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十二五”时期27项指数改善 质量效益指标表现抢眼
近日,由东莞市统计局对“十二五”时期东莞 经济 监测情况进行分析并形成的《“十二五”东莞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监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对外发布。报告显示,在全部34项监测指标中,有27项指数改善,约占总指标量的80%。
有专家指出,指标数据的大范围改善,有力证明了东莞经济增长质量和转型升级成效总体向好,同时也印证了东莞调结构、转方式见机早、决心大、力度强,在经济转型升级方面赢得了先机。
质量效益指标表现抢眼
《报告》显示,改善的27个指数,主要反映在质量效益、产业结构、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民生和环境等方面。特别是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科技东莞”“机器换人”等政策以来,东莞2015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比2010年增长33.1%。5年来,东莞经济质量效益显著增强,主要表现在全社会劳动生产率趋势总体上升、土地产出率(地均GDP)持续提高,增加值率止跌回升,单位GDP能耗不断降低,企业效益保持较好水平。东莞市统计局表示,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指数的改善,表明东莞的质量效益有了可喜的变化。
在土地产出率(GDP与建设用地面积之比)方面,东莞全市土地产出率由2010年的40119万元/平方公里,逐年提高到2015年的53880万元/平方公里。这一数据的逐年提升,说明东莞实施土地使用集约化发展政策、整合用地取得了较好成效,为东莞引进高新技术产业、重大项目以及发展第三产业等连片规模用地提供了坚实保障,为东莞产业发展进一步拓展了空间,注入了活力。
同样,东莞产业结构优化程度也较为明显。整体看,5年来,东莞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出口结构、城乡结构、内外销结构等方面不断改善。产业结构从2010年的0.4:51.2:48.4,逐步调整为2015年的0.3:46.3:53.4,即由原来的“二三一”结构转变为“三二一”结构,其中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提高了5个百分点。
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增强
东莞发展在2015年从稳步迈进爬坡越坎阶段进入了增长速度的换挡期,取得了产业升级的辉煌成果。
在创新驱动力领域,东莞以四新经济、新型研发机构、“机器换人”等为抓手,增强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成功获得最具成长性创新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支持创新驱动的政策组合拳不断打出,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行动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筑巢育凤”计划,出台创新驱动“1+N”扶持政策,创办创新驱动讲习所。
东莞持续在创新驱动方面的发力,使得2015年东莞有省级创新科研团队数达26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数6家。从科技创新投入看,东莞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持续增加,R&D经费占GDP的比例从2010年的1.22%逐年提高到2014年的2.16%,2015年预计达到2.3%,连续5年稳步提升;从创新成果看,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2015年的9.27件/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均位居全省地级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