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他们让雷锋精神绽放光彩

05.07.2018  16:52



在2018年“3.5”学雷锋日到来之际,中宣部命名第四批全国50个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50名岗位学雷锋标兵。其中我省卫生计生系统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何建行被命名为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同时,广东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命名第四批广东省50个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50名岗位学雷锋标兵。其中,省卫生计生系统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本部等10个集体获广东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广州市中医医院门诊服务台护师梁绮鸾等13名同志获广东省岗位学雷锋标兵。

据介绍,受命名的示范点和标兵,由各地各部门层层遴选推荐,覆盖各行各业,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代表性。这些示范点和标兵坚持立足岗位学雷锋作贡献,是新时代弘扬雷锋精神、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代表。


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何建行: “希望能治好别人治不好的病

何建行(右)在和患者家属讲解病情

3月3日一早,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山志愿服务队组成的学雷锋团队来到从化太平镇石联希望小学开展“善爱同行·医路相伴”送关爱活动,呼吸科、急诊科等医生志愿者们为当地师生及村民提供义诊及健康咨询服务,还为困难党员群众送去米、油、药品、学习用品等。整个活动的幕后发起者便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何建行。“3·5”学雷锋日前夕,何建行被评为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对于志愿服务,作为一名医院管理者、一名有着三十余年临床经验的医生,何建行有着自己的观点:志愿服务不是“”的事情,而是“我们”共同的事业。在他的号召与带领下,广医一院的南山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而每年的“学雷锋月”活动早已成为“例牌”。

从医三十多年,何建行不仅有外科医生灵巧的双手,还拥有发明家的头脑,他带来的胸外科技术创新,影响国内外无数医生。在同事眼中,他是名副其实的“拼命三郎”,因为他大部分的时间都贡献给了患者,甚至吃饭、睡觉,都在想着如何能给患者选择一个最佳的治疗方案。谈及“初心”,何建行说从读书时期到现在只有一个:希望能治好别人治不好的病,让患者活得更久一点、更好一些。

状态:每天都在看病人

身为医院院长,何建行每天都要耗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兼顾医院和科室的行政管理工作,还有多项临床科研项目,外加各种协会、学会的繁杂事务,但这些都不影响他对临床工作的热忱。只要不出差,他每天都坚持查房,坚持每周一个下午的门诊。

作为外科医生,他的手术也未曾落下,至今仍保持着每年至少五六百台的手术量,而且,在不断开创和改进手术方法、向高难度挑战上,他一直乐此不疲:“临床的需求就是我们不断改进和创新的动力。

春节前,何建行为一位11岁的骨瘤小女孩做了手术切除。为了一个孩子对于舞蹈梦想的追求,无数个日夜他都在反复思索、召集团队开会讨论、邀请院外专家一起进行会诊等,手术方案反复修改、反复又推翻,他一定要找到那个最好的方案:“要做到最大程度的微创,而且要超越现有的微创技术,采用最理想最先进的方法进行治疗。”手术结果令大家都感到欣慰,肿瘤成功切除,而且仅仅留下一个不足1cm的微小切口。手术之后,何建行不管多忙,每天都会不定时地去看望小女孩。得知何建行身体不太舒服、嗓子哑到说不出话来,孩子的家长甚至悄悄地跟护士说:“何院长太辛苦了,能不能跟他说就别过来看孩子了,孩子挺好的,让他多休息,更多的病人还需要他。”术后5天,小女孩可以出院了,她一定要跳一段舞送给她的“偶像”何建行。

理念:治病更要治人

在三十余年的临床实践中,何建行一直关注并思考着一个问题:临床治疗,是不是就是“治病”这么简单?

他刚接触临床不久,遇到一个小孩子需要开刀手术。家长很坚决地说把该切掉的切掉,只要干净就行了。这听起来是对的,但是何建行却在思考:孩子长大以后带着这个疤痕一定会很不舒服。发现这些问题并在90年代接触了微创的观念之后,经过对比、反思,他大胆提出:医生,不仅仅是治病,更要从整体考虑,治疗患病之人。

树立了整体观,他开始大胆创新与尝试,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术式。一次查房,一位老伯正在喝汤,见到他来了之后,突然泪流满面地说:“原来鸡汤这么好喝。”何建行还有点诧异,鸡汤不是很普通的吗?原来,由于肺部疾病导致呼吸困难,老人已经几十年没能大口大口地喝汤了,而何建行通过微创技术让老人恢复得很快,再次品尝到这久违的味道。

这件事也给何建行很大触动,他开创众多国际国内胸外科手术领域的“先河”,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无管”理念,手术时不用气管插管、术后不放胸部引流管、不使用尿管。不仅让患者在术后能够得到快速康复,而且减轻了患者术后的疼痛与不适感,降低感染几率,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实现当天手术、当天出院。

