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酷”伴风雨雷电,气象人坚守海岛37年

11.08.2018  18:47

        跟风雨雷电打交道,够“”。不过这交道一打就是37年,就成了“”差事,很多人不一定熬得住。 

  55岁的杨万基在南海北部的上川岛气象站干了大半辈子,头发都“退休”了一大半,他还乐呵呵地干在一线。 

  每天定时观测、记录气象数据,工作像日出日落一样恒定。但老杨却没有一丝懈怠,毕竟天气不听话,风云变幻、阴晴不定,发起脾气来都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你的冷暖,在我心中。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写在上川岛气象站大厅前的两句话,道出了气象人的初心和共同情怀。 

   扎根海岛 “这里最适合我  

  矗立在南海北部近陆海域的上川岛,距离陆地约10公里。自然之力塑造了它“南海碧波出芙蓉”的原始美,也造就了上川岛恶劣的气候条件。这里一年中平均50多天刮8级以上大风,暴雨、雷电多发,平均每年有两三个台风吹袭。 

  上川岛气象站就建立于此,它是广东省三类艰苦海岛台站。由于其在气象监测中的重要地位,2014年被升格为国家基准气候站。 

  从1981年进入上川岛气象站工作,杨万基从一个毛头小子干到了年近花甲。 

  老杨这辈子跟海岛结缘。他祖籍广东阳江市海陵岛,小时候跟父母来到江门上川岛,高中毕业时,正赶上气象站到学校招人。他学习成绩好,参加了考试,并被顺利录取为上川岛气象站地面气象测报员。他是上川岛的最后一届高中毕业生。 

  初出茅庐,气象知识完全是一张白纸。老杨说,选了这一行,就得把它干好。他跟着师傅,从零开始,学习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降水等在内的基础气象观测知识。 

  看云识天气,但学会云类测报并不容易。云类有30多种,毛卷云、透光高积云、卷积云……不同的云类对应着不同的气象编码,都要熟背,这样在填写气象报表时才能准确。老杨说:“风云变幻自有规律,学得越深就越能沉浸到气象测报的乐趣中。” 

  上世纪80年代初,杨万基在气象站每月领32.8元的工资。海岛的工作环境跟内陆没法比。那时,上川岛全是黄泥路,一下雨泥泞不堪。岛上淡水供应紧张,人工修建的水库储蓄的雨水常常不够用,枯水期时连做饭、洗澡都成问题。老鼠虫蛇也多,到观测站读取数据时,百叶箱内常有小蛇出没。 

  老杨调侃说,怕苦、怕累、怕无聊,都干不了地面气象测报员。“还得加一句,怕蛇也不行。”老杨说完,哈哈大笑。 

  由于工作出色,1995年,杨万基被任命为上川岛气象站站长。但随着市场经济改革风潮涌动,气象站不少人都不愿原地苦熬,选择“下海”。上川岛气象站原本18人的气象队伍,到上世纪90年代初只剩下了6人。 

  有人怂恿老杨,跟我们一起“下海”吧。老杨笑眯眯地跟人说,我本事不大,这里最适合我。 

    “ 淋个落汤鸡也要第一时间上报数据”  

  “气象测报要及时准确,早测、迟测、误报、缺报都坚决不行。”跟老杨聊家常时,他和颜悦色,嘴角总是挂着微笑。但说起业务的事,他却变得很严肃。 

  上世纪90年代,气象站曾有一名测报员缺报了一个时段的数据,被开除了。老杨翻出上川岛气象站厚厚的气象记录年报表,指着一个个数据说:“这容不得一点马虎,数据都要写进气象历史的。” 

  气象测报需要24小时值班。天气好的时候,每隔3小时测报一次,遇到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就要加密到每隔一小时测报,这也是最考验测报员的时候。 

  “观测和上报都有严格的时间要求,即使在观测场淋个落汤鸡,回到值班室也得第一时间报数据,哪里顾得上换衣服。”老杨说,所有步骤都要掐着时间做,早报、迟报哪怕几分钟,就会被全省通报批评。 

  出现暴雨、冰雹、龙卷风等恶劣天气,要求15分钟上报上级气象部门,形成重要天气专报。老杨说,很多时候吃饭都得竖着耳朵,听到雷声,丢下饭碗就往值班室跑。 

  让老杨印象最深的天气事件是2008年强台风“黑格比”。当时,16级的狂风将观测场的不锈钢围栏掀翻吹倒,一个人在室外根本无法站立。为了观测实时气象数据同时不被大风吹跑,杨万基和两名观测员用麻绳捆在一起,坚持完成每小时测报一次的要求。从值班室到观测场只有不到30米,但他们走完却用了近10分钟。受台风“黑格比”影响的36个小时里,上川岛气象站的6名同志每人休息不足3个小时。 

    “ 在一个地方干37年,你就属于这里了”  

  随着我国气象事业的不断发展,上川岛气象站的基础设施和科技投入力度也在不断加大。2009年,上川岛气象站新建了海岛观测站。2014年,硬件再升级,国家气象局将其建设为国家基准气候站,实现了自动化气象观测。 

  如今,上川岛气象站拥有现代化的建筑和全新的气象业务设备。老杨说,以前24小时值班,站里6个人平均每人每月要值五个大夜班。实现自动化观测后,解放了人力,气象观测水平也更加先进了。 

  不过老杨也有困惑。上川岛气象站有7个正式编制名额,但十几年来从来没满编过。学气象专业的本科生很难招进来,作为三类艰苦台站,每天24元的艰苦补助对年轻人吸引力不大。 

  作为上川岛气象站的党支部书记,老杨常说,干一行就要爱一行、专一行,年轻人最忌好高骛远,耐不住寂寞。 

  江门市气象局副局长吴国强说,作为广东仅有的两个海岛气象站之一,上川岛的测报数据对判断台风走向、是否登陆等至关重要。同时,上川岛气象站又是国家基准气候站,对研究我国长期的气候演变规律提供重要依据。 

  由于上川岛没有高中,三年前老杨的妻子陪着儿子到江门台山市区读书了。周末不忙时,老杨才坐船去市区和妻儿团聚一下。气象局领导问老杨,想不想调到市区工作?老杨说,算了吧,我要是离开上川岛,心里就空了,会觉得不放心。 

  上川岛气象站对于老杨来说,早已不仅仅是一个工作的地方。他笑眯眯地说,会在这里一直干到退休。“当你在一个地方干了37年,你心里就会清楚,你是属于这里的。”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田建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