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不动产登记电子化领跑全国
今日(9月24日),东莞市民服务中心政务大厅的不动产公积金业务区正在试运行,将于10月初正式对外开放。
不动产登记与企业贷款、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近两个月来,东莞在房产预售登记环节全国率先实现全程电子化,推动“不动产+金融”“不动产+水电气网”等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和社会服务,获得显著成效。
房产预售登记环节全国率先实现全程电子化
今年7月初,东莞东坑镇一房地产项目开售,销售额5亿多元。按以往不动产交易登记的流程,从业主办理不动产登记,到房地产公司回款,整个过程需要半年。而7月1日,东莞不动产登记在线申请系统上线,这家房地产公司成为首批“尝鲜”的企业,仅仅半个月,公司销售额回款就超过95%。
东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副主任谢晓明介绍,为彻底解决“市+镇”二级审核特殊架构产生的不动产交易登记环节多、重复审核、跑动频繁等企业群众长期诟病的痛点堵点,该中心借助电子印章、人脸识别、电子签名等技术,攻克全程电子化审批“卡脖子”问题,实现从网签合同开始,到审核发证由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统一办理、全程网办、免交纸质材料,真正实现“互联网+不动产登记”。
今年7月,东莞市不动产登记在线申请系统(即“虚拟窗口”)和商品房网上预(销)售备案电子签章系统正式投运,东莞市房地产开发企业、银行及业主可通过在线申请系统“刷脸”注册,申请办理不动产交易登记业务,通过电子签章系统在线签章签名,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通过数据共享获取维修资金票据、银行进账、契税缴纳、企业营业执照等相关证明材料,免交纸质及扫描材料,审核完成后颁发不动产电子证照,实现企业群众办事“零跑腿”。
通过这项改革,群众买房时的签约、备案、按揭、抵押,过去总流程需要花一两个月时间,如今压缩到1个工作日,最快只需50分钟;预购商品房(抵押权)预告登记业务的办结时限,由3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商品房买卖合同登记备案业务由线下20个工作日办结,提升为线上即时办结。
谢晓明说:“我们是全国率先在房产预售登记环节实现全程电子化的。这项改革成果花落东莞,主要因为我们改革的前瞻性。”今年4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修正,取消了电子签名不能用于不动产登记的规定。而早在去年底,东莞就已预测到这一政策走向,开始搭建全程电子化审核的网络平台。
资料图
数据互联共享 部门联动联办
今日下午,深圳宝安区的张女士来到东莞市民服务中心的不动产权登记服务大厅,办理不动产权证。她原来担心,要是当天办不好证件,就不能回深圳了。没想到,一个多小时后,服务人员面带微笑地将不动产权证递到她手里。张女士说:“这里宽敞明亮,整洁舒适,办证快捷,服务态度也非常好,让人对东莞的印象更好了!”
东莞之所以能实现不动产权证快速办理,源于深化数据互联共享,实现部门联动联办。
谢晓明介绍,数据互联共享是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的先决条件,也是制约不动产登记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的瓶颈。
东莞注重加强部门沟通协调,打破数据壁垒,实现部门数据共享、业务联办。例如,推进“互联网+房税一体”,推动不动产权登记中心与税务部门的系统对接和并联审批。业主在办理二手商品房转移登记时,可一并提交税务登记资料,在后台实现两项业务一次性办结。业主只需跑一次不动产登记窗口即可办妥。
“这说起来简单,其实是个非常艰难的过程。”谢晓明说,“构建一个完善的大数据系统,需要对接多个部门的数据,操作极为困难。好在东莞市委市政府、东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大力支持,全市一盘棋,相关工作才取得良好成效。”
“不动产+”全面开花 优化营商环境和社会服务
在东莞,不动产抵押登记,已经不仅仅是“办证”这么简单,而是以之为引领,“不动产+”全面开花,成为优化营商环境和社会服务的重要手段。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中心,东莞制造业企业的融资需求非常强烈。该市推进“不动产登记+金融服务”制度。开发不动产登记平台与银行业务系统间的数据接口,实现不动产登记系统与银行业务系统的信息共享、在线审核,通过核准后,向银行颁发不动产登记证明电子证照。企业群众只需跑一趟银行,商定办理抵押业务,慢则1个工作日、最快1个小时内即可完成二手商品房抵押登记,比传统模式节省5个工作日以上。谢晓明说:“企业贷款更简单快捷,对东莞营商环境是非常大的促进。”
目前,东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已与东莞银行、招商银行、工商银行、民生银行4家银行进行了业务对接,并与今年8月20日,在东莞银行运行升级版的“不动产登记+金融服务”,年底前可落实17家银行约1800个便民服务网点。
东莞还突出电子证照应用,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协同电力、供水、供气等民生单位,推行二手商品房“不动产登记+水电气网”联动办理。业主在办理二手房过户的同时,可同时申请办理水、电、气、网过户业务,整个过程“一次办妥”,有效避免群众多头跑,降低办事成本。目前“不动产登记+供电过户”已完成,下一步将推广至水、气、网等民生服务领域。
全媒体记者 朱珍珍 尹金钟/文
编辑 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