他大胆设想,带领团队利用业余时间研发出国际首台裸眼3D显示系统。手术医生只需佩戴一个微型发射装置,便可以获得3D显示效果,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安全性。目前,裸眼3D显示系统已经推广应用至其他手术临床科室,吸引众多国内外专家前来观摩体验,被世界顶级业内专家称作“伟大的发明”。

因为在复杂胸腔疾病手术治疗和肺移植上的成功,很多人称何建行是广东胸部疾病手术的“刀神”。他带领团队把众多的“不可能”变成“可能”,就在春节前,由何建行团队牵头的项目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公益:志愿服务,照亮世界

在去年6月9日的中国器官捐献日宣教活动上,何建行深情演说:“越来越多人自愿加入器官捐献的行列,使得很多生命得以延续。我们要特别向器官捐献者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相比移植器官的短缺,一般人更担心的手术问题很少被何建行考虑,他的手术技法已然是一门艺术。何建行团队是国内鲜有的能够开展气管移植、肺移植、心脏移植、心肺联合移植的单位,目前已经完成181例肺移植手术、5例心肺联合移植手术,刷新世界肺移植术后患者生存时间超过14年的纪录。

作为一家三甲公立医院的管理者,何建行坚持把公益做到底,他号召医院职工加入南山志愿服务队,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2015年发起“爱肺计划”,2017年为广州市越秀区12万人免费进行肺癌筛查,建立“肺癌预防与筛查联盟”,启动广东省肺癌筛查工作;大力支持“救心行动”,为先心患儿减免住院费用等;选派专家帮扶新疆、西藏,与百余家基层医疗单位签署帮扶协议,为当地医疗机构“造血”;南山志愿服务队2017年服务对象超过1.5万人次,服务时数达5000小时。(作者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聚焦示范点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

立足康复本职 书写医者大爱

组织患者学做手工帮助手功能康复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以“崇德仁爱”为遵从,以“友爱奉献”为初心,形成人人争当“雷锋”的良好氛围。

科室领导高度重视,建机构立制度,为开展学雷锋活动奠定坚实的组织和制度保障。他们积极创造条件,为病友提供更贴心的身心康复服务:从手绘交通图到明晰电子地图,用心解决病人“进出难”问题;手绘卡通人物,生动指示各治疗室功能;巧用生活材料制作矫形器、开口器、呼吸训练器等“小发明”,既为病友节省支出,又获得良好的训练效果;每周日举办“医患同台歌友会”,让患者身心得到康复训练和欢乐满足,也搭起医患真情沟通的桥梁。

医护人员扎根本职岗位,努力提升医疗水平:参加国内外先进技术学习班;开展技术革新和科研活动;举办中日康复合作论坛等专业学术交流活动,成为一颗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作为省级“青年文明号”,该科响应上级号召,踊跃投身志愿服务和支援山区建设等社会实践:义诊、康复学校教学、广马医疗志愿服务、为社区孤寡残疾群众送医送爱心等。科室派出杨杏萍等多名业务骨干,支援西藏林芝、清远连南等边远地区医院的康复科建设,既增进人才、技术交流,更彰显广东医生精神和广药一院的医者大爱。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病中心

科研转化成果 公益服务百姓

世界肝炎日”义诊活动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病中心系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在复旦大学发布的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中位居全国第三。

该中心开创富有特色的学雷锋为人民服务模式,依托骆抗先工作室开展基层医生培训和乙肝科普宣传。该工作室是由我国著名传染病学专家骆抗先发起,长期坚持乙肝防治与科普的使命。工作室致力于在湛江、昆明、英德等基层医院设分站,分阶段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2015年启动“乙肝母婴零传播工程”公益项目,通过对母婴传播的关键环节采取综合预防策略,最大限度减少母婴传播。该项目已建立全国10家示范基地,辐射115家医院,并培训超过1500名基层医生,惠及1万多名乙肝孕妇。

首创慢乙肝抗病毒优化治疗新方案,研究成果被欧美、亚太以及中国慢乙肝防治指南引用22次,并在国内50个城市巡讲,培训6000名医务人员,超过26万患者获益。科室志愿服务队开展义诊等服务,惠及民众达2万人次。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唇腭裂治疗中心

让贫困唇腭裂患者重现微笑

志愿服务队代表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唇腭裂中心是一个技术力量雄厚,且把奉献文化作为重点的唇腭裂治疗机构,是国家民政部、李嘉诚基金会“重生行动”项目定点医院。

该中心立足粤东,服务辐射广东省乃至福建等华南地区,为唇腭裂患者提供最优良的技术和服务。在2009年“重生行动”项目综合考评中,该中心在全国20家定点医院中名列前茅。

