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商业:全球制造背后那些看不见的力量

11.10.2019  16:22

荷兰皇家代尔夫特蓝瓷展厅,一面贴满各色蓝瓷盘的墙壁,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纷纷拍照留念。300多年的历史融入时尚、文旅元素,令不少人不远万里而来,买几件瓷器留作纪念。

这是文化带来的商业价值的体现。而在800多公里外的丹麦哥本哈根,一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已经潜移默化为推动欧洲助听器品牌奥迪康百年不衰的内生动力。

在全球的制造版图上,欧洲企业的强大,不仅在于形成了先进的技术、产品及工业体系,还凝聚了深厚的工业文明的力量——文化与商业的融合,为制造业注入了灵魂。

品质既有客观标准,也来自于主观感受。如今在欧洲,品质文化、工匠文化、科技文化、企业家文化等交融汇合,提供了制造业推进“品质革命”的土壤,不仅提升了人们对欧洲制造的口碑形象,对佛山如何以文化助推“品质革命”也带来深刻启发。

看得见的价值▶▷

创造时尚引领全球潮流

一个看似普通的瓷盘,因为出产在成立于1653年的公司,画上荷兰独有的精美图案,价格要买到300欧元,还吸引了美国、日本、中国等游客购买。这是代尔夫特蓝瓷独特价值的体现。

众所周知,陶瓷技术起源于中国,17世纪中叶,荷兰代尔夫特小镇上的工匠使用当地的黏土仿制中国青花瓷,后经不断改良形成独具一格的荷兰艺术产品。

如今代尔夫特蓝瓷成为当地仅存的一家陶瓷公司,悠久的历史、鲜明的文化特色,也让它从原来普通的日常用品发展为被荷兰皇家认定的国宝级产品,并成为欧洲人追捧的经典。

走进蓝瓷的展厅,除了郁金香、风车等荷兰传统图案外,还有根据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开发出各种各样时尚新品:如根据荷兰著名动漫IP米菲兔创作的主题产品;将瓷器制作成女士的时装;还在墙壁、沙发靠垫上嵌入到蓝瓷的元素……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元素在蓝瓷中都得到充分体现。

此外,过去秘而不宣的300年工厂,如今被改造成博物馆,并与当地的旅游公司合作,开发旅游观光专线。

从一个简单的工厂变成融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这是蓝瓷300多年商业发展史中的又一次重大的转型。Henk说,目前蓝瓷已经放眼全球,希望吸引世界各地的旅客前来观光消费。

融合时代元素,把一个地方的传统产品做成全球流行的爆品,丹麦的乔治杰生选择与全球设计师开放合作,将世界各国文化植入到银器产品中。

自1904年创立至今,乔治杰生吸引了瑞典知名设计师薇薇安·朵兰、英国传奇建筑大师扎哈·哈迪德、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澳大利亚设计师马克·纽森等世界各地众多才华横溢的设计大师与之合作。

他从不追随时尚,他创造时尚。”这是业界对乔治杰生的评价。乔治杰生今年最新款产品是一个叫做“”的蛋型容器。设计寓意夫妻双方都能把手机放下来,与生命的另一半诚挚地沟通。

当冷冰冰的银器有了丰富的人文内涵,马上激发起市场的共鸣,目前这款银器已经卖到6.5万美元。“我们有信心再过5—10年价格还会翻倍增长。”乔治杰生银器部商务经理Jørgen  Jacobsen说。

因设计助推传统产品占据潮流的高位,丹麦的博森家具有很多鲜活的案例。

在这里,大量的产品因与世界知名设计师合作而变得经久不衰,常看常新。一个1969年设计的沙发,当年上市就大获好评,最近又重新流行起来。1944年一名丹麦建筑设计师设计的小椅子,博森觉得很有意思,把它重新生产销售,又火了起来,还引起世界各地竞价拍卖抢购。

在欧洲,设计已经成为推动文化融入商业,凸显和提升产品内涵价值的重要手段。荷兰埃因霍温,以设计和高科技高度融合的创新工业举世闻名。埃因霍温设计学院更是被誉为“目前世界上最好的设计学校”。而在丹麦,强调以斯堪的纳维亚设计为引领,当地的制造企业与设计学院,正在致力研究如何借助设计为产品、科技注入更多人文关怀。

随着消费者的收入越来越高,人们看的不只是功能性的东西,对文化、历史的品位培养起来以后,对艺术的东西就会爱不释手。”北京大学教授周其仁认为,文化与商业的结合将产生巨大的市场。

