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互”大通关再为中国改革提供鲜活经验

15.09.2015  12:35

东莞时间网讯 全国口岸工作现场会于昨日在东莞举行。本报报道,会议听取了东莞市“三互”大通关模式改革经验的介绍,现场考察了东莞寮步车检场(陆运口岸)、虎门港(水运口岸)“三互”大通关模式。国家口岸办主任黄胜强、广东省副省长招玉芳对东莞落实“三互”改革、推进大通关建设的探索和成效给予了高度肯定。会议表示,东莞“三互”大通关的创新模式和构建互联互通新格局的经验将在全国推广。

所谓口岸三互大通关,亦即海关、检验检疫部门对陆运、水运口岸海关、检验检疫的场地布局进行改造,打破口岸站场内海关与检验检疫之间的界限,统一数据标准,开放数据接口,建立信息互换和共享清单,突破口岸执法“信息孤岛”的障碍,着力在“水、陆、网”实现“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以达到通关效率提速、企业通关成本降低、监管服务水平提升的目的。据了解,今年4月,东莞陆运口岸“三互”大通关模式在寮步车检场启动;6月,水运口岸“三互”大通关模式在虎门港启动。至此,东莞在全国率先实现“三互”大通关水陆网一体化。

毫无疑问,口岸“三互”大通关水陆一体化的实现,大大提高了外贸企业的通关效率,降低企业的通关成本。不仅如此,政府服务企业、服务外贸发展的能力也得以大大提升。在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 经济 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的当下,这个改革目标的实现,不仅直接助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和运营成本的降低,还发出一个鲜明的信号:以政府服务能力的提升和行政体制的重构,力推中国经济走出谷底,正成为当前改革的重心。这一点,作为外贸大市的东莞、外贸大省的广东,所取得的每一点经验和成绩,都将给中国经济发展和体制发展带来借鉴。

这可能也正是东莞“三互”大通关的创新模式,之所以即将在全国推广的根本原因。众所周知,经过30多年一骑绝尘的狂飙,中国经济总量和市场影响力有了长足的提高。然而,随着规模的扩展和利益关联度的提升,中国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也日趋复杂。从国内环境看,在经济增长所依赖的环境、人力、土地、能源等约束性条件趋于极限后,不仅面临着引擎乏力、动力更新的诉求,以往发展中所积累的各种体制性矛盾也日益凸显。外部因素看,则是如何为中国经济、社会等体制机制的转型,创建一个更主动、更友善的国际大环境。正是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发展态势下,以行政体制的深度变革,来为中国经济的突出重围创造条件,也就成为当下改革的核心命题。从这个角度理解东莞口岸“三互”通关的意义,完全可以这样说,“三互”大通关再度为中国改革提供了鲜活的经验和样本。

这也是近年来,东莞屡屡强调制度设计必须跟上新型产业业态和生产力发展的现实需求的现实背景。和过去30多年一样,在当下中国全国一盘棋的战略规划中,东莞一直扮演着一个勇往直前的过河卒子角色。从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工厂的诞生,到“要想富,先修路”的高埗经验的传播;从“东莞塞车、全球缺货”的美名,到商事登记制度的变革,再到如今“三互”大通关水陆网一体化的实现,东莞屡屡为中国的改革开放输出着经验和创新模式。然而,时至今日,这仍然是一个远未完结的变革。中国变革,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所有领域和基础层面,作出真正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及世界期待的进程。于此,完全可以说,东莞的变革,更精彩的还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