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方科技大学等三所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考核意见的公示

29.11.2017  23:22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考核办法(试行)>及开展2016年度考核的通知》(粤教高函〔2017〕112号)安排,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组对南方科技大学、东莞理工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三所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2016年度各项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考核,形成了分校考核意见,经报请厅党组审定,现予以公示。

          公示期自11月28日至12月1日,共5天。公示期内,如对考核意见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向省教育厅高教处反映。以个人名义反映情况的,请提供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和反映事项证明材料;以单位名义反映情况的,请提供单位真实名称(加盖公章)、联系人、联系方式和反映事项证明材料。

联系电话:020-37629463;邮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723号高教大厦1116室(邮编510080)。

 

附件:

1.南方科技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考核意见

2.东莞理工学院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考核意见

3.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考核意见

               

 

 

                  广东省教育厅      

                    2017年11月28日   


 

 

附件1

南方科技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

考核意见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考核办法(试行)>及开展2016年度考核的通知》(粤教高函[2017]112号)的安排,参照《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考核指标体系》,专家组现对南方科技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2016年度各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考核,并形成如下意见。

一、总体进展情况

作为一所创新型大学,学校在实施理事会治理、教授治学、学术自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等方面,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积累了宝贵经验。学校在内部治理结构、综合改革方面修订和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学校教学、科研、行政管理重大事项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

学校理工特色鲜明,理工类专业占比达88%,理工类专业学生占比达98%,学校形成了以“学分制、书院制、导师制”和“国际化、个性化、精英化”为核心的特色模式,采用“基于高考的综合评价录取模式”的招生改革制度,生源质量优秀,大范围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和全英文授课,毕业生进入知名大学深造较多,国际化办学水平高。

学校2016年新增6个广东省重点建设学科;材料、化学2个学科排名实现突破,搭建了4个新型研发机构。2016年科研经费达3.72亿元,增长率为143%。其中获批孔雀团队项目6项,经费总计1.9亿元;国家基金项目52项,经费比2015年增长33.7%。全校人均科技经费位居全国前列,申请和授权专利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在国家和省科技奖项方面有所突破。

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50%以上专任教师是国家高层次人才,60%以上来自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学,90%以上教师有海外背景,教学科研教师博士率达100%,生师比为10:1,构建起符合国际惯例的岗位与职级融合的评聘制度。

二、存在问题

一是学科基础仍较薄弱。对标国际国内一流学科和学校,学校现有学科平台及其影响力均显不足,缺少省级和国家级科研平台。横向项目少,横向科研经费占比低,授权专利数和成果转化项目数均未达到预期指标,对地方产业发展的引领尚未呈现。实现既定的“有3-5个学科进入全国排名前二十”目标,难度较大。

二是人才培养成效需持续积累。科研和教学间的互动有待加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暂无实质进展,国际化办学的特色需进一步总结沉淀,形成稳定的制度机制。

三是师资队伍效益有待发挥。2016年引进各类人才144人,比预期略低;新增6个深圳市“孔雀团队”,但在省级团队建设方面尚未实现突破,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团队的协作促进效应不强,学校师资软实力尚未凸显。

四是资金统筹力度需要加大。学校2016年底高水平理工科大学项目支出进度为84.89%。学校2016-2018年高水平大学项目总体规划10亿元,而2016年仅使用3683万元,项目整体支出进度仅为3.68%。深圳市地方财政经费到位滞后,学校缺少相应的绩效考核办法,项目总体预算执行进度较慢。

三、意见建议

一是充分发挥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学校及深圳区位优势,争取更多优惠政策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层次,重点统筹做好学校硕士、博士学位点建设相关工作。

二是加大横向科研规模,提高服务地方经济能力。积极参加学科评估,提高ESI排名。增加第一单位论文数量,提高发明专利比例,促进成果转化。争取建成若干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在国家级、省级科技平台上取得突破,

三是继续坚持国际化办学导向,形成较为稳定的国际化办学机制。注重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深化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强对学生满意度方面的第三方评价。结合科技和产业发展需求,调整优化学校专业设置,大力推动有关专业认证工作,尽快将若干专业建设成为省级以上特色专业。

四是加强绩效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积极争取地市财政支持,加大统筹资金使用力度,提高预算执行进度和绩效。
附件2

 

东莞理工学院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

考核意见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考核办法(试行)>及开展2016年度考核的通知》(粤教高函[2017]112号)的安排,参照《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考核指标体系》,专家组对东莞理工学院高水平大学建设2016年度各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考核,并形成如下意见。

一、总体进展情况

学校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广东建设全国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目标,采取省市共建等措施,以综合改革为动力,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在内部治理结构、综合改革方面修订和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学校教学、科研、行政管理重大事项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

学校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创建了8个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学院,契合了“新工科”的建设需要,实施了高水平协同育人。初步建成了与智能制造产业链相匹配的专业群,7个工科本科专业进入省内一本招生,培养了一批区域急需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理工科专业和在校生比例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国际国内竞赛中成绩不俗。

      学校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进展较快,有较好的机制支持。2016年新增了2个广东省重点建设学科,拥有10个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2016年科研经费总额3.99亿元,比2015年增长277.6%,获省部级科技奖励数量2项,搭建了2个新型研发机构,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或创新型企业2家,申请和授权专利数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学校在艾瑞深中国大学排行榜中排名进步较快。

