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一工地现“红色深坑”续:系煤层自燃(图)
4月7日上午,很多市民前往自燃的煤层燃烧口观看并拍照,因为白天光线太强,不接近燃烧口看不到火焰。亚心网首席记者张万德摄
示意图
煤层自燃山上烧出“大窟窿”
位于乌县萨尔达坂乡火石山燃煤带有数公里长
亚心网讯(首席记者胡大敏)熊熊燃烧的火苗从一个直径约1.5米的火坑里冒出,周围散发着阵阵热气,让围观的人难以靠近,看上去就像一个小火山……昨日,在乌鲁木齐县萨尔达坂乡大泉村火石山的半山腰,不少山下工地工人和附近牧民前来观看。
因长时间地下煤炭的自燃,在火石山大约3公里范围内,形成了3个煤层自燃带,近期,煤层燃烧到地面后,在半山腰形成了一个燃烧口(火坑)。目前,有关部门已前往现场调查情况。
形成三个煤层自燃带
火石山地处S105线北侧,昨日,记者在火石山半山腰看到,一个直径约1.5米的火坑里,火苗正在朝外蹿,在距离火坑还有1米时,一股热浪扑面而来,让人不敢靠近。记者拿着一根木棍扔到坑边,木棍先变成焦黑色,两分钟左右,开始燃烧。
记者尽可能地靠近观察发现,火坑大约4米深,坑底直径大约2米。
记者注意到,在火坑附近的地表上有燃尽的白灰,还混杂着煤灰,已形成方圆约80米区域的煤层自燃带,该区域有些石头拿在手里发烫。把纸放到石头缝里,不到1分钟就燃烧起来。
火石山山脉由东向西延伸,在火坑西边约2.5公里,以及东边约500米地方,分别形成了两个煤层自燃带,与火坑周围的气温以及情况相似。最西面的煤层自燃带已形成方圆200米燃烧面积,在一些石缝里,放木条进去不到1分钟,就开始烧焦冒烟。
上世纪90年代便已发现
火石山上的火坑是如何形成的呢?按照业内比较公认的“煤氧复合作用学说”,当地下的煤有机会与空气接触,吸附氧气并产生氧化作用,氧化产生的热量使煤炭逐渐升温,开始聚热增温,并出现干馏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等可燃性气体。当温度继续升高,热解作用加速进行,煤开始冒烟,当升温达到煤自燃临界值时,就开始着火了。当地下的煤被烧空,并朝地上燃烧时,土层越来越薄,最终形成大家所见的火坑。
“我们在上世纪90年代就注意到这里的煤层燃烧情况。”新疆煤田灭火工程局项目管理处负责人说,当时大约有方圆300米的煤层在燃烧,“后来又去了两次,燃烧面积越来越大,造成现在有数公里的燃煤带。”
记者看到,这3个区域有20多个摄像头。“摄像头是我们安装的,主要用于监控煤层燃烧情况及温度。”该负责人说,为治理这一区域等提供相关数据。
相关部门还需要调查
煤层过火面积有多大?烧了多少煤?乌县煤炭部门、新疆煤田灭火工程局等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均表示不清楚。
乌鲁木齐县萨尔达坂乡有关负责人说,虽然以往这一区域归他们管理,但近年来,火石山及周边区域已归县上管理。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乌鲁木齐县安监局、国土资源局、煤炭工业管理局的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个地方燃烧的年代久远,但因未形成较大规模燃烧区,至今没有单位对这一片区进行治理。“设置警戒线和警示标识是必须的,但这些工作不归我们负责”。
新疆煤田灭火工程局项目管理处负责人表示,煤田灭火可采用岩体剥离、打钻、注水、注浆和黄土覆盖等方法,“每一种方法都耗资多、费时长,因此开展煤田灭火,需当地煤炭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再由自治区煤炭管理部门把情况转至该局,“我们再向上级单位申报煤田灭火资金”。
据了解,乌鲁木齐市煤炭工业管理局已派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调查。
目前,位于火石山山脚下的相关单位已向乌鲁木齐县政府提出在燃烧区设置警戒线及开展煤田灭火工程治理的要求。
对居民生命健康有威胁
记者发现,在包括火坑在内的煤层自燃带周围,没有设置警示标识,不断有闻讯而来的周围居民来查看火坑。
离煤层自燃带不到500米,就有大泉村的牧民房屋。
“不设置警戒线,会对周围居民和牲畜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新疆煤田灭火工程局项目管理处负责人说,“地下温度达到几百、上千摄氏度,人掉进去瞬间就会融化。”同时,由于煤层自燃释放出一些有害气体,也会污染空气。
曾经绿山变“火山”
“以前的火石山,夏天山上长着绿草,远远望去绿茵茵的,我们常到山上去放羊,冬天大多被积雪覆盖。但现在山上不仅光秃秃的,甚至被烧成了红色或白色。”大泉村64岁牧民巴黑说,在他小的时候,火石山就在不断燃烧,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就把这座山取名火石山。不过,那时候只是零星的有燃烧的痕迹,“没有现在这么厉害,更没有人在山下挖煤施工。”巴黑说。
首府周边的煤层自燃区
记者从新疆煤田灭火工程局了解到,在乌鲁木齐周边,煤层自燃区包括昌吉硫磺沟、米东区铁厂沟、乌县萨尔达坂乡大泉村以及乌县南山松树头片区。
“松树头片区以前已经灭掉了,但有人偷挖盗采后,又出现燃煤。”新疆煤田灭火工程局有关负责人说,目前,乌鲁木齐周边除硫磺沟煤层自燃区已扑灭外,其他区域的灭火工作还未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