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更多足球场焕发新生

08.05.2015  12:21

  ■温威光

  近日,笔者了解到,我市梅城东教场足球场继去年回归市体育局管理后,最近将进行升级改造。消息传来,大快人心。

  1936年, 东教场足球场经当时的梅县县长彭精一倡议建成后,半个多世纪就成了足球圣地、宝地。不仅每天到这里踢球享受足球快乐的群众络绎不绝,同时在这块场地上,强民曾打败球王李惠堂领衔的五华队;梅县足球队多次从东教场出发,蝉联省运会冠军、勇夺“汉魂杯”、“横扫湘桂”;曾雪麟、杨霞荪、潘培根、张宏元、邓镇、张文济、杨霏荪、邓锡权、池明华、杨宁、王惠良、黄德保等,都是在不同时代从东教场出发走向全国各地,成为誉满神州足坛的骁将。

  现在,这一沉寂已久的足球“风水宝地”即将焕发新生,可谓梅州市民和振兴足球事业的福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振兴足球之乡离不开足球场的保证。前不久出台的《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扩大足球场地数量,因地制宜建设足球场……促进公共足球场低价或免费向社会开放,做好现有足球场地最大限度的使用。”近年来,我市也相继出台《梅州市振兴“足球之乡”十年规划》和《梅州市关于加快发展足球运动实施意见》,加快足球场地建设,至去年底,全市共建成标准足球场地636块, 至2019年全市将建成1000块标准足球场。

  尽管如此,由于资金、管理等方面原因,目前足球场地的建设与振兴足球事业的要求还不相匹配。不少群众仍慨叹没地方踢球。实际上,足球之乡各中小学基本上都有大小不等的足球场,不少企事业单位也有五人或七人足球场,但由于保养、费用、安全、管理等实际问题,基本上都不对外开放;此外,还有一些地方的足球场疏于管理,几近荒废,造成了资源极大浪费。

  从这个意义上讲,理顺机制体制、创新管理方式应当成为扩大足球场增量的努力方向,在新建足球场的同时,要进一步开放一些单位、学校“藏在深闺”的足球场乃至体育场馆,盘活闲置荒废的足球场。目前,东教场足球场做出了示范。可以预见,随着越来越多足球场的建成、开放、盘活,梅州足球之乡的基础将越来越牢固,振兴足球之乡并非天方夜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