在13个偏远贫困地区设立服务点,为1500余位唇腭裂患者提供回访服务,累计服务超4000小时。该中心已完成2078例免费手术治疗;开展“彩虹计划”公益项目,为560名贫困患者提供3000元/例的医疗资助;最近开展“微笑娃娃”行动,将为100名贫困唇腭裂儿童实施救助。成立唇腭裂义工队,义工人数达400人,形成独立架构,完善管理流程和培训考核制度,这已成为中心辅助治疗的重要一环。自2008年起,中心每年举办两次大型义卖活动,筹善款13万元并全部用于贫困家庭唇腭裂儿童治疗。


标兵引领

广州市中医医院门诊服务台导诊护师梁绮鸾

用心服务 24年零投诉

广州市中医医院门诊服务台护士梁绮鸾,是“学雷锋志愿服务岗”的成员之一。

在服务台工作以来,梁绮鸾多次拾到钱包等贵重物品,并积极联系失主,交还失物,拾金不昧。她认真对待工作和每位病人,做到24年来零投诉。

梁绮鸾还担负操作技能带教培训任务,她除了自己业务能力过硬,多次运用急救知识,协助抢救门诊病人,还主动帮助其他护士提高各方面的素质。

1994年开始,她志愿加入广州市大塘街义工发展中心,组织和带领义工中心成员为特困群体送去温暖,宣教保健常识。她曾资助一个困难家庭的小孩,从7岁开始直至大学毕业参加工作。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中心副主任兰和魁

帮患儿战胜白血病魔的“兰伯伯

在小患者的心目中,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副主任兰和魁就是他们亲切的“兰伯伯”,帮助他们闯关打怪,战胜白血病恶魔。

兰和魁带领团队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地中海贫血、白血病等多项技术中取得满意疗效,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临床缓解率达90%以上。肿瘤血液病患儿PICC置管率100%,吸引全国的同行前来观摩学习。承担国家1035计划和教育部课题各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主编学术专著《儿科临床场景导读》。

他还联合志愿者定期组织康复者家庭户外活动等,重大节日给小朋友送上礼物及节日问候,为学龄儿童提供私人订制类型病床旁功课补习服务,达到治愈家属心理创伤、帮助孩子轻松迎接治疗的目的。他带领科室与社工组织联合发起全国首创的“贫困家庭住院食物援助”公益项目,已为1.9万人次困难患者及家庭提供服务。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团委书记杨哲

“互联网+志愿服务” 为边远群众免费诊疗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团委书记杨哲2012年投身学雷锋志愿活动组织管理工作,带领团队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等荣誉。个人获“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干”,并获颁“国家志愿服务中级培训师”。

杨哲牵头建立“网络诊室学雷锋志愿服务站”,运作精准健康扶贫项目,为在边远地区工作和生活的群众提供免费远程诊疗服务。他牵头成立“广东省应急救护志愿者培训基地”,为超过45000名群众提供公益急救培训。2016年,提出医院自筹经费引入医务社工,截至去年12月,开展专业个案155例,服务736人次,为患者筹款1830429元。去年,发起学雷锋志愿服务“牵手行动”。建立广东首家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重点实训基地和“医疗志愿者培训基地”,打造卫生系统学雷锋“黄埔军校”。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控所副所长康敏

为公众服务 做人民的健康卫士

参加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十余年,康敏一直奋战在重大传染病防控的第一线。他在平凡岗位充分体现着疾控人的雷锋精神——敬业爱岗,为公众服务,做人民的健康卫士。

康敏以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实际行动践行使命。2015年“广东MERS阻击战”中,他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集,及时获取第一手材料;7天内找到所有密切接触者并采取分类管理措施,对院感防控开展现场评估,避免疫情扩散。传染病防控是“永不停歇的疫战”。康敏冲锋在前,在广东省首例人感染H5N1禽流感疫情等众多重大传染病疫情处置工作中查明疫情真相,阻断了疫情扩散。



省卫生计生系统上榜名单

 

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1个)

何建行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

 

广东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10个)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本部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珠江新城院区

深圳市血液中心献血服务科机采组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唇腭裂治疗中心

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

阳江市人民医院综合外科

揭阳市普宁华侨医院急诊科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病中心

广东省水电医院

 

广东省岗位学雷锋标兵(13名)

梁绮鸾  广州市中医医院门诊服务台护师

姜小飞  珠海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纪少丰  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骨伤科副主任

刘茂英  佛山市禅城区人民医院向阳院区佛平北社区卫生服务站护师

凌云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罗勇强  东莞市第六人民医院结核病科副主任

黄晓星  中山市人民医院团委副书记 MR室主任助理

孔华  清远市妇幼保健院护士

杨哲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团委书记

康敏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

何建行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

兰和魁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中心副主任

何国炜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检验科主管技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