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如何迎难而上?
东莞一所实验小学,学生正在课堂上互动。南方日报记者 孙俊杰摄
“东莞能为更多人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这对地方 经济 有着积极带动力。”作为东莞百年公办名校的校长,东莞中学校长黄灿明有着深刻体会。
优秀人才是东莞未来发展的关键支撑。
当下东莞,对高端产业、优秀人才的深度承接,以教育为代表的社会公共服务,成为提升营商环境最为关键的要素之一。
●策划/统筹:王慧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王慧 陈志强 黄少宏 何明强 见习记者 吴珂
布局教育资源 提高公共服务供给
去年到今年,东莞临深片区最火热的词是“楼市”。就塘厦镇而言,今年上半年,塘厦固定资产增长方面,房地产拉动较大,占到74.9%。
看临深片区,只盯着房价,难免狭隘。更应该看到这场消费运动背后的规律——人口流动绝非偶然。
一些流动性较强的人才或许从深圳和东莞的“双城记”中,逐渐感受到东莞宜居的环境优势,然后选择留在东莞。而这当中,教育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现在目前塘厦房地产销售所带来的学位压力还没有释放出来,来这里买房住的,大多是深圳客,他们中的大部分还是选择让孩子在深圳读书。有的子女还没到读书年龄,可能两三年后,这一部分需求会释放出来,到时候就会要求解决学位问题。”塘厦镇教育局局长万继武说。
显然,塘厦镇已经开始关注到深圳外溢人口带来的教育挑战。
“今年,塘厦三小扩班,明年塘厦二小扩班。”万继武说。
塘厦镇还是东莞最早开始向民办学校购买学位的镇街,学位压力可见一斑。万继武告诉记者,接下来还会新建3个公办学校。
以长安为例,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长安常住人口66.2万,其中户籍人口4.8万。2015年,长安镇实现生产总值超400亿元,增长11.1%。长安本地人口与外来人口“倒挂”现象严重,公共服务供给相对滞后,其中,教育资源供给表现尤为突出。
面对稀缺的公共教育资源,长安镇从2015年起,计划用5年投入10亿元以上,对全镇公办学校进行扩建,同时规划建设新长安中学和外国语学校,预计5年内可以新增5000个公办学位,以此解决外来人口子女上学难问题。
一位教育观察人士表示,深圳高端产业转移和人口外溢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在这个过程中,东莞应该扮演更积极的角色。能否进行深度的承接,关键还要看东莞自身的创新能力、资本和人才优势。更高水平的教育资源对人才流入将产生积极影响,这将倒逼东莞提升教育的创新性。
优化企业人才子女入学机制
华为的入迁,让松山湖(生态园)备受关注。未来两年,华为终端将带来数万名高端研发人员,面对如此集中的就学高峰,松山湖教育局表示,对华为员工子女到园区就读中小学试行优先安排。
有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顾虑,一位不愿具名的园区企业负责人说,他们的一些企业朋友担心松山湖的就学指标不够。面对并不算宽裕的园区优质教育资源,如何解决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僧多粥少的矛盾?
