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筹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生物安全高等研究院

29.10.2020  16:11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广州科研、临床、产业全线出击,尤其是生物医药行业,在基础研究、临床治疗、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发挥储备力量,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记者29日从“广州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获悉,广州正在积极筹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生物安全高等研究院,以进一步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到2022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有机会望超过1800亿元。

达安基因研发的新冠核酸快速检测试剂盒30分钟左右可完成检测,是目前国内唯一获批的8通量以上的快速检测产品;万孚生物研制的抗体检测试剂盒累计生产超6500万人份,是全国首批进入应急审批通道并获证的2个抗体检测试剂之一;金域医学累计检测超过2200万例,单机构累计检测量全球第一……广州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翔表示,这些成绩是广州多年来深耕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厚积薄发的集中体现。

目前,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已被纳入首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市现有生物医药企业3800多家,位居全国第三,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约1000家、上市企业52家,陈李济等中华老字号药企12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件,中药独家生产品种80多个。

广州如何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他认为,首先是通过生物岛实验室、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构筑“科学发现”先发优势。广州拥有省内全部6家GLP机构(安全评价检测机构)以及36家GCP机构(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13家国家工程中心或实验室、133家科技研发机构、153家各级重点实验室、2家国家级和15家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目前,正在积极筹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生物安全高等研究院,进一步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

为助力生物医药核心技术攻关,广州将生物医药列入科技计划重点支持方向。2014年起,试点“总师制”的管理模式,组织实施健康医疗协同创新重大专项,每年安排1亿元财政经费,以钟南山院士为专项总师,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了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医学检测设备和诊断试剂,在呼吸道重大传染病防治、鼻咽癌、肺癌、基因测序、干细胞治疗等研究领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在广州,生物医药行业可以说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范例。广州推动在穗高校利用自身雄厚的科研力量和优秀人才团队开办和孵化了一批高科技企业,并提供了财政经费支持。例如中山大学培育出的达安基因、华南理工大学培育出的万孚生物、广州医科大学培育出的金域医学,都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大显身手。

记者从会上还获悉,中山眼科中心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具有逆转白内障功效的抗白内障滴眼液—羊毛甾醇滴眼液(一类新药),以13.8亿元转让实现产业化。力鑫药业以1亿元人民币受让暨南大学化1类创新抗肿瘤药项目JND32066成果的项目开发权。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方晴 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