珠创新岛、生态岛的发展。

文/广报全媒体记者肖桂来、何瑞琪、廖靖文、贾政、张姝泓、侯翔宇、杨洋、林霞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