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1日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民建广东省委会副主委林勇: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广东“双向”开放

22.03.2018  11:42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粤港澳大湾区”放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部分描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粤港澳三地影响几何?对广东开放有何意义?

全国“两会”期间,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民建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林勇。林勇是广东省人民政府珠三角规划首聘专家,长期关注粤港澳规划建设问题。

港澳“”优势和广东“”优势

21世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有何具体影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能否进一步推动广东的开放?

林勇:粤港澳大湾区将进一步推动粤港澳三地互利共赢。改革开放初期,广东吸引的外来资本主要来源于香港、澳门,资金流、技术流主要是单向流入;现如今,香港、广州、深圳在经济总量上已不相上下,而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某些技术领域,深圳、广州的发展走得比香港、澳门要快些,资金流、技术流转变为双向流动。

粤港澳三地的合作进入这一时期,不再是香港占绝对优势,而是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各有各的优势,粤港澳三地呈现出强强互补的态势。

具体而言,香港、澳门的优势在于其“”的方面,即国际化的营商环境,香港是自由贸易港,拥有高度发达的市场规则和成熟的国际金融市场,澳门优势在于和葡语系国家的联系;广东的优势则在于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实力优势,腾讯、华为、中兴、大疆等一批又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即是例证。“”的优势和“”的优势相结合,能够激发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广东现在的开放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向外开放,一部分是向内开放。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能够推动广东向外和向内“双向”开放。

向外开放,就是广东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大平台,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从以前的以工业品出口向全方位的出口转型;对内开放,就是广东利用粤港澳大湾区拉动珠江西岸制造业发展,辐射中南、西南地区,把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进一步发展广东的高新技术制造产业。

给三地年轻人创业提供同等支持

21世纪》: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如何进一步加强广东与港澳的互利合作?

林勇:香港具有人才和吸引国际资本的优势,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最重要的是如何破除粤港澳三地合作的行政壁垒。比如粤港两地可以在深圳或南沙设立一些更加特殊更加开放的国际合作特区,例如建立大湾区香港大学和内地大学人才联盟,建立向全世界开放的研究院,以此实现产业集聚的效果。

同时,粤港澳三地需要建立知识产权的共享保护机制,将内地现有的知识产权体系同香港、澳门结合起来,先行先试,在国家层面上对贸易规则进行探讨。

21世纪》:港澳青年北上创业是粤港澳互利合作的缩影。当前,广东自贸区三大片区,以及东莞、佛山等城市都出现面向港澳青年创业的孵化器。如何看待港澳青年到珠三角内地创业的问题?

林勇:这几年由于香港经济增长相对缓慢,出现了年轻一代收入没有提高或者提高不大,但生活和创业成本提高的问题。因此相对于香港而言,深圳或者南沙由于区域创业、生活成本较低,加上语言基本相通、人文环境差距不大,对于香港的年轻人来创业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因而,珠三角城市要做的关键事情,是降低港澳青年北上创业的成本。而要降低创业成本,最重要就是要由政府牵头支持建设创新创业园区;其次,还要在各方面提供优惠条件,如在注册、工商登记、进出口贸易、物流等方面提供方便;再次,要发挥青年组织、行业协会的作用,实现行业协会内青年人互相帮助。

在降低生活成本方面,我认为广东可以给予港澳青年一些优惠购房政策,将香港、澳门的优秀人才和国际上的优秀人才等同起来,给予优惠贷款来解决住房问题。如果创业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可以以公司的名义来购房提供保障。

在社会保障方面,珠三角城市可参照内地的医保制度,实现和香港普通人的医保制度衔接,将商业保险和医保结合起来。

需要强调的是,小孩的教育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要在创业生活圈配备优质的小学,鼓励国内好的教育机构在创业园区设立优质小学。我认为需要建立多层次的公立学校教育体系,中小学可以开办国际学校。现在已经有投资者在建立各种教育基金来投资这些项目。内地年轻一代也有中高层次教育的需求,因此建立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十分重要,让三地居民都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报道链接: http://m.10jqka.com.cn/20180321/c603507018.s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作者/通讯员: | 来源:新闻中心 | 编辑: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