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上半年成绩单出炉 多项指标增幅全省居首
数说亮点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926.2亿元,增长7.2%,增幅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比去年同期提升0.3个百分点
●全市工业用电量增长14.6%,增幅高于全省8.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珠三角首位
●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55.6亿元,总量居全省第4位
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图为中海油炼油项目。 本报记者王建桥 摄
本报讯 (记者戴 建)昨日,市统计局发布信息,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0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5%。据介绍,今年以来,我市围绕“两大核心任务”,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呈现总体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亮点
第三产业成拉动经济增长主要因素
纵观上半年经济数据可以看出,我市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企稳向好。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84.26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963.30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59.38亿元,增长8.8%,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与一季度相比,我市三次产业结构比重进一步优化,调整为4.7∶53.3∶42.0。
工业生产稳中略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926.2亿元,增长7.2%,增幅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比去年同期提升0.3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升0.2个百分点;规上民营企业增加值增长15.3%,增速高于整个规上工业8.1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效益持续优化,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7.3%,利润总额增长26%;全市工业用电量增长14.6%,增幅高于全省8.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仅次于湛江市)、珠三角首位。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55.6亿元,总量居全省第4位;增长8.9%,增幅居珠三角第5位。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389.4亿元,增长22.8%,增速高于去年同期6.6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161.7亿元,增长50.2%,增幅高于去年同期65.1个百分点,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2个百分点。
此外,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2%,比上年同期提升0.5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升0.4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61.8%和39.2%,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9.1和11.4个百分点。
市场消费较快增长
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今年上半年,我市市场消费实现较快增长,外贸进出口增速全面回升。
上半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8.8亿元,增长11.6%,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大行业均保持较快增长,分别增长14.4%、11.5%、12.3%和6.4%。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19.18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9%,增长28%。
外贸进出口增速全面回升。上半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506.45亿元,增长13.7%,比一季度上升13.4个百分点。其中,外贸出口976.45亿元,增长17.7%,比一季度上升10.1个百分点;外贸进口530亿元,增长7.1%,比一季度上升18.7个百分点。
财税收支快速增长。上半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90.27亿元,增长11.4%,其中税收收入120.14亿元,增长15.7%,非税收入70.12亿元,增长4.8%。国税收入完成364.15亿元,增长28.2%,增幅比一季度上升2.8个百分点,其中,国内税收289.60亿元,增长32.1%。地税收入完成104.43亿元,增长28.1%,比一季度上升9.3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96.48亿元,增长34.3%,比一季度上升6.1个百分点
医疗保健价格是CPI上涨重要推手
日前,国家统计局惠州调查队发布的调查报告指出,受翘尾因素明显、春节消费拉动以及医疗服务类价格等的拉动影响,上半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0%,涨幅较2016年同期(上涨1.6%)扩大0.4个百分点。其中,翘尾因素影响1.2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影响0.8个百分点。
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6涨2降”:衣着类上涨0.6%,居住类上涨3.7%,交通和通信类上涨2.7%,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7%,医疗保健类上涨11.3%,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1.7%,食品烟酒类下降0.3%,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上涨5.2%,比一季度回落0.8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惠州调查队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全国去产能进程进一步推进,去年四季度以来上游工业品出厂价格纷纷回暖,下游价格得到支撑,上半年惠州工业品价格同比上涨1.8%,比去年同期(下降0.5%)明显回暖。
该负责人指出,医疗保健价格是上半年CPI上涨的重要推手。医疗保健价格是居民消费价格(CPI)调查的八大类之一,主要由中西药价格和医疗服务价格构成,伴随“医改”进程首当其冲的影响是医疗相关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惠州医疗保健价格累计上涨11.3%。其中,中药材价格上涨23.3%,中成药价格回落1.6%,西药价格回落1.9%,医疗服务价格上涨17.3%,医疗保健类价格总体涨幅比较明显。
建议
狠抓项目投资建设
我们在经济平稳运行的背后可以看到,上半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出现回落,尽管降幅收窄,但仍对GDP增速产生一定影响。
“上半年我市大部分经济指标对比一季度增幅有所提升,部分经济指标增速继续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市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阶段,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全市各级要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改革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力促经济实现平稳健康较快发展。
对此,市发展和改革局有关负责人建议,我市要狠抓项目投资建设,通过落实《惠州市投资项目首席服务官制度》,全力抓好230宗省市重点项目和2013年以来新立项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建设,重点加快推进投资进度较慢和未开工项目建设,逐个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加快进度,确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同时,利用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实施“海绵行动”的有利时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落实项目建设条件,着力引进一批高端化引领型项目落户建设。
》》》东江时报相关报道
惠州市主要经济指标:9项比一季度明显好转 6项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东江时报讯 昨日,我市召开全市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暨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会,通报今年上半年经济“成绩单”:上半年,我市经济企稳向好,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06.9亿元,增长7.5%,增幅高于全国(6.9%)0.6个百分点。