对此,松山湖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园区招生政策是面向园区所有企业人才,采取一样的条件和标准。未来,园区将建设更多优质学校,服务园区企业人才子女。
“首先将加大教育投入,加强优质教育培育。未来5年,园区规划新建或扩建5所中小学,5所以上幼儿园。”这位负责人表示,为了满足高端人才对国际教育的需求,松山湖也正在筹备1所国际学校,计划2019年建成投用。
自2013年企业人才子女入学政策实施以来,东莞提供给企业人才子女入学的学位逐年增多,从2013年的3657个增加到2016年的5401个。
高新技术企业东莞市博拓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今年获得了1个高新企业子女入学名额。行政财务总监陈艾芷告诉记者,在频繁跟员工接触、沟通的时候,我们发现企业子女入学政策还有很多改进空间。“手续还可以更加便利、名额可以更多一点。如今二孩政策放开了,很多员工有计划生二孩,届时学位需要将激增。”陈艾芷说。
陈艾芷坦言,现在大多数是技术性高级人才,他们拥有丰富经验和娴熟的技术创新能力,但他们的流动性非常高,有入学指标,可让这些高级人才愿意扎根东莞。
东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负责人说,接下来将完善企业人才子女入学政策的受理服务和学位分配机制。一直以来,都是以企业人才所在地为标准分配指标,比如长安企业只能拿到长安镇学校的入学指标,但如果企业员工居住在南城,这个入学指标就很不实用了,甚至会造成指标浪费。完善后,将以企业所在地和员工居住地为标准进行学位分配。
“这样不仅解决了来莞人才的后顾之忧,也能规范企业人才子女入学机制,引导教育建设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这位负责人说。
1 东莞教育规模
2015年东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506所,其中小学327所,初中179所,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共约93万人,其中小学在校生约72万人,初中在校生约21万人。
东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规模巨大,其中义务教育阶段非本地户籍在校生约76万人,是本地户籍在校生人数的4.5倍,是全省地级市非户籍生最多的城市。
2 企业人才子女入学学位
2013年4月企业人才子女入学政策实施以来,东莞提供企业人才子女入学的学位逐年增多,2013年—2016年每年为企业人才子女提供的学位数分别为3657、3940、4183、5401。
3 东莞教育未来集团化发展的五种模式
名校委托管理,参照东莞中学委托管理南城中学的模式,选取本市传统品牌公办学校,委托其以“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管理本市办学质量相对薄弱学校
名校办公校、名校办民校,引进省内外高校和优质名校来莞合作举办公办学校或民办学校
优质民办学校集团发展,实现专业化经营和教育质量的系统管理,鼓励更多民办学校集团化办学
“名校 名企”办学模式,支持优质名校与名优企业强强联合,如华为公司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办学
鼓励国际知名教育机构(集团)来莞 投资 ,推进多形式多层次国际合作办学
■对话
东莞市教育局局长梁凤鸣:
探索新型办学模式
优化教育资源供给
南方日报:从全市的基础教育资源分布看,未来东莞在建设新学校方面的空间资源大吗?
梁凤鸣:“十二五”期间,义务教育阶段非户籍学生每年增加3万—5万。那么,很多人就会问,未来几年东莞学生人数究竟是增长还是减少呢?这是很关键的问题,所作出的回答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全市教育的宏观思路和布局。对此,我们有两个基本的判断:
首先,对教育资源的需求,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东莞增长趋势还会继续。并且,留在东莞读书的学生,他们父母的素质会越来越高,对小孩入读优质学校的期盼会更加强烈,所以适度扩充教育资源,提前谋划教育布局,迫在眉睫,如果现在不考虑、不布局,将来就会非常被动;
其次,东莞实际情况是,全市土地开发,已经突破总面积的43%,这是很高的比例,很快就要接近底线。一方面要增加教育资源,一方面土地资源又相当有限,确实是非常大的难题。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有限的资源里,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我们的目标是,迅速优化存量,提高增量供给效率。
南方日报:从人口增长、产业升级和城镇化进程等方面看,最迫切需要加大教育资源配置的区域有哪些?
梁凤鸣:我们在前期做了全市教育资源分布的总体预测,综合考虑户籍人口增长、城镇化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预测到2020年,我们需要新建300多所幼儿园、50-60所中小学。
这是全市层面的总体数据,我们规划和整合教育资源的思路要更科学、更细化,应该对每个镇街的教育资源布局,有清楚的指导意见。我们现正在联合专业的大数据研究机构,根据每个镇街产业、人口等实际情况,用数学模型对未来学位需求进行预测,争取在今年年底能拿出结果。
对于经济总量较大,尤其是纳税大企业、大型骨干企业和招商引资重大项目集中、优质教育需求强烈的镇街,如虎门、长安、松山湖等,随着大项目落地,高级人才导入,对就近入学的优质义务教育资源需求肯定强烈。为此,我们要加大优质品牌教育资源配置力度,支持和鼓励他们先行开展教育品牌集团化、专业化探索。而对于高中、中职这些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可以适当分散布局。
提升初中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南方日报:近期,广州、深圳均抛出强有力的教育资源供给。在这样的背景下,东莞会有哪些积极举措和创新计划?
