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买短乘长”需打制度“补丁”

06.05.2019  12:11

  ■ 江德斌

  今年五一假期,一则“很多买到火车票的人上不了车,原因竟是其他乘客‘买短乘长’导致火车超载”的消息颇受关注,国内行之已久的“买短乘长”惯例再度引发争议。

  “买短乘长”是常见的行为,主要是旅客应对买不到长途火车票所采取的变通方法,也就是先买短途车票上车后,再补足全票。在平日旅客流量相对稳定,“买短乘长”影响不大,可在节假日期间,火车票本就“一票难求”,“买短乘长”就会进一步导致火车严重超员,甚至因“买短乘长”者拒绝下车,而出现买到火车票却上不了车的怪现象。

  虽然铁路部门对“买短乘长”采取人性化操作,给予补票乘车的机会,但“买短乘长”的前提条件是不影响正常旅客出行。而五一期间发生的火车严重超载事件,表明“买短乘长”现象已不能再视为合理行为,这不但破坏了市场公平原则,还会令公众产生老实人“吃亏”的负面印象,亟需打出制度“补丁”,避免“买短乘长”规则被人为利用,给正常购票旅客的出行造成困扰。

  火车票是铁路部门与旅客之间的出行契约,正常购票旅客已经提前支付费用,其乘坐区间应受到保障,那么在受到“买短乘长”旅客影响而无法上车时,笔者认为,铁路部门应予以经济赔偿,给其退票、换乘、补偿损失等。而这方面的额外支出成本,乃是“买短乘长”旅客违约造成的,就应由他们来承担,给予相应的违约处罚,诸如补票、手续费等。

  当然,目前铁路不能充分满足旺季市场需求,铁路部门还可根据季节性运输情况,对“买短乘长”采取淡旺季方案。淡季给予人性化补票,加收少量手续费。旺季时不予补票,并处以违约罚款,以迫使其选择其他方式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