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分数论英雄圈养精英行不通

25.12.2014  17:24
不以分数论英雄圈养精英行不通 羊城晚报 广州五中“校园足球”誉满南粤,主抓足球工作的刘冠强道出经验之谈—— 提起校园足球,广州五中无人不晓。   建校63年来,五中走出了谢志雄、吴志英、赵达裕、孔国贤、胡志军、温志军、吴伟安、卢琳、冯俊彦等一代又一代著名运动员和国脚,先后被誉为“足球人才的摇篮”、“2004-2013年全国校园足球工作优秀学校”,还是广东省唯一一家“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足球)学校”。   日前,在五中执教鞭逾40年、主抓校园足球的校工会主席刘冠强对羊城晚报记者说,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的关键,在于“校长要重视,教育要改革,足球必须回归校园”。   “五中道路”业已成熟,但无须照搬   刘冠强是五中足球历史的见证人之一,2008年3月,五中足球队赴美国达拉斯市参加第29届“达拉斯杯”国际青少年足球锦标赛,这是我国首次派出青少年足球队参加这一赛事;2009年4月,它们又代表中国赴土耳其参加世界中学生足球锦标赛;2012年7月,五中足球队代表广州市在广东省第十届中学生运动会足球赛上实现“五连冠”。   五中足球的“江湖地位”,使得下周的“广州市体教结合现场会”也将在此举行,广州市副市长王东将带领各职能部门和各校主管领导现场研讨。不过,刘冠强表示,五中的校园足球已相当成熟,但其他学校也无须照搬五中的做法。   据介绍,五中每年从江南二小、后乐园小学等学校招收12至20名不等的足球特长生。入学后,他们分散到各个班进行文化课学习,下午上完正课才训练。目前,五中进一步加强足球选修课的力度,班赛、级赛增加场次和比赛频率。   “领导的观念具有决定性影响”   发展校园足球,经费、教练、场地、人才出路是众所周知的难点。不过,刘冠强说,领导观念尤为重要,而且“学校领导重视具有决定性影响”。   他透露,五中校园足球发展长盛不衰的原因,一是五中有悠久的足球人才培养历史,历届校领导坚定传承;二是所在的广州市海珠区的足球是各体育项目的核心,区领导对五中的支持力度很大。   困扰其他中学开展校园足球的场地和师资问题,在五中基本不存在:五中有标准足球场一个,基本能满足训练和上课要求;目前有老中青三名教练,刘冠强是主管,平时学校经常送他们出去培训,学习国内外的先进训练经验;每到大赛时,市足协还会派一些高水平教练现场指导。   发展校园足球,解决尖子的出路问题很重要。2005-2014年,五中的足球特长生有140名毕业生,80%以上考入了中大、华工、华师、广工等大学,2008届的童炜还考取了北京大学。唐德超、叶伟超、李智朗、石鸿俊等则加入了广州恒大俱乐部。此外,林睿、肖智钊、伍兆成、杨观宇等特长生,本科毕业后均获得了免试读研的机会。   突破教体瓶颈,不能“唯分是举”   拥有40年教学和足球培训经验的刘冠强认为:“体教结合”应该是“教体结合”,“”在前“”在后,教育主导,体育互补。   “我之前去德国调研校园足球,他们规定学生下午四点放学后就可以去踢球,如果给学生布置作业是违规的,我们目前能这样做吗?”现在体育特长生取消高考加分,但又要大力发展校园足球,这显然是个矛盾。   窘境如何突破?刘冠强希望,教育本身要改革。分数不是不重要,但单纯以分数高低来衡量学生的好坏,校园足球很难发展,“如果不以分数论英雄,而以特色人才为参考标准,校园足球才能真正红火起来”。   “圈养精英”行不通,足球必须回校园   2011年,恒大夺得中超冠军时,其预备队有10多个五中的学生,但现在已经基本离队。“他们当时基本被圈起来集训,踢球没能更进一步,加上远离校园,落下的功课太多,升学已无望,这些教训太沉重。”说起这些,刘冠强有些痛心,“所以,足球一定要回归校园”。   他表示,市足协在全市的学校选苗子、组织队伍到外地参赛,集训完全可以是走训制,打完比赛就各自返校继续读书。如果学生想进一步提高的,可以自行去一些业余俱乐部加强训练。“特别是小时候不能走精英培训这条路,在校园里多学文化知识,踢球才会有灵性。”   刘冠强说:“我始终相信,学好文化课,踢球肯定会进步,组队打比赛才能有战斗力。”        羊城晚报记者  陈泳强
2019全国象棋男子甲级联赛在惠州大亚湾举行
  2019全国象棋男子甲级联赛5月26日在广东惠体育局
梅州大胆实践打造“足球特区”
  广东梅州是我国著名的“足球之乡”,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