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继续取得突破。2016年,学校引进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包括全职引进两院院士2名,长江学者3名,千人计划学者4人、杰青1人,拥有2个广东高校创新团队,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比例达40.11%,生师比达到预期目标。

二、存在问题

一是学科和科研基础薄弱。学校学科平台不高,尚未取得硕士学位授权,省级、国家级科研平台不多,相应层次获奖数量少,且并非第一完成单位。新技术、新产品产品开发能力弱,成果转化水平不高。与实现“进入世界ESI前1%或者进入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科评估排名前10%的理工类学科数”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二是师资队伍现状和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目标任务仍有一定差距。既有学科平台制约了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作用,学校人才“造血”功能不强,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的培养需要加强,行业背景教师的支撑作用未显现,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动力不足,方向不明,现有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工作进展较慢。

三是人才培养工作需继续强化。学校对工科人才通识教育重视不足,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够深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尚无实质进展,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不高,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关注不够。

四是综合管理绩效不高。学校2016年底高水平理工科大学项目支出进度为74.73%,学校2016-2018年高水平理工科大学项目总体规划35亿元,2016年当年度支出13659万元,完成项目整体计划的3.9%,执行进度稍慢,影响综合绩效。

三、意见建议

一是结合“放管服”改革要求,深化学校办学体制机制特别是人事制度改革,调整教师考核评聘办法,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

二是筑高学校学科平台,充分发挥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作用和行业人才的支撑作用,鼓励教师结合产业需求开展科研工作,积极申报国家基金项目、开发专利技术。加强学位点建设和研究生培养,把握好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等建设重要环节,争取有所突破。

三是充分发挥东莞产业和区域优势,以工程专业认证为抓手,深化产业学院和新工科的融合,注重工科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特别是工程伦理教育,提高学校对产业的人才支撑能力。扩大学校理工类专业一本招生和研究生联合培养规模,继续深化国际化合作,吸引更多优质资源参与人才培养。

四是加强绩效管理,完善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加大统筹资金使用力度,提高预算执行进度和绩效。


附件3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考核意见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考核办法(试行)>及开展2016年度考核的通知》(粤教高函[2017]112号)的安排,参照《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考核指标体系》,专家组对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高水平大学建设2016年度各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考核,并形成如下意见。

一、总体进展情况

学校围绕广东省创新驱动需求和省市共建协议,以超常规举措,通过优化学院、学科专业结构,推动学校由综合性大学向理工科大学的转型。

学校构建了“高校+高端研究院所+龙头企业”发展模式,打造了一系列高端创新平台,学校2016年新增了3个广东省重点建设学科、6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建5个新型研发机构,硕士学位授权点覆盖面不断扩大;瞄准地方产业,逐步形成“科技服务产业”的办学特色,在专利申请方面实现倍增;学校2016年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8项,全校科研经费总额3.05亿元,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项,14项成果转化并实现产业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9家。

学校通过实施以“政策特区”打造“人才特区”策略,取得高层次人才引育和创新团队建设的突破,引进了一批高层次人才,拥有6个高水平工程技术创新团队,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比例达40%,达到预期目标。

学校调整了57个本科专业,理工科专业集中度显著提高。现有2个国家级和7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专业进入工程教育认证实质性阶段;打造了一批具有鲜明理工科特色的“产业学院”,开设了各类“特色班”,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面卓有成效,学生在各类大赛中成绩快速攀升。

学校2016年高水平大学建设投入10.68亿元,截止年底支出47446万元,项目支出进度44%,执行偏慢。

二、存在问题

一是学科目标实现难度较大。现有学科平台难以支撑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需要,国家级科研平台和科技成果获奖有待突破。专利申报质量不高,授权专利数量较少,实现“进入世界ESI前1%或者进入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科评估排名前10%的理工类学科数”目标,仍有相当差距。

二是师资队伍问题比较突出。学科专业调整后现有师资队伍素质提升问题亟待解决;现有学科平台对于高层次人才的制约仍较明显,新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作用尚未凸显,对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的培养需大力加强。

三是产业学院设置重点不突出。产业学院需要瞄准佛山产业发展需求,更要对接广东省和国家产业发展需求,这是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长期目标。学校新增12个产业学院,建设重点不突出。

四是国际化办学水平偏低。学校在国际化办学方面比较薄弱,2016年仅有77名学生参与国际培养交流。学校对外部教育资源特别是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利用率较低,人才培养的层次和视野亟待提升。

三、意见建议

一是结合“放管服”改革要求,深化学校办学体制机制特别是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建立院系专业动态调整优化机制,改革教师评聘考核方式,调动各类人才特别是新引进高层次人才积极性。

二是筑高学校学科平台,加强学位点建设和研究生培养,统筹做好取得博士学位授权各项准备工作,提高学校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把握好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重要环节,争取短期内有所突破。

三是继续深化政校行企协同,巩固教学中心地位,用“新工科”理念指导强化人才培养工作,注重通识教育和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养成。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加强师生国际交流和合作培养,提升办学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