看不见的力量▶▷

以人为本塑造百年品牌

如果说文化融入商业所带来的是看得见的价值,那么心怀世界的视野和企业文化,则是塑造众多欧洲百年企业的无形推动力。

“Light  up  the  world(点亮全世界)。”“Connect  the  world(连接世界)”“Let’s  make  things  better(让我们做得更好)”坐落于荷兰的飞利浦博物馆内,展示的这些标语,既是飞利浦从一个小镇诞生到全球化企业128年的发展历程缩影,也表明其不断自我突破,致力于推动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价值追求。

从只有6000多人的埃因霍温发家,靠生产白炽灯泡起步,到剃须刀、电话、电视等人们日常家电,再到芯片等电子产品,最后到如今全力向医疗健康领域转型。埃因霍温科技大学工业设计学院副教授胡军认为,是创新推动飞利浦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同样以全球化和创新著称,拥有154年历史的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的愿景和使命是“创造化学新作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莱茵河畔的路德维希港,这座小城不仅风光如画,还因巴斯夫的存在而变得饱含人类工业文明的底蕴。

在这里,1908年突破了合成氨工艺的黄色老楼依旧保存完好,正是它开启了人类大规模使用高钾化肥的潮流,大大提高粮食产量,解决了大量人口吃饭的问题。21年后,这里首次大规模生产塑料,由此拉开全球塑料应用的大幕。而如今,巴斯夫的研究重点已经是能源一体化和排放物的循环利用。

技术创新助推巴斯夫改变和影响世界,而人则是巴斯夫创新的核心要素。在巴斯夫总部到处流露着对人的重视:所有员工卡都统一只写名字,不写职位,以示平等;公司经常通过民主投票征集意见,员工的想法被采纳会获得奖金,并为之配备团队做试验;为方便员工照顾小孩,公司还专门开了托儿所,并承担一半的费用。

以人为本”,这也是欧洲助听器百年品牌奥迪康,自创立之初就坚持的理念。

将助听器越做越小,从挂耳式逐渐蝶变为入耳式,针对听障人士能听清听懂外文的需求,开发出能实时翻译的助听器……从满足丹麦人需求到瞄准全球65岁以上人的市场,奥迪康坚持不断迭代创新,每两年推出一款新产品,以满足听障人士过上更好生活的需求。

为了保证公司始终为听障人士服务的宗旨,公司二代接班人还设立了慈善基金会,在世界各地为听力康复顾问和普通大众组织了许多公益活动,仅去年就捐赠了150万套助听器设备。

这样的人文关怀也让员工深受感染。“作为员工,当为公司效力时,我们想到的不是在拼命挣钱,也不是为老板卖命,而是在给一个到处行善的机构服务。”  奥迪康诊疗器械部主管Arne  Boye  Nielsen说,他在奥迪康一干就是30年。

品质背后的密码▶▷

文化土壤”撑起制造强国

从看得见的价值到看不见的力量,欧洲标杆企业推进“品质革命”,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需要制度、环境与文化的“土壤”。恰恰是这样的“土壤”支撑起德国、荷兰、丹麦等制造强国引领全球。

在德国,品质文化已经成为企业共识。全球最大清洁设备的生产商卡赫将品质视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里对原材料检测的设备精度误差不超过1微米,所有产品出厂前都要经历严格的检测流程。根据检测的结果,员工可以定期获得奖金。

在巴登符腾堡州,像卡赫那样的“隐形冠军”还有400多家。他们成为德国乃至全球抢占品质制高点的最佳样本。

品质文化离不开一批精益求精“品质战士”坚守和支撑。在卡赫,很多一线技术员工工龄在25年以上,这得益于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为企业输送了大量工匠式的人才。

而在丹麦哥本哈根,工匠文化同样深入人心。在乔治杰生,年近不惑Henrik早已笃定自己的方向——像父辈一样做一个手艺高超的银匠。他的祖父、父亲都在这里工作,而他自己也在这里制作银器19年了。目前像Henrik那样的工匠在全球有1500名,每年为乔治杰生打造出各种新产品。

哥本哈根商学院教授图本·皮特森认为,在丹麦,已经形成一种文化,员工会不但会非常忠于自己的公司,还会不断思考如何创新,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

与德国、丹麦专注制造的文化不同,诞生了飞利浦、阿斯麦等高科技巨头的荷兰,形成了独特的科技文化。

在被称为“欧洲硅谷”的埃因霍温,到处洋溢着鼓励创新,允许失败的氛围,技术提供方即使失败了,也拿到应该拿的钱;知识产权归属的核心问题,在这里无需经过太多讨论,因为有一套约定俗成的文化和商业规则;大学、应用研究所、技术服务公司、企业的创新协作分工有序。

