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字当头 能力为要——访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孙力军教授
人物简介
孙力军,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水产食品质量与安全方向负责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首席教师,广东海洋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水产品质量与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湛江市生产环节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预判专家组成员,多级食品学科项目评审专家,省高教职称评审专家,国内外多家学术期刊审稿人。五年来,获得课题立项8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十二五”国家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省教育厅引进人才项目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承担了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广东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各1项以及其它科研项目4项,发表SCI论文6篇、EI论文2篇、国内CSCD论文45篇、学术会议论文14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件,获得授权专利1件;主编统编教材1部、副主编2部、参编1部。
科研成功 “做”字当头孙力军教授是我校食品科学学科的学术带头人,2008年加盟学校以来,致力于科研团队建设和青年科研工作的带动,很快在水产品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和毒素的风险评估及绿色控制研究方向上形成了一定的团队优势,先后拿下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绩令人瞩目。
谈及成功之道,孙教授只有一句很朴实的话:关键是跟大家一块做起来,并且坚持做下去。他告诉我们,每天泡在实验室中,不停的测试着各种各样的数据,不断的重复着实验步骤,的确很辛苦,很单调,但是只有不停地做,不断地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才有可能逐渐接近成功。何况,所谓苦乐年华,苦中有乐,乐中有苦,谁也分它不开;先苦后乐,先乐后苦,唯人选择而已。孙教授强调,科研工作要做下去,还要“接地气”,直接为社会服务,从社会需要中汲取科研工作的动力。目前,孙教授的团队,除了承担国家级和省级课题,还同时与校外生物公司合作,为市场研发新产品。
能力为要 善学乃得作为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授课老师,孙教授对人才培养有着自己的体会和见解。在他看来,“授业”最重要的是培养能力;知识只是一个载体,能力才是适应现代社会的“钥匙”。孙教授发现,无论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在新知识、新领域面前,刚开始总会有些迷茫,不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能做些什么。他认为此时老师所要做的就是创造一切条件引导学生走进实验室,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渐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孙教授认为,学习有五个层次,即“五道”。第一层是“知道”,就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了解掌握;第二层是“悟道”,这一境界是知道递进了一层,用心感知,探求本质;第三层是“践道”,将悟道的知识带入实践,指导实践,检验其正确与否;第四层是“传道”,将已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知教授于他人,这样的传承使自身得以升华,知识得以更加丰富;最后一层,“得道”,如此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知识便如同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不可分割,这便是能力。
孙教授让研一的学生们查文献,找课题,了解所选课题的行业价值、研究价值及其存在的问题,这样研一就完成了开题。接下来就是根据研究目的选择研究方案,寻找最合适的研究路径,这也是整个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因为接下来两年的努力,只是为了验证这一选择。此外,孙教授还鼓励学生们多看些本专业以外的书籍,尤其是文史类的。他感叹道,理科生整日与实验为伴,太过枯燥与乏味,而读书既可以调节身心,同时书中蕴含的道理也会给人以启迪。
教书育人 帮心为上孙教授对年轻人的引导不单在学业方面,在“三观”的引导方面也颇有自己的心得。他希望他们不论在哪里,不论做什么,都要听从内心的召唤,对自己喜欢的事物保持最初的本心,摒除成败杂念,顺其自然,无愧于心就好。比如,对自己的有些“叛逆”的儿子,孙教授就不是责备他,而是选择与他做朋友,以青春的心态去倾听他的心声,试着去理解年轻人的思维、引导年轻人的行为。有时他甚至对儿子的青春叛逆不无欣赏:叛逆说明年轻人开始学会独立思考,开始初步形成“三观”了。他强调,这个时候,只需稍加引导,年轻人就会培养起自己符合当下时代的观念,学会明辨人生的是非与方向。
(新闻主编:张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