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富二代” 硕士卖小吃
新华网重庆7月2日电(记者牟旭陈键兴)“北大硕士卖米粉”在网上一夕爆红,无独有偶,台湾成功大学企业管理硕士戴崇轩在山城重庆的台湾小吃生意也做得有滋有味、红红火火。
1984年出生在古城台南的戴崇轩,作为台湾“文蛤大王”之子,又毕业于名校,本可顺理成章地继承家业,或在岛内谋一份薪资优厚的体面工作,但这位“富二代”却毅然选择远离故土,到举目无亲的大陆西部白手起家。
大学毕业前,戴崇轩从未到过大陆。2010年,他随长辈到重庆参加“台湾周”活动。“那次考察中,重庆人的消费实力让我大吃一惊,一份套餐卖25元,很多人想都不想就点了。”他说。
短短几天时间,小戴自认发现了一片“商业蓝海”:展会上的台湾小吃柜台前顾客络绎不绝,但重庆几个繁华的商业中心却鲜有台湾小吃店。
隔年3月,戴崇轩怀揣大约15万元创业资金再到重庆,租下一个仅有7平方米的店面,开起了“我爱台妹”小吃店。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问题接踵而至,小店一天的营业额才70多元,成本却超过200元。“原因应该是水土不服吧,起先我只卖饮料,缺乏特色。”他说。
为了节约每一分钱,戴崇轩坐公共汽车去批发市场采购,每次要扛100多斤的货物。因为没钱租仓库,他租住的房子里的冰箱里塞满了各种原料。即便如此,持续亏损还是几乎耗尽戴崇轩全部积蓄和来自父亲的资助,不仅创业梦想难以为继,连生活都跌入谷底,从小生活优渥的他一度窘迫到身上只有200元。
所幸的是,小戴的女友是重庆人。“要感谢她的父亲借给我1万8千元钱,帮我渡过了难关。”危机暂时缓解,脑子灵光的戴崇轩很快调整经营策略,引入了更多的台湾小吃。为此,他专门回台湾找师傅学艺,回到重庆后坚持从台湾进口主要的原材料。
“ 甜不辣 的旗鱼浆和盐酥鸡的腌料等都从台湾来,这样才能有传统的口感。”有原则,但不拘泥,小戴深知台湾美食的最大特色是善于因地制宜地进行改良。“我爱台妹”小吃店生意成功“逆袭”,关键在于让重庆人最爱的辣椒与台湾美食实现了“互补双赢”。
“我在料里混合台湾的鸡心辣椒和重庆的本地辣椒,特殊的香辣味果然适应了重庆人的口味。”200元,500元,1500元……“我爱台妹”第一家店的日营业额迅速增长,现已达到3000元。
在实施连锁经营后,寻求加盟者不断上门,小戴的生意“形势一片大好”。“我爱台妹”小吃店在重庆已经开到了8家,“小清新”的台湾美食在“重口味”的重庆成功打开了市场。
入乡随俗,是小戴老板重要的生意经之一,也是他在大陆生活的成功之道。几年下来,戴崇轩学会了说重庆方言,甚至能辨识出不同火锅店的味道,形成了自己的“火锅偏好”。
曾有台湾媒体报道过戴崇轩的创业故事,让他的几个同学萌生了一同发展的想法。“因为不适应重庆的生活,他们没来几天就都走了。”他说,“台湾人来大陆创业,必须很拼,才能做出特色。年轻人要敢闯,看好了就要立刻行动!”
“如果我在台湾能开100家店的话,在重庆就能开200家。”戴崇轩坦言,小吃店只是创业的起点,大陆广阔的市场让他对未来的事业还有更大的规划。“这里,才装得下我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