这得益于一套当地形成了成熟的生态体系、商业规则和共识。”荷兰Vision  &Action中欧技术合作与产业化公司总裁张少先称之为“开放式的创新场”。

从德国到丹麦再到荷兰,每一个制造强国的背后都有一批优秀企业及其企业家们的共同努力,他们以奋斗为最终目标,注重实现理想与社会责任,对质量的推崇,成为一个地区推进“品质革命”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荷兰鹿特丹港,百年港口焕发了新活力。荷兰人Vincent  和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亚伟心怀创业梦,携手创办了3D打印技术公司RAMLAb。鹿特丹港务局是他们最大的投资人和客户,目前他们已经为客户量身定造出全球最大的3D打印的铜制螺旋桨。

德国斯图加特市,98%的中小企业都是从地方家族企业逐步发展成国际化公司。创办于1925年的汉臣,对液压缸技术的专注已经传至第三代。得益于不断满足优质客户的新要求,汉臣一直占据全球技术的制高点。

质量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每个人对质量都有主观的看法和客观的看法。”全球领导力和质量管理专家马丁·门拉特认为,质量更需要侧重主观评价,包括产品的社会背景,客户的理解、思维和期望。而从全球来看,一个地方的人文的环境正成为提升品质主观评价的重要推动力。

■佛山案例

佛山设计:传统产品的文化升级之道

拥有百年历史的欧洲企业注重推动文化与商业的融合,而在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市,兼具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佛山,也在积极探索以设计来连接传承与创新,以文化赋予传统产品新的生命力。

创新设计让传统产品耐用又耐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款名为“联邦椅”的实木沙发从佛山南海横空出世,在中国家具市场掀起一股消费热潮,创造了销售过亿张的纪录,持续畅销20多年,成为名副其实的爆款产品。

联邦椅的畅销得益于其创新的设计——糅入了中国明式家具文化元素,同时结合了现代西方的人体工学,其曲线与人体坐姿相当吻合。联邦家私集团董事长杜泽桦认为,产品不是追求时髦,而是追求耐看、耐用。

同样因为设计的赋能,拥有数百年历史的佛山传统陶瓷工艺品——石湾公仔,近年来在传承中焕发了新的生机。

传统的石湾公仔题材、制作手法、用料等多都以传统元素为主,容易给人出品相对单一的感觉,针对鉴赏者和收藏者年轻化、多样化的需求,拥有63年历史佛山市新石湾美术陶瓷厂(下称“新美陶厂”)近年来力推生肖陶艺的产业化,引入大量中青年陶艺家,在题材、颜色、构图等方面设计开发符合当代审美的艺术新品。

此外,新美陶厂还开创了进军慈善拍卖、推动石湾公仔特种邮票发行、推行公仔限量版等多个行业第一,让石湾公仔不仅走进千家万户,也打进了高端收藏市场。

在新美陶厂的推动下,石湾公仔首次登上央视《鉴宝》节目,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这次石湾公仔的北京之行,为石湾公仔影响力跨过长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美陶董事长陈月华说,节目播出后,不少北方省份的客户都开始慕名联系新美陶厂洽谈合作。

本土文化融合时尚文创打造潮牌

在老牌企业不断推陈出新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高扬起本土文化自信,将岭南文化与时尚文创“联姻”,凭借创新的设计打造独具特色的本土潮牌。

最近,一头佛山狮火遍了潮牌圈。在广佛地铁祖庙站出口,一间叫银鳞堂的潮牌店将南方的醒狮符号嵌入到牛仔裤、背包、雨伞、钥匙扣等产品上,格外引人注目。

90后设计师MK说,来到佛山后,被佛山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在MK和他的团队看来,创作要先有文化才能有产品,否则产品将会很空洞。

为此他们走遍佛山大街小巷寻找灵感,最终瞄准佛山醒狮文化进行了艺术化设计,从狮头形象到视觉色彩进行抽取提炼,贯穿于服装、饰品等全链条设计中。

目前,这个团队已经开发出银鳞堂、HEA、HARDLYEVER’S等六个品牌,并在八个月的时间迅速发展至广佛、桂林的五家实体店。

与银鳞堂相似,出身石湾陶艺世家的伍蔚蔚、何琦琪,自小在家人的熏陶下开始陶艺创作,深谙石湾传统陶艺精髓,同时又接受了“学院派”的美术教育,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其作品题材更符合年轻一代的审美,让人耳目一新。

在中国陶谷七号仓文化创作集聚区,推开其中一道掩门,将会发现一片新的设计世界。由伍蔚蔚与其他三名合伙人创立的陶艺品牌“酉物”,正诞生于此。而在石湾陶瓷工业研究所附近,以石湾陶为主材的文创品牌“无非”,也在何琦琪的手下茁壮成长。

