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村里孵化 新城中壮大

27.08.2018  18:10

大洋网讯 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战略判断,提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中共广州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报告中提出,广州要着力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培育壮大更具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创新创业创造生态环境,打造创新人才高地。

为提升创新创业创造生态环境,近年来,天河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大孵化器战略”,把全区打造成一个超级众创空间、孵化器。尤其是别具特色的“村里的孵化器”,为天河区培育了大量明日之星。“企业只要愿意来天河,就能找到它的位置。

案例聚焦

昔日村中旧厂

今日众创空间

天河区众创五号空间

早上8时许,许多年轻人从天平架地铁口出来,往陶庄走去。多年前,这里更像是一个城中村,早上,住在里面的人会纷纷往外走。带动变化的正是众创五号空间。经过改造,当年的旧厂房如今华丽转身成为众创空间,总产值达10亿元。而当年的陶庄也摇身一变成为“陶庄互联网生态家园”。

不想做“二房东

租下旧厂房求变

众创五号空间位于天河区沙太路陶庄5号,是华南地区首个基于“智慧互联”概念的青年创业生态社区。它的前身是沙东有利公司(沙东村)的轻工业厂,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以仓储及低端加工业为主。

2014年以来,由天河区政府和企业出资,沙东街道办事处和企业分别为实施主体,通过“政府补一点、企业出一点”的方式“众筹改造”,微改造+综合整治双管齐下,对陶庄路及五号空间进行升级改造,将其打造为智慧化、互联网化、创新创业一体化、产业集群化、生态化新社区典范。

黎鸿浩,众创五号空间的第一个员工,如今,出生于1991年的他已经是这里的运营总监。“我们租了20年,当年曾想过要不要做‘二房东’把它转租出去,毕竟这样来钱最快,但我们并没有这么做,因为这样是看不到前景的。而如果我们能帮助企业一起成长,并且投资它,或许能让未来有更多想象空间。

黎鸿浩说,相比高档写字楼,众创空间的优劣势都非常明显。“交通肯定没那么便利,但创业氛围浓厚。我们设置了会所、咖啡厅和球场,企业和创业者能得到充分交流,定期举办的很多活动也让企业有更多的协作空间。”黎鸿浩说,村里的众创空间还有一大优势,那就是租金。“刚开始我们的租金只有高档写字楼的三分之一,现在也只是接近一半的价格。

两年搬四次家

还是不舍离开

从估值上亿元的较成功企业,到刚拿到融资并正在高速发展的企业,再到初创企业,虽然众创空间只有不算高的三栋楼,但落户的企业却多达上百家,涵盖了不同发展阶段。

工业设计企业来设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两年前刚刚创立时仅有三个合伙人;两年后已发展到70多人,获得了千万元级的投资。“两年的时间里我们搬了四次家,但是都在众创五号空间里。刚开始只有3个人,租了个只有四个办公桌的办公室;后来壮大到7个人,搬到另一个办公室;再后来超过了10个人,搬到另一栋楼;随着人员不断增加,我们就不断把旁边的办公室租下来。后来实在没地方了,又搬回到原来这栋楼,将整一层楼打通。”来设计创始人、CEO高超说,“壮大后曾想过搬走,也去周边走访过,最后还是选择了这里,因为这里对人才的吸引力强,成本比较低,氛围比较好。

众创空间”里

找到众创伙伴

众创五号空间以“孵化+基金投资”为发展模式,重点培育孵化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企业。“我们在2013年进入高速发展期,原来的办公地已经塞不下急剧增长的员工了。”机智云联合创始人、总经理黄锡雄说,他发现众创五号空间有物联网相关领域企业入驻,便从原来的办公地点搬了过来,“这个决定非常明智”。在这里,他们结识了幸福森林,为其提供物联网方案;他们结识了来设计,双方互相推介合作伙伴;他们结识了一家新加坡的企业,双方交互更多的客户用品。如今,机智云的员工已比迁来时翻了一番。

筑巢引凤,共同发展。众创五号空间投运至今,已落户创业企业147个,带动2000人创业就业,总产值达10亿元。园区内拥有广州科技小巨人5个、高新技术企业12个、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8个,帮助园区项目获得超过8亿元融资。目前,五号空间已成为天河大力建设“村里的众创空间”的标杆。“空间已处于满员状态,还有十多家企业排队入驻。现在我们正对旁边一个地块进行改造,预计今年底或明年初投用。”黎鸿浩说。