梁凤鸣: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就近入学,区域经济要发展,肯定需要在周边配套相应的公共教育资源。一座城市的发展,也会因为优质的教育,吸引更多人才。为此,我们也会在增加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上尝试多样化的方式,做出更多大胆的改革和探索,如新建、扩建公办学校,增加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同时还可通过改建等方式建设学校。只要符合相关政策规定,满足办学条件和要求,保证教学质量,我们都加以支持。
此外,东莞也将在办学模式改革上积极探索,我们现已推了“公办托管公办”“公办托管民办”帮扶机制,待未来条件成熟也可以尝试用“民办托管公办”。
同时,我们也正在探索新型公办学校办学模式。比如支持大企业、 基金 会或机构等办“政府特许学校”。这种学校的性质是公办,学生入读免费,教学团队由企业来引入和管理。将来在办学模式的创新上,完全可以把更多资源融合起来。
尽管东莞教育目前有比较好的基础,但绝不能沾沾自喜。事实上,我们自感压力还是蛮大的。从中长期来看,要在广州和深圳之间创造自己的优势,还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大力提升初中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现在一个镇就是一到两所初中,核心人才的交流和选拔面比较窄,教研指导力量不是很充分。我们将会从机制体制上做一些设计,大力提升初中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用开放思维推进集团化办学
南方日报:东莞中学托管南城中学是不是释放出东莞集团化办学信号?您怎样看待教育品牌集团化?
梁凤鸣:东莞中学托管南城中学,的确是东莞集团化办学第一步。像东莞中学南城学校,如果成功了,东莞中学还可以托管ABC其他中学,这整个的运作模式就是集团化。名校有那么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以辐射带动,可以为周边百姓提供更好的服务,何乐而不为呢?
也有人质疑东莞中学抽调一些资源去帮扶南城学校,会不会影响自身办学,我觉得教育办学思维应该与时俱进,更要有开放的眼光。如果一个学校可以不断地输出人才、经验和文化,这个单位本身就在发展。
此外,这种集团化办学,对政府也有好处,优质资源布局可以在政府引导下实现科学化。原本不那么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优质学校的委托管理,一下就带动起来了。
我们还会鼓励本地优质民办学校集团化办学;同时引进省内外优质的教育机构,到东莞来开设学校。
南方日报:华为在松山湖的大体量进驻,我们会不会为华为量身定做个性化的基础教育服务?
梁凤鸣:优质大型企业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大,也很愿意办教育。一方面,当地政府要想方设法,通过新建、扩建公办学校、购买学位等方式提供优质学位。另外,也可以探索一些新模式。比如华为对接了很多国内甚至是国外教育机构,掌握了很多资源。能不能通过用“名校名企”的方式,合作来办公办学校,政府按生均培养成本投入呢?这也是值得研究的一种思路。
此外,随着东莞国际化水平越来越高,我们也正在探索、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展国际化办学,不断丰富东莞的教育结构,满足各类群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视点
东莞市委党校副教授袁敦卫:
集团化办学是教育发展趋势
近年来,东莞在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方面采取了不少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我们也要看到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之间发展不均衡的矛盾依旧突出。
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投入水平不同,公办学校由公共财政负责统筹,资金投入的连贯性能够保证教育的持续发展。而民办教育具有产业特征,各地经济发展状况、招生情况等都影响到了民办教育的质量。
东莞公办学校的抱团发展已经初见成效,通过管理模式、教育理念的输出,区域间公办学校的教学水平将会有很大提高。但民办教育也需要集团化发展,通过打造一批本土优质教育品牌,能更好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提升本土教育实力。
高素质人才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以及教育投入水平,将直接影响当地的教育发展。而随着东莞在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东莞产业转型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提升,东莞教育将获得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