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惠州一流基层法院 提供坚强有力司法保障
建惠州一流基层法院 提供坚强有力司法保障
来源: 南方日报
惠城区法院每天就接待许多前来登记立案的市民。 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摄
作为市区中心区法院,惠城区法院以惠州基层法院1/7的法官,办理了全市法院超1/3的案件,近三年来年均受理案件数均超过10000宗,“人少案多”矛盾突出。尤其是在今年5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三个重要的法律和司法解释后,惠城区法院当月新收案件1427宗,比去年同期上升25.75%。为了应对立案登记制带来的工作压力,黄干强表示相关经费可按照保障运作的原则增加。
南方日报记者 卢慧
通讯员 陈曙涛 周文媚
人少案多一线法官人均结案同比增长30.87%
收取立案材料后当面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当场立案……在惠城区法院立案大厅,前来立案的律师郑燕辉感受到了不一样之处,“过去立案因为案子比较多,本来是过一两天或者几天才通知我们过来交费,现在马上交材料马上就有案号了”。立案窗口法官钟汉生表示,立案登记制程序简化,最主要体现在对案件的审查方面。对事实清楚的案件,一般现场就完成审查程序。
然而,快捷登记立案服务的背后,是日趋突出的“人少案多”的矛盾。
作为市区中心区法院,近三年来惠城院年均受理案件数均超过10000宗,一线法官年人均结案200余宗,个别法官年人均结案数近500宗。2014年,惠城区院受理各类案件16380件,新收案件同比增长42.09%;办结案件14699件,同比增长44.25%。一线法官人均结案272.2件,同比增长30.87%。今年,1月至5月,惠城区法院新收7657件,新收案件在去年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同比又上升23.86%,而且案件还在呈持续大幅上升趋势;未结尚有5622件,同比增长14.34%。
“案多人少的矛盾持续增加,办案压力愈发艰巨,受理的案件如不及时审结,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惠城区法院院长李龙飞介绍,按广东省人民法庭审判权运行机制建设方案,人民法庭每120宗到200宗案件配备一名法官、一名法官助理和一名书记员。照此计算,惠城区法院2014年共13982宗案件应配备140名到233名法官助理和书记员,而目前全院这一数据为69人。
改善服务陈旧信息化设备处半瘫痪状态
日前,围绕惠城区法院的工作难题,黄干强带队组织专题调研。在惠城区法院立案大厅,前来登记立案的市民不少,但整体秩序井然。
“我们新增设了叫号机,这样市民排队立案更加有序”,惠城区法院院长李龙飞介绍,为应对立案改革带来的压力,惠城区法院添置了硬件设备,启用了诉讼服务中心。诉讼服务中心包括在立案大厅设立服务中心办公平台,安置叫号机、传真机、计算机、信息查询机和视频监控系统等,立案大厅还特别设立宣传栏,整理放置各种文书样式和立案指引材料。
软件服务也同步跟进,惠城区法院立案庭庭长苏程玲介绍,立案庭全天候有导诉员值班,主要负责引导当事人走程序,分流当事人去不同窗口,指导当事人完成自己的主张事宜,“包括填写表格、准备证据材料、排队等”。立案庭已在原有2名诉导人员的基础上,又增派2名经验丰富的法官充实到诉讼服务中心轮值。
不过,比照《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2013-2017)》的要求,惠城区法院信息化建设进度仍需加快。李龙飞介绍,惠城区法院的信息化建设停留在2005年,至今已处于半瘫痪状态,“目前最亟需建数字法庭和改造网管中心设备”。
法院建设今年重点抓信息化建设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起步之年”,黄干强提出,惠城区法院要打造成惠州一流的基层法院,为平安惠城、法治惠城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在具体解决“人少案多”的问题上,黄干强表示,惠城区法院在2014年全年工作中凸显了“四好”,即司法审判质量好、司法惠民成效好、司法改革推进好、司法队伍建设好,“以全市基层法院1/7的力量,承担了全市1/3的案件,人均结案270多宗,充分体现了惠城区法院坚强的执行力”。为了应对立案登记制带来的工作压力,黄干强表示相关经费可按照保障运作的原则增加。
针对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黄干强提出,法院方面应做好截至2017年的三年建设计划,“着重抓好今年的信息化建设”。
如何建设成为惠州一流的基层法院?黄干强表示,一是要在服务大局上下功夫、求实效,既打击刑事犯罪,又参与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二是要在公正司法上下功夫、求实效,促进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三是要在司法为民上下功夫、求实效,完善司法便民措施,实施司法援助;四是要在司法改革上下功夫、求突破,推进立案登记制、主审法官办案责任制等一系列改革工作;五是要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求突破,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加强业务培训,加强廉政建设。
(责任编辑:杜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