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标兵”李元敏:敢碰硬的“女汉子”

15.10.2017  03:51

  十九大代表李元敏在新疆伊宁县胡地亚于孜镇盖买村村委会办公室里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 史玉江 摄

   (十九大代表风采)“巾帼标兵”李元敏:敢碰硬的“女汉子

  中新网新疆伊宁10月14日电 (史玉江)在出席党的十九大代表中,李元敏是新疆西部边陲的一名村党支部书记。

  在新疆伊宁县盖买村土生土长的李元敏,今年53岁。她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全国最美女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众多光环于一身。

  盖买村村委会大院,每周一约有1200余村民参与升国旗仪式。 史玉江 摄

  李元敏自2010年9月“临危受命”以来,毅然挑起被当地人视为“烫手山竽”的村支书已经7年多了。

  10年前,盖买村是伊宁县的“空壳村”、“集中整治重点村”。如今,村集体从倒欠账的贫困村变成年收入近70万元的富裕村,从全县倒数第一的“后进村”变成村干部学习考察的“治村强村”先进示范村,全村人均年收入增至12000元。

  盖买村的村民荣誉室,同时也是该村的妇女儿童之家。 史玉江 摄

   临危受命时不忍回首的苦与泪

  “党员就要多担责任,我没有理由不去做它。”李元敏对到访的中新网记者如是说。

  “10年前,这个村穷得找不到一支笔,村支部办公室里17把椅子,只有4把是完好的。”李元敏说,盖买村在伊宁县141个村子中排名末位,6年换了4任村支书,后来没人敢接手了。

  2010年,李元敏已是当地的致富能手,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当得知李元敏要接手这个“烂摊子”,其丈夫韦纯礼无法接受。

  “这个村有救吗?你身体又不好,不要往‘火坑里’跳!”忆起丈夫说起的话,李元敏双眼泛红。“村里总得有人来管,让我试试吧。”李元敏说,2010年9月,尽管丈夫极力反对,李元敏还是在镇党委书记的四次劝导下,挑起了村党支部副书记这副重担。

  “丈夫说,给我两年时间,如果我能让盖买村变样,他就服我。”李元敏回忆道:“在我丈夫看来,这是不可能的事,男人都做不到,何况一个女人。

  刚开始,全心投入到村支部工作的李元敏,一周没回家两天,丈夫一气之下将李元敏赶出家门。“外人不理解就罢了,连丈夫他也不支持我。”在遭受一些村干部的排斥后,无处倾诉的李元敏似乎被逼到了悬崖边。忆起心酸事,李元敏泪水夺眶而出。

  但不到1年时间,村民对李元敏态度大变,村支部各项工作开始步入正轨。2011年3月,李元敏正式接任村党支部书记。2012年2月又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

  “从那以后,丈夫不仅打心眼里服我,还主动当起了‘贤内助’。”李元敏说:“每当我翻来覆去睡不着时,丈夫就知道我又缺‘经费’了,第二天就会给我三五千元。

  盖买村的便民服务大厅。 史玉江 摄

   村里的“活地图”是敢碰硬的“女汉子

  作为盖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元敏对村里的的情况了如指掌,自称是盖买村的“活地图”。

  “在一次值班查岗时,我发现一名村干部和几个值班人员正在喝酒打牌。看到桌上摆着一长排的啤酒瓶,我愤怒地掀翻桌子,把酒瓶砸碎。对着这几名干部喊道:这儿是为老百姓办事的地方,不是喝酒享乐的地方。

  没多久,李元敏又发现有村干部在为村民办事过程中索要费用。“村干部是什么?就是为百姓办事的!”李元敏说,她接连开除了4名违规村干部。

  经这两件事后,“村民对村干部的态度不同了,村里组织开会,不再是喇叭喊上好多次,现在村民知道后会主动来参加。”李元敏说,通过策划,她在村里贴出“招贤榜”,根据民族、年龄、性别、文化层次等,选了16名后备干部,陆续培养选进村“两委”班子,并制订了周详的村干部管理制度。

  “盖买村是个人口大村,群众反映集体经济存在漏洞等问题强烈,这些我都心知肚明。”面对前任历届村支书不敢也不愿解决的“三资”难题,李元敏开始逐一清理。

  “我将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全部收了回来,以每亩300元的价格分给172户没地的年轻人,当年就收入12万元。

  盖买村还有4个沙场,以前只收了4万元的承包费。李元敏决定理清账目。

  “通知沙场承包人来开会,没有一个人来,我找人开着推土机封了沙场的门。”李元敏说:“沙场老板急了,拿着以前和村委会签的合同来跟我叫板。

  李元敏主持召开村委会,当着承包人的面,公开评议承包事项,每年承包费达到45万元。

  “农村低保要发到村里最困难的农户手中,也是一件得罪人的事,但我不会退缩。”李元敏说,她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公开评议哪些人符合低保条件。“原先的28个人被淘汰,另外28个真正困难的人享受了国家这一惠民政策。

  盖买村的农民俱乐部,也是党员活动室。自李元敏任职村委会以来,党员人数增至44名,另有240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史玉江 摄

   乐善好施的“杰米拉”凝聚着人心

  “今天是第六天体检,很多老人有高血压、糖尿病,不能长时间饿着。”中新网记者到盖买村村委会大院采访时,李元敏闻讯赶来解释:这几天正组织村民去乡上体检,她要去给老人们送馕和水。

  当天上午,李元敏自费给体检的人送去100个馕和100瓶水。

  李元敏从小在盖买村长大,和各民族乡亲像一家人。因乐善好施,村里人都叫她“杰米拉”(意为“美丽”)。

  谈起过往,李元敏称自己是第一个在村里开商店的人,而商店实际上成了接济村民的场所,经常是收1元给人5元的东西。

  “看到有人住在破旧的土坯房里,还有村民的孩子上不起学,有人看不起病,我心里不是滋味。“李元敏商店里的油盐酱醋,经常给困难的村民免费送。

  “2005年,奶牛价格大跌,我和丈夫打算把开了15年的商店关了,腾出时间包些地,补贴奶牛养殖损失。”李元敏说。

  村民的图书室。 史玉江 摄

  当时有不少村民想买李元敏的商店,她却把商店送给了没有收入、又要抚养孩子的村民吾乎兰姆。

  “得到商店的头一个晚上,吾乎兰姆不肯回家,非要跟我挤在一个炕上,还要认我为姐姐。”李元敏说,她从此多了一个维吾尔族妹妹。

  李元敏的近邻买合布里赞老人,身上长了几个大脓疮,躺在家里没人管。“我和丈夫骑三轮摩托把老人送到伊宁市医院,自己掏钱给老人看病。”把老人接回家后,李元敏又请村里的医生为老人输液消炎,还一日三次为老人挤脓疮。

  “老人的伤口愈合后,把我当成亲闺女,她的事也成了我的事。老人两个女儿的婚事、老伴的丧事都让我操办。”李元敏说。

  盖买村一角。 史玉江 摄

  谈及任盖买村7年村支书的体会,李元敏直言办法“很简单”:一碗水端平,不存私心,视村民为亲人,以真情换真心,这或许也是她一直以来的人生信条。

  “盖买村出名了,我的压力也更大了,只能更好地做实事,为大家服务。”李元敏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