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东莞:电子信息产业华丽蝶变

21.07.2016  23:18

 

东莞五株科技的手机HDI电路板生产车间,技术人员正在操作智能机器。

日前,东莞的国产手机品牌“出尽风头”:华为与徕卡合作主打拍摄性能的P9手机、首款6GB大运存手机vivo Xplay5、高颜值自拍机OPPO R9系列、双3D曲面机身设计的酷派锋尚Pro2……这些在东莞制造的智能手机品牌,出货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

2015年,东莞全市手机出货量2.74亿部,其中,智能手机出货量2.42亿部,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六分之一。换言之,全球每6台智能手机,有1台是“东莞制造”。

智能手机是东莞电子信息产业转型的缩影。东莞提出了雄心勃勃的“东莞制造2025”战略,六大工程之首就是智能制造工程。在这一计划中,基于物联网的信息感知交换、基于互联网的自动化生产,都是电子信息产业大有作为之处,而这些在今天的东莞都能找到对应的坐标。

从这个意义上讲,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持续 健康 发展,能为“东莞制造”插上腾飞的翅膀。

1.从“两头在外”到“优势在我”

从1979年改革开放伊始,作为我国和广东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先行者,东莞开创了独具特色的“三来一补”信息产业发展模式。此后的20多年,“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外向型发展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该产业的基本模式,并引领了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潮流。

东莞已发展成为全球性信息产品制造基地,特别是在上游配套产品方面优势非常明显,产品直接面向国际市场,远销北美、欧洲、东南亚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进入新世纪,东莞市已经从最初的纯粹加工工厂角色转变为地区产业的中心区之一,东莞市的众多外资信息制造企业从原来的纯粹来料加工工厂,逐渐转变为具有部分生产经营自主权的企业,更多的民营企业也转变观念,加快产业结构转变和产品升级,使整体产业环境得到优化。民营企业逐渐取代外商 投资 ,成为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增长的重要力量,从事LED、软件开发、液晶产业配套等产品的民营生产企业开始涌现。

东莞市石碣镇的五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早年代工生产电路板,占领了行业的龙头位置。2008年 金融 风暴,业务遭遇断崖式下滑,企业果断进行转型升级。公司行政总裁曾国权介绍,公司的第一次转型搭上了智能手机产业的快车,其生产的手机HDI电路板等高端产品迅速打开销路。目前企业产品应用于智能手机、移动PC、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占领国内智能手机电路板近20%的市场份额,在2013度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2015年,东莞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987家,从业人员75.68万人。全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896.5亿元,累计增长11.4%,比全市平均水平高6.1个百分点,拉动东莞全市规上工业增长3.55个百分点。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40.08亿元,同比增长10.6%;实现利润总额129.17亿元。2016年1-5月,全市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39.96亿元,同比增长21.4%。

2.走向世界的智能手机

诺基亚因企业内部调整而关停曾让人为东莞手机制造业捏了一把冷汗。但有观察人士认为,诺基亚这一手机巨头的关停非但不是东莞以手机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衰落的象征,反而是东莞本土智能手机企业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崛起的标志。

数据显示,东莞智能手机总产值近三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超过15%,从2013年的1400亿元飙升至去年的2100余亿元,占当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从2013年的12.7%提升到去年的16.5%。

2015年东莞智能手机整机生产企业中,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企业有6家,包括华为终端(东莞)、欧珀移动、维沃通信、宇龙通信、华贝电子、金铭电子,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180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华为终端去年实现了营业收入789亿元,成为东莞乃至国内智能手机的销量冠军。

更核心的变化是,这些智能手机企业的设计研发等供应链的核心环节都在东莞。在东莞长安镇乌沙社区的欧珀(OPPO)研发总部,4000多名研发人员到目前为止累计递交专利申请7500件,其中85%是发明专利。

2015年,东莞出台了《东莞市智能手机产业基地发展规划(2015—2020年)》,提出用4—6年时间,通过不断强化智能手机整机生产制造能力,带动方案设计、核心配套、应用开发、内容服务等环节同步发展,形成全国乃至全球最具竞争力的智能手机产业发展环境,力争将东莞市智能手机产业基地建成全国智能手机创新研发基地、全国智能手机自主品牌培育孵化中心、全球智能手机整机重要制造基地。

根据规划,到2017年,基地智能手机年出货量近2.8亿部,总产值达到1900亿元,智能手机全产业链竞争力显著提升,重点区域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格局基本呈现;力争到2020年,基地智能手机年出货量超3.6亿部,总产值超过2700亿元。企业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力争到2017年,培育引进营业收入超百亿智能终端(手机)企业5—6家,超50亿企业8—10家;力争到2020年,培育引进营业收入超百亿企业8—10家、超50亿企业15家左右,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3.成为“东莞制造”腾飞翅膀

目前全球信息产业正在经历从发达市场向新兴市场转移的过程,尤其是整个产业链的前端转移正在加速进行,亚洲新兴市场的软件及服务行业发展迅速,技术进步快,社会需求广泛。这一整体趋势带动了东莞的信息产业未来的发展,使之有机会根据市场需求由传统的加工制造向现代化电子信息服务及软件业转变。

2009年,位于松山湖开发区的东莞中镓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这个被称为东莞“最强大脑”之一的团队,由中科院院士甘子钊为带头人、名誉董事长,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国义任总经理。多个从实验室走出的科技成果在东莞试产并形成产品。目前,中镓半导体的氮化镓衬底、氮化镓蓝宝石复合衬底、图形化蓝宝石衬底和激光剥离机等核心产品远销海内外,产值也从2010年的1000万元攀升至2015年的2.5亿元。

同样位于松山湖的中科院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其G-Cloud云操作系统项目是国内首个自主产权云计算平台产品,打破了国外在云计算领域的技术垄断,目前已在东莞1000多家企业中得到应用。东莞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该成果的受益者,通过G-Cloud进行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配之后,公司在整个集团信息化建设的硬件投资上减少了60%的成本。

在工业和信息化融合的大背景下,中国信息产业也进入了转型发展期,原有的产业格局被打破,这一变化带动了东莞市的信息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东莞市信息产业的众多企业面对市场变革寻求新的突破。同时传统行业的信息化改造和产业结构升级也为东莞市的信息产业整体结构升级带来了更多机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指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专家李德毅建议,东莞电子信息产业要以跨界技术和思维,打破传统的桎梏,制造出既是“四不像”却又是多功能的产品,以迎合市场需求,创造广阔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