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0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84.26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963.30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59.38亿元,增长8.8%。东时记者从会上获悉,惠州经济结构也在不断优化,第三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拉动GDP增长3.7个百分点),上半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2%,比2016年提升0.8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升0.4个百分点。
会上分析指出,对比一季度,我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9项主要经济指标比一季度有明显好转,有6项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半年16048.5元)增长11.4%,增幅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2.5个百分点。全市民生支出191.6亿元,增长26.6%。新增城镇就业人口3.82万。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9亿元,20367名相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数据分析
1 实体经济
上半年企业降低成本约81.8亿
今年上半年,我市工业经济经济效益不断增强,在工业的支撑下,实体经济运行更为平稳。
东时记者从会上获悉,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26.24亿元,增长7.2%,增幅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增幅比一季度上升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上升0.3个百分点。特别是在电子、石化、汽车三大支柱行业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农副食品、纺织、服装、皮革制鞋、电气机械等传统行业增长迅猛,分别增长19.4%、18.8%、14%、19.8%和21.2%,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
惠州高端产业稳定发展,上半年,我市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61.8%和39.2%,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9.1和11.1个百分点。
近来年我市狠抓“小升规、个转企”,成效显著,截至上半年末,我市规上企业个数达2146家,比去年同期(1877家)增加269家,夯实了经济增长的根基。
与此同时,规上工业企业效益持续优化,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7.3%,利润总额增长26%;工业用电量被看作经济运行的“晴雨表”“风向标”,上半年我市工业用电量增长14.6%,增幅居全省第2位、居珠三角首位。
民营企业曾是惠州经济发展的“短板”,如今“短板”得到补强。上半年规上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5.3%,增速高于整个规上工业8.1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4个百分点。
经济的回暖也受益于我市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特别是降成本和减税负成效明显,截至6月末,全市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合计约81.8亿元,新登记市场主体4.2万户,增长49.6%。
据悉,我市还筹备召开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工作会议,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全面落实各项惠企利企政策,推出更多财税、土地、金融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完善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在市场准入、要素配置等方面创造条件,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使中小微企业更好参与市场竞争,努力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生动局面。
2 内外需求
全市社会零售总额增幅居全省首位
今年以来,我市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稳增长保态势,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消费市场主体和规模不断扩大,消费作为驱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
今年上半年,我市市场消费需求持续旺盛,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6%,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居全省和珠三角首位。
分消费形态看,餐饮收入43.21亿元,增长7.9%;商品零售615.62亿元,增长11.9%。从限额以上零售业看,汽车零售企业零售额增长4.6%;机动车燃料油零售企业零售额增长19.5%;家电零售企业零售额下降16.1%;综合零售企业零售额增长7.1%。
网络销售发展迅速。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19.18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9%,增长28%。
与此同时,外贸形势扭转了近年来持续负增长的不利局面,且呈现逐月逐季好转态势,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506.4亿元,增长13.7%,增幅比一季度提升13.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升30.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976.4亿元,增长17.7%,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9个百分点,比一季度高10.1个百分点;进口530亿元,增长7.1%,增幅比一季度提升18.7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外贸进出口形势不断好转,特别是海关、检验检疫等口岸联检部门推出了一系列惠企便民政策措施。接下来,我市继续用足用好国家外贸稳增长政策和省配套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激励放大效应,推动外贸进出口持续增长。
3 金融
我市存贷款增速均居全省首位
今年上半年,我市金融存贷保持快速增长。市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342.18亿元,增长23.8%,其中住户存款2135.34亿元,增长16.3%,比一季度上升0.7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809.19亿元,增长30.9%,比一季度上升0.3个百分点,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3548.65亿元,增长32.2%,比一季度上升1.9个百分点。金融存贷比为71.3%,比一季度提高1.0个百分点。
记者从会上获悉,上半年我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以及贷款余额两项指标分别增长23.8%、增长30.9%,增幅均居全省首位。截至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比2014年末(3395亿元)增加近2000亿元(1947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比2014年末(2437亿元)增加近1400亿元(1372亿元)。更关键的关键,我市的银行不良率低于1%,仅为0.9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82个百分点。不过受当前银行银根收紧等因素影响,全年预计将呈现回落态势。
金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血脉”,我市积极推动融资方式创新,已组建基础设施基金2支(惠州市建粤水利工程投资基金,规模67亿元;中建惠州基础设施投资1号私募基金,规模24.9亿元),规模91.9亿元,此外正在进一步完善成立港口发展基金、潼湖创投基金、城市发展建设基金等方案。
重点项目
230宗重点建设项目 累计完成投资288.5亿
东时记者从会上获悉,上半年,全市230宗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88.5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47.9%。列入省重点项目的市管项目完成投资99.8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63.9%,高于全省平均进度9.1个百分点。
从产业分类来看,现代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进展较快,分别完成投资91.9亿元和69.2亿元,分别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59.2%和53.6%;交通、能源、水利、环保、信息工程等5大类85宗基础设施项目进度较慢,累计完成投资130.9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37.8%;社会事业及保障项目完成投资1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49.7%。
从重大项目来看,上半年,年度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广东省仁化(湘粤界)至博罗公路新丰至博罗段、TCL集团模组整机一体化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亿纬锂能新能源产业园项目等完成投资已过半。年度投资5亿元以上的项目,完成年度投资已达到51.8%,大亚湾东风本田新一体化项目、大亚湾万达广场项目、旭硝子显示玻璃项目等完成年度投资达到75%以上。
本版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刘乙端
编辑: 谢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