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回音壁|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将按照“三步走”目标有序推进垃圾分类

10.06.2020  22:01

走在东莞城区主要街道,街头小景花香扑鼻,巧妙的设计与环境融为一体;每到夜幕降临,中心城区各处夜景亮化,更显东莞城市的活力与现代化;在各镇街(园区),一座座公厕升级改造完毕,市民如厕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一幅幅和谐的环境画面徐徐展开。

城乡环境关系民生福祉,关乎全面小康。今年两会前,代表委员们用脚步调研,形成了一份份有焦点、有含量的建议及提案。其中,一些代表委员围绕全市城乡环境领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意见建议。对此有关部门有何回应,又将如何继续推进城乡环境的改善提升行动?

推进垃圾分类力促市容市貌改善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到广大市民的生活环境和资源合理利用,但一些代表委员认为,虽然东莞已在积极探索实施垃圾分类的途径,但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市人大代表、长安镇乌沙社区书记蔡国栋指出,当前我市垃圾处理初步实现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的分开储运和处置,但这种方式仍属于粗放型,未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也未能充分变废为宝。

由于市民认知水平有限、传统习惯根深蒂固、垃圾分类操作难度大等原因,加上宣传教育不到位、垃圾分类收集与运输以及处理设施不当或不足、奖励或处罚措施缺位等,垃圾分类工作阻力很大。”市政协委员、民盟东莞市委秘书长王雪萍在提交的《关于扎实推进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建议》中写道。

事实上,对于代表委员提及的短板,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早有考量。此前,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郭怀晋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过程存在一些困难,但若能做好垃圾分类,将对东莞城市文明建设和品质提升产生重要的意义。目前,东莞已经出台《东莞生活垃圾分类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下来还将有《东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指引》等一系列文件出台。

按照“三步走”的目标有序推进垃圾分类,力争2020年全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要实现全覆盖,莞城街道、松山湖、滨海湾新区要基本建成示范片区;到2021年,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主体工作要接近完成;到2022年,要全面完成“3+3”“1+1”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打造成一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城乡一体化样板。同时,通过开展现场引导、开展宣传发动、推广全民教育、组织宣教培训、开展志愿活动、促进源头减量等六项核心举措,推进全民参与体系建设。

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将充分发挥垃圾分类处理主力军的作用,积极履职尽责,在制度保障、示范引领、设施建设、宣传引导等方面下足功夫,主动与成员部门一道,群策群力推进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以“绣花”功夫深入打造都市东莞

农贸市场、小街小巷、村与村交界、闲置地、插花地“脏乱差”问题突出;有的地方存在比较严重的卫生死角,一些黑臭水体整治进度偏慢;卫生整治无法长期保持,稍有放松就容易回潮反弹……

茶山镇政协小组在提案中提出建议,希望建立健全城乡环卫清扫保洁全覆盖管理机制,持续深入推进“洁净城市”专项行动,对重点区域加强环境整治。同时,推进垃圾分类与“厕所革命”,以“绣花”功夫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

记者从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了解到,今年全市城市管理工作将围绕“干净、有序、安全”的城市环境目标,以“强使命担当,破治理难题,优品质内涵,惠民生福祉,树标杆品牌”五大核心工程为抓手,聚焦民生、品质,以“十项提升”专项行动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全面推动“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迈上新台阶。

该局将深化“行走东莞”、“洁净城市”专项行动,优化城市精细化管理考核,压实属地落实主体责任,全域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特别是狠狠抓住环卫保洁这个“牛鼻子”,针对备受诟病的环卫清扫不及时、作业见岗率低、第三方企业责任落实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开出药方,优化环卫保洁模式,增加环卫工作投入、落实有效监管,让城市的街巷干净整洁。

为了改善人居环境、优化发展环境,早在去年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行动起来,开展“东莞大道绿脉提升”、“一镇一公园、一村一景点”、“街头小景”建设等行动,将东莞城区、镇村(社区)、街头等处扮上新装,“绣出”城市生活新面貌,让市民出门500米即可“见景”。

在此基础上,今年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将继续深化城市公共环境美化建设,围绕助力打造东莞城市慢行生活圈,深入推进市政道路“品质示范路建设”、“人行道净化”行动、市政行道树“树池修整”行动、全市1000个街头小景“千景绣东莞”建设等,让东莞城市环境更加优美,让市民生活更有品位。

全媒体记者 潘少婷 冯灿宇/文

全媒体编辑 宁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