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营业额同比减少10%-30% 上下九步行街20年兴衰启示录

08.10.2015  08:51
街上的红灯笼依旧高挂,但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上下九步行街相比往年显得有点冷清。

  街上的红灯笼依旧高挂,但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上下九步行街相比往年显得有点冷清。上下九商业步行街管委会方面透露,据统计今年国庆7日黄金周假期,上下九步行街人流统计约有338万人次,与去年的341万人次相比,略有下降。步行街管委会商会副会长匡建明表示,今年10月1日和2日的人流量与往年一样多,但3日之后受台风影响,连续几日下雨天气,人流量变得较少,“整个黄金假期营业额应该会比同期减少10%-30%,往年黄金周7日,整条街好多好多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几年国庆黄金周的人流量下降,一方面是受到网络电商冲击及整体经济环境的双重影响,另外一方面是由于近年国庆节假日比较多市民外出旅游,在广州逛街消费的人次较少等多种客观因素所致。

  1995年9月30日晚上7点,国庆前一天晚上,上下九商业步行街开通,十万市民涌进800米长街。广州第一条步行街、全国文明商业一条街,前世的风光还恍如梦里灯光璀璨,今日的黯淡又无可掩饰地在灯光的阴影中浮现———上下九20年,恍如隔世。它已无法在今天的广州商业大发展洪流中领先,面对经营档次下降、市场激烈竞争和日益上涨的租金压力,上下九步行街走到自己人生的“十字路口”。那些年,广州人逛街往上下九走;今天,上下九步行街转型该往哪走?

   为解决交通拥堵

  沿线238间骑楼险被拆

  “上下九”并非路名,而是上九路、下九路和第十甫路的合称。上下九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末明初,上九路、下九路本是一条贯穿西关核心的商业街。十三行被烧后,西关的商业逐渐转移到这里——小贩聚集,客商云集,骑楼铺面做生意、楼上住人。奠定上下九商业地位的,是上世纪70年代。

  今年60岁的吴伯还记得,改革开放后个体户在上九路和下九路摆摊做起了买卖。走私衫、织补衫,每个街巷口、楼梯口都挂满衣服鞋袜,成为广州为数不多的商品一条街。所谓东有西湖夜市,西有上九下九。首位出任步行街管委会公关部部长的陈锦江回忆,1979年后,老字号商铺陆续回迁到上下九一带,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政府建议在此设步行街,但受制于周边交通压力,提议不了了之。

  后来,一个重要规划差点改变上下九一生。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袁奇峰接手上下九规划的课题,当时为了解决交通拥堵等问题,规划部门曾计划拆除上下九沿线骑楼拓宽街道。但眼看着珍贵的1.2公里、238间骑楼,他怎么都拆不下手。后来得知上海等地开建步行街,他大胆提出打造骑楼步行街的方案。适逢1995年,南京夫子庙、上海南京路两条步行街先后开通,步行街热潮在全国掀起,广州市政府也萌生搞步行街的想法,接受了袁奇峰的建议,上下九的骑楼才得以保留。其时,广州市各区都上报了商业步行街的备选名单,由上九路、下九路和第十甫路部分组成的“上下九步行街”脱颖而出。1995年国庆前一天,上下九开启“步行”模式——周六、日下午5点半到晚上10点半是步行时间,其余时间通车。

   内地官员赴港前

  曾先来上下九“装身

  年,可以说是上下九的转折之年。曾在荔湾区商业局工作的匡建明被调到步行街商会工作,适逢广州市1998年提出“一年一小变”。“上下九是全市整饰工程的试点街道”,他还记得,沿街骑楼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清末民初”的建筑模式对建筑物进行整饰,反映旧时西关生活的铜像被陆续安放在步行街,《落雨大》、《鸡公榄》、《洋妇唐装、唐妇洋装》、《凉茶》……每一个雕塑都是一段西关往事。

  整饰后的上下九氛围更好,市民、游客也乐于前来光顾,“骑楼底都挤得走不动,走到马路上”,匡建明说,有关部门顶住巨大压力,推动上下九全天候步行。全长1218米的上下九,其中的833米定为全天候步行段。当年的上下九,带动起整个广州的购物潮流和商业发展。上下九不仅辐射周边居民,还吸引广州芳村、东山、河南的街坊,甚至华侨、外国游客来购物。

  上下九不单成为外地游客来穗第一站,更成为内地官员出境前的“装身”地。一位在步行街管委会任职多年的人士告诉记者一个趣事,2000年左右,内地一城市的多位县官准备去香港出差,无奈打扮实在跟不上潮流,“都是穿着解放鞋来的”,他们请广州市官员安排到上下九走一趟,“要求是200元搞定全身行头,我带他们买了一套西装、衬衫还有皮鞋。”该人士还记得,当年上下九是全国商业潮流的先进代表,更有实惠的口碑,“很多来佬货、高级货,价钱都好相宜”,内地官员前来采购成了官方指定活动。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