基层思考

让入驻天河的企业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天河区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 宋爱平

天河城中村孵化器建设是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发力、推动发展新旧动能转化的探索和实践。”天河区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宋爱平表示,“通过众创空间、孵化器、园区等不同平台,我们就是让想入驻天河的企业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宋爱平说,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天河建设“村里的众创空间”走出了一条“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元化主体齐参与”的路子。

在她看来,“城中村孵化器”的出现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村集体有强烈的改造升级的需求。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村集体物业原有的加工业、初级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等传统产业受到环境约束、劳动力成本上涨、产品销售不畅等因素的压力愈发明显,出现大量闲置的情况,村集体迫切渴望寻求转型升级。其次,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的兴起,天河创新创业企业快速增多,需要适宜的空间载体。城市中心的中央商务区虽然“高大上”,但是动辄200元~300元/平方米的租金超出很多初创企业的承受能力,郊区的产业园在交通和配套上又面临诸多不便。此外,“村里的众创空间”优势明显——生活配套完善、交通便利,与“高大上”的科技园区仅一墙之隔,创新创业的氛围浓厚。

不过,在打造城中村孵化器的过程中,天河区也遇到很多困难。“对物业的改造是第一个困难,我们在坚守面积和安全‘两个底线’的前提下,出台了政策规范,打通了政策的各个环节,目前市里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宋爱平表示,最大的困难是打破路径依赖,“部分村民和周边商户存在发展‘物业租金’经济的惯性思维,对城中村发展新经济有些不理解,街道和村集体开展了大量的解释协调工作。最根本的在于模式创新,我们探索出收益分成、合作开发、整体承租等多种改造模式,根据各园区的实际情况分类推进。此外,一些前期改造成功的园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消除了村民的顾虑。

宋爱平举例说,在以“五号空间”为建设圆心打造“陶庄路互联网生态家园”时,一些居民及周边商户就不理解、不支持。街道和居委多次组织陶庄路周边居民、商户召开协调会,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还多次牵头沙东有利、五号空间、柏高酒店等单位召开现场工作会议,努力发动他们积极参与升级改造工作,共享发展成果。最终,五号空间成为天河区大力建设“村里的众创空间”的标杆,成为华南地区首个基于“智慧互联”概念的青年创业生态社区。

宋爱平说,在选址建设城中村孵化器时,天河区也有几个考量,村集体的意愿就是其中之一,政府积极引导、顺势而为,由村集体(或现有运营机构)提出改造意愿和需求,区里再从政策和服务上给予支持。

另外,针对面积和建筑现状,天河区也提出了不同的改造模式。“比如,对五山-石牌高教区周边的园区,我们重点引导其打造科技成果转化专业园区;天河‘互联网+’小镇周边的园区,重点孵化培育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天河智谷片区周边的园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和文化创意产业。”宋爱平说,正是通过在产业定位和区位因素上对全区城中村孵化器通盘考虑,引导其按照专业、集聚的思路错位发展,才有了城中村孵化器“百花齐放”的今天。

对于未来,宋爱平给出了“村里的孵化器”的发展方向:在面积上,每年新增50万平方米,满足创新创业的基本需求。在区位布局上,重点推动东北部片区6个街道城中村孵化器建设。在产业方向上,围绕IAB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一批集生产、生活、研发于一体的专业园区。

专家点评

服务实体经济 政府要“舍得割肉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研究员 丁力

对于天河区的“城中村孵化器”战略,丁力认为应该从两方面进行评价:这种模式是对闲置土地的一种利用,从短期上来讲会有效果,从长期来看则需警惕土地性质问题带来的风险。

城中村孵化器涉及土地政策的调整问题。”丁力认为,现在有些工业用地的土地改造成了商业用途的孵化器,必须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跨界使用后土地的增值部分由谁来获益;二是一些产权不够清晰的用地应该如何对待。“我认为最好是在基本不改变原来土地性质的前提下进行改善或者改良。”丁力认为,政府应该积极争取把这种历史遗留问题尽早处理好。

