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区三角镇:突出客家公祠文化建设 打造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02.12.2017  12:09

  中新网广东新闻12月1日电 (陈美标 刘玲玲 刘华)自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梅州市梅江区三角镇立足实际,明确任务,科学规划,以突出客家公祠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突出亮点打造,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有效推进新农村示范点建设。

  细致规划“科学化

  按照市、区的要求,三角镇认真谋划、精心策划、科学规划,找准方向,在深入研究基础上,结合辐射面和影响力,以上坪村七贤居(刘复之故居)、泮坑村镇东楼、坜明村乔琳公祠为模板,定出大坜村寿山公祠和东升村大叶屋为镇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这几个祠堂的改造提升大同小异,项目主要有池塘清理,外立面统一,设立休闲步道,美化亮化工程,完善文化设施,在祖屋内设立阅读室、娱乐室、文化室、器材室等,接下来将逐步完善乡贤榜、文化体育设施等,改造升级祖屋内外环境,不仅让村民了解名人事迹、村史村情等宗族文化,还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同时,通过修缮和保护,传承和发扬客家公祠文化,辐射带动周边群众传承优良家风、保护客家古民居、培育文明新风、建设美丽乡村,也为其他祖屋维修提升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学习方向。

  筹集资金“多元化

  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三位一体”原则,采取政府奖励一点、村民自筹一点、乡贤捐献一点的方式筹措建设资金,撬动社会力量支持公祠、祖屋的修缮保护工作。如寿山公祠理事会、大叶屋理事会发挥作用,积极发动海内外乡贤、热心宗亲和群众捐款,采取“宗亲内部自筹与争取上级支持”的方式,号召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对祖屋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目前寿山公祠已完成改造提升,东升大叶屋工程量已完成九成以上,预计在年底全面完工。

  亮点打造“特色化

  新农村建设不能去农村化,照搬城镇模式,更不能千篇一律,而要突出特色、各美其美。因此,在现有公祠文化资源基础上,该镇围绕“红色文化”、“名人故居”、“当地特色”三个主题,将红色革命文化、名人先进事迹、客家特色古民居建筑融入新农村建设中,提升人文内涵。在建设中,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打造的原则,重点包装好公祠的外观、内在文化、改善周边环境等,乔琳公祠和七贤居修缮保护工作成效显著,目前已成为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同时,深入挖掘红色历史、名人故居、客家特色建筑的价值,拟对乔琳公祠和七贤居进行“扩容增质”,如将七贤居打造成为名人故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乔琳公祠打造成为红色教育基地,将寿山公祠、大叶屋打造成为具有三角特色的客家祖屋,建成后将全面详细地展现革命根据地、名人故居、祠堂文化的历史风貌,成为宣传三角、推介三角的文化创意名片。

  政府引导“规范化

  一是抓好规划,聘请专业设计公司对乔琳公祠、寿山公祠、大叶屋进行规划设计,出具具体的修缮方案,并在公祠修缮时邀请上级文物保护部门前来指导。二是抓好监督,在施工队伍的选择、祖屋改造提升、资金使用等方面上严格把关监督,确保施工安全、工程质量,注重保护和传承公祠特色。三是抓好指导,坚持分步实施、统筹兼顾的原则,依托古民居建筑多、生态环境好、人文历史浓厚的优势,立足各自实际,加强政府引导和社会支持,整合资源要素,引导城镇公共设施向农村覆盖,城镇公共服务功能向农村延伸,促进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四是抓好示范,扎实开展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工作,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同时,不断加强示范点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城乡面貌,提升乡村品位,让农村更美丽,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