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取法“环保警察” 重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2013年9月26日,执法人员查处虎门一家非法偷排污水的电镀厂。图为工作人员在污水偷排口取样。(记者 杨泽彬 摄)
东莞或成立“环保警察”的消息引起各界广泛关注;“环保警察”及时介入侦办工作,第一时间制止环境污染行为,对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意义重大
东莞时间网讯 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日渐严厉的今天,如何让“钢牙”咬得下去,成为打击环境犯罪迫切需要解决的命题。从“环保法庭”到“环保警察”,东莞环保部门关于增强环境执法力度的诉求,既凸显了我市环境保护面临的巨大压力,也为行政、司法机关在加强打击环境犯罪上的衔接,提供了切入点。
在对环境容量的需求日益紧迫的现实情况下,取法“环保警察”,加强环境违法案件打击处理力度,值得期待。
尴尬的“游击战”
“无牌无证的小电镀厂们打‘游击’,让我们很‘头疼’”。6月,黄江、中堂等地小电镀厂排污事件,接连被媒体曝光,市环保局环境监察分局的工作人员坦言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数据显示,今年我市移送公安机关的19宗涉嫌环境犯罪的案件中,小作坊、小企业就有12家,占了63.2%。
以黄江被曝光的小电镀厂为例,举报人称,该厂原本在黄江镇社贝村偷排被查处,为了逃避罚款,搬迁到了田美村。而就在被曝光后,当地环保部门介入处理后,老板开着大货车,将设备、原材料、成品及半成品,一股脑儿地全部搬走了。为此,媒体轮番“轰炸”,评说当地环保部门不作为,“放走了”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的责任人,并搬出了今年实施的新《环保法》。
为何已经被查处的小电镀厂,能如此轻易转移?研读新《环保法》可以发现,虽然给环保部门以查封扣押等多项手段,但只能对产生环境污染的正在生产的设备进行查封扣押,当晚查处时企业并没有生产,所以不能进行现场查封,使不法之徒乘机转移了生产设备。
同时环保部门表示,查处时由于厂区大门紧闭,环保执法人员无权破门进入检查,只能在工业园的总排放口进行采水样化验。“打击环境污染行为,是环保部门的一大重要职责,但执法人员连门都进不了,不能不说是件很尴尬的事情。”一位网友在新闻跟帖中评价道。
事实上,我市环保部门面临的这类尴尬由来已久。2013年,“两高”司法解释出台后,东莞首宗环境染污入刑案件的查处,采取了第一时间与公安部门联合执法,才及时控制了相关责任人。该案之后,东莞鲜有环境违法案件过堂的消息。而通过法院对大量环境违法行政处罚进行强制执行,也是近年来我市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经常采用的举措。
记者了解到,目前无牌电镀企业已经成为我市的一大顽疾。今年以来,市环保部门共查处无牌电镀厂60多家,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强制手段,环保部门在查处过程中对多数无牌电镀企业有可能无法第一时间控制相关责任人,如果不能保证顺利完成笔录制作等调查取证工作,也会造成相关责任人逃脱刑事责任。
上周,东莞或成立“环保警察”的消息不胫而走,立即引起各界广泛关注。长期关注东莞环保执法的人士指出,如果“环保警察”及时介入侦办工作,警察自身的职业优势将能够直接、第一时间制止此类环境污染行为,并通过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刑事处罚,根治其以往采取打“游击战”等方式逃避环保部门监管的问题,意义非常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