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莲都偏爱菊,此花开在惠农心
2010年,王国荣一家为了盖新房,欠下了10万多元债务,心里开心的同时又忧虑重重;五年过去,他和妻子足不出村,却还清了债务,69岁的他现在有新房,有存款,见到谁都是乐呵呵地打招呼。
其实不止王国荣一家,他们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是如此。幸福源自于那片菊花地。
王国荣的家在叶平头自然村,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东北部的群山上,村里一共150人左右。由于地处偏僻,产业基础薄弱,村里的年轻人常年在外打工,剩下的都是王国荣一样的留守老人和一些留守儿童。
在“十二五”之前,这个村子里的农民只能靠种水稻为生。
“我家有2亩田,每年种水稻最多收2000斤稻谷,除去成本最后收入连2000块都不到。”王国荣家的情况几乎是全村其他家庭的缩影。
2013年,莲都区政协“牵线”从江西给村里引进了皇菊种植加工项目。在村民们看来,这个项目解决了他们的烦恼,真的让他们富足了。
轩德皇菊的业主通过土地流转,以每亩500元/年的价格从村民手中租到土地,村民们当起了包租公和包租婆。
另外,菊花种植需要大量的人工,村里的老人都去家门口“打工”赚钱。其中,年龄大的快80岁了。
“一年365天,至少280天以上都需要工人打理。”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从正月开始,开田、平整土地、育苗、种植、修剪、除草、施肥……到11月,满山尽带黄金甲时便可以采摘了。
从项目第一天落地,王国荣夫妻俩就开始在菊花基地打工,一年能赚五六万元。“他们夫妻俩是村里最能赚钱的,债早就还清了,现在手里都有余钱了。”前村主任王小荣说。
在“十二五”规划中,国家提出要全面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这个政策在叶平头村真正落实了。
村民付㜭花年纪虽大,但三年如一日在菊花基地打工,这种自食其力的感觉让她看起来特别精神。
目前,皇菊基地在叶平头自然村及周边村庄共流转了300多亩地,打工的村民最多的时候有100多人,少的时候也有30多人。
如今,村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下一步村里将建设大会堂、老年人活动中心等设施满足村民的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