如今,新美陶厂正与南风古灶片区等“八园”一起,在石湾建设中国陶谷,打造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在中国陶谷内,创意设计从原来的只注重陶艺往产业延伸,创意设计人才从原来的陶艺领域往各领域延伸。这使千年陶都聚集了一大批设计“生力军”,为产业转型升级,焕发新活力添薪加火。

■佛山观点

一个传统产品,如何赋予它的时代生命?这是值得思考的。不同的产品有不同方式,我们做的是工业产品,没有什么艺术含量,但是你可以思考,用什么方式赋予它的时代生命,这也是我们转型升级,每一个人都要考虑。

只有不断渗透时代的技术、文化等元素,我们的传统产品才能够成为传统。否则,产品的寿命就很有限。今天只有不断赋予传统产品的新时代技术,不断去赋予传统产品新的时代价值,传统产品才能成为好产品。

——广东华兴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深华

历经数百年的变幻,代尔夫特蓝瓷现在还有订单、有业务。我觉得一方面是得益于它的历史,300多年历史,不是说它的产品有多么好。现在这家企业也在积极寻求转型,向旅游参观方向发展,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战略。总的来说,我觉得欧洲企业做事专注。

——菱王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永标

代尔夫特蓝瓷只有600万欧元的产值,但它已经转型为一个传承的文化的公司,一家做了300多年的文化企业,做的不是产品,而是传承的作品。这是很多企业还做不到的,因为很多企业要追求大和强,追求产值规模,而这家公司追求精,追求传承。

——广东福田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梁锡强

丹麦的博森家具和乔治杰生,我认为一个是家具的奢侈品,另一个是银器的奢侈品。这两家公司分别都是我们所理解范围内的价格的十倍以上,为什么能够达到这样的高价,一是因为是手工,二是因为专注,三是文化的导入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当然与法国、瑞士的奢侈品牌相比,丹麦品牌还是显得偏保守一点。

——广东景兴健康护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邓晓荣

■其仁夜话

好品质需要关注“主观标准

周其仁

今天中国是开放经济,我们从全球采购很多关键的器件、元件和全球供应链来支持我们制造业的发展,所以中国的产品质量实际上已经提高得很快。

但是,全世界的人对中国产品看法还有滞后性,还会停留在过去的差印象。所以要学习德国的经验,怎么从一个被全球普遍认为很差的印象,变成一个全球认为高质量的印象,这个变化是中国企业家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

什么叫质量?高质量什么意思?我去年在佛山的企业家大会上引用了美国的质量专家克劳斯比对质量的定义:质量就是产品符合要求。德国质量管理专家马丁跟克劳斯比的观点相似,但他用另外一个办法来定义质量,他先说质量没有清楚的定义,然后分成主观和客观两组来定义质量。这个观点非常有贡献。质量指标不完全是客观的。客观的是可以查的物理标准,各行各业的产品都可以找到测量仪器来测它,这是板上钉钉的东西。但主观的标准、主观的定义很难测出来。

主观既有生产方的主观,更重要的是用户、客户的主观,其中第一条就是对客户的承诺。你提要求,我永远满足你,不达目标誓不罢休。这是一个主观的质量标准。这种质量标准在客户心目当中就会有你公司的一席之地。

什么叫品质?品质,三个口是别人的口,别人说你好才叫品质。质量好是你可以查的,品质是人嘴巴里说你好,所以品质比质量还要难。人们嘴巴里的话常常会有滞后性。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个,佛山企业家一定要与各种滞后性作斗争,一直斗到大家嘴巴里都说中国的产品好。

当然,全世界也没有一款产品70亿人都觉得好的。代尔夫特蓝瓷打全球市场,就瞄准能认我这个产品的消费者。中国有句老话:好货卖与识主,好东西要卖给识货的人。你喜欢蓝瓷,说我的产品好,你就是我的客户,蓝瓷就是这样定义客户的。

策划:胡智勇  何又华

统筹:林焕辉  叶洁纯

撰文:罗湛贤

摄影:熊程

编辑统筹:甘韵矶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
端午节假期出游人次破亿 文旅产品服务丰富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徐壮)文化和旅游部24日公布2023年端午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综合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新浪广东
深中通道完成海底穿针 深圳和中山在海底实现牵手
  新华社广州6月11日电(记者田建川、齐中熙)1新浪广东
本周江南华南雨水频繁 广东的小伙伴体感比较闷热
  本周,随着副热带高压撤退,雨带南落,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