实际上,对于丁力的顾虑,天河区去年8月在全市率先出台的《天河区关于利用村(社)集体物业打造众创空间和孵化器的工作指引(试行)》就已经进行了考量。根据该指引,能进行升级改造的对象必须符合一定条件,其中第一条就是土地、建筑物权属清晰,不存在争议。另外,指引中明确,在改造时坚持安全和面积两条底线,面积底线指的是不新增用地面积、不新增建筑物面积。

此外,在进行改造时,实施(运营)主体和土地权属单位还必须提交承诺书:保证集体民主决策程序完备;保证土地权属、土地承租关系以及建筑物的新旧使用者之间无任何纠纷。同时,项目建成后,当城乡规划、建设或管理需要时,无条件服从安排,如遇政府规划调整、建设拆迁,按原集体用地、用房性质处置。

对于如何在大城市中为中小企业提供生存空间的问题,丁力认为,可以效仿一些城市搞实体经济保护区。“政府把一些可以卖高价的土地囤起来,为实体经济准备空间,要舍得‘割一些肉’。”他说。

对于天河的实践,丁力认为:“天河有一些距离中心区较远的地方没有完全发展起来,我认为可以让政府和农民组成利益共同体,通过利益共同体来推动经济的发展,比如政府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同时让农民也掏一些钱出来搞创业园,为中小企业提供发展空间。”毕竟,对中小企业来说,起步阶段在城市核心区创业成本较高。

数说创新

新增孵化面积

天河全市第一

近三年来,天河全区市级登记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增长2.2倍,总数达到75家,约占全市的25%。众创空间达到74家,约占全市的40%。全区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总面积达114万平方米,在孵化企业(项目)4168家。纳入村里的众创空间改造或计划改造为孵化器的村集体物业项目36个,总面积达127.6万平方米。今年上半年,天河新增孵化器和众创空间25家,累计149家,新增孵化面积20万平方米,位居全市第一位。全区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在孵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项目40个,带动就业1052人。

高新技术企业

占全市近三成

今年上半年,天河区新增科技类企业1.1万户,增长41.4%,累计6.5万户,占全市的34.2%。上半年首批推荐申报高新技术企业890家,约占全市的30%,第二批尚在推荐中。

近三年来,天河全区企业研发机构增长3.5倍,总数达到475家,位居全市第二。近三年来,天河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长4.5倍,总数达到2586家,约占全市的30%,位居全市第一位、全省第三位。

记者观察

城中村孵化器

要区位更要服务

广报全媒体记者 秦松

在记者的走访中,许多企业负责人表达了对五号空间的赞许,不过他们也有“纠结”——如果企业做大了,还要不要待在这里?还能不能待在这里?

在天河区的城中村孵化器中,确实存在区位好、价格低的优势,既帮企业省成本,还可以帮企业留人才,然而这些孵化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体量太小。天河区发布的双创地图显示,该区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中最大的仅约10万平方米,绝大部分集中在2万平方米以下,甚至有不少只有几百平方米。企业做大做强之后,选择离开似乎成了必然。

然而如前文中提到的“来设计”一样,一些上规模的企业并不想离开。他们并不是不愿意离开以寻求更大的发展,而是在寻找新落脚点时发现,别处的价格可能比五号空间便宜,但服务却远逊于这里。

服务究竟能强大到何种地步?它有时候不仅是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同样是在五号空间,有一家名为“移步到微”的新型移动办公服务商。来到五号空间时,整个公司只有10个人,彼时已经创业两年的他们处于资源匮乏期:缺资金、缺人才,甚至连财税都做得不规范。进入五号空间后,园区为企业提供了租金减免和直接入股的政策,再为企业量身定制,链接了多方资源。很快,企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今年的业绩预计可以冲破千万元大关。”移步到微创始人、CEO杨汉弟说。   其实,像移步到微这样的故事并非个案。五号空间的模式若要复制,需要为企业提供更优质更到位的服务;缺乏好区位的园区,更需要在优质服务上下功夫。有关部门帮助已经孵化成功的“中等企业”落地时,更需要提供更进一步的配套服务。

文/广报全媒体记者秦松 图/广报全媒体记者庄小龙

统筹:赵东方、毕征、汤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