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妇联凝心聚力谋改革 夯实基础筑根基
东莞市常住人口834.35万人,其中女性377万人;党政群机关、企事业单位妇女组织全覆盖,“两新”妇委会294个,“两新”妇联2个;吸引和联系已注册社会组织310家,其中培育孵化已注册社会组织53家;创建“妇女之家”663个,其中省级示范点62个,市级97个。镇街(园区)妇联主席100%由党政人大班子成员担任,村(社区)妇联主席均进入“两委”班子;镇街、村(社区)两级妇联配备专兼职副主席1196名,执委9872名,其中非莞籍执委1197名。全市妇联系统共有社工144名,巾帼志愿组织725个,建立“莞邑姐妹朋友圈”1624个。2015年10月至2018年5月,全国、省市媒体相关报道116篇(条)。
一、采取“多元化”方式,筑牢妇联工作力量
一是“专兼挂”配齐班子。市妇联采取“专兼挂”相结合充实领导班子,配备1名新莞人专职副主席,从外来务工人员中公选优秀人才进市妇联领导班子;选配1名挂职副主席、2名兼职副主席方案,已报市委批准,待批准后,市妇联将有专职领导班子一正三副、一位挂职副主席、六位兼职副主席,结构更加优化;各镇街、村(社区)妇联也通过“专兼职”配齐配强领导班子。二是广吸纳壮大力量。4名中层挂职干部于2017年9月全部到位。完成镇街、村(社区)两级妇联兼职副主席和市、镇街、村(社区)三级妇联执委扩容工作,激发了工作新活力。如市女企业家协会、联合会、商会三家女企业家组织的会长被吸纳市妇联执委后,带领会员筹集妇女儿童发展基金300多万;麻涌镇妇联兼职副主席、中大创客坊负责人王玉婵利用自身优势,扶持98名妇女创业,带动200多名妇女就业;石碣镇袁崇焕小学语文老师刘敬云当选涌口村妇联兼职副主席后带领本村妇女成立辣妈舞蹈队,得到村民的高度好评。三是提素质增强本领。制定《关于全面加强妇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方案》,形成分级分类的全市妇干培训机制;每年举办1期镇街妇联主席培训班,1-2期基层妇联干部培训班,4期女性讲坛等;推动中层女干部培训班纳入市委党校主体班次。 四是转作风激活队伍。建立《妇联机关干部“每月下基层工作周”制度》等5项制度,制度化、常态化推动各级妇联干部走进妇女群众,倾听妇女心声。
二、瞄准“广覆盖”目标,夯实妇联工作基础
一是持续推进镇街妇联区域化建设。32个镇街妇联普遍建立妇联主席轮值等制度,构建“一张网”组织体系,创新亮点频出。常平镇妇联建立网格化分级管理制度,组建“镇妇联+片区+村(社区)妇联+妇女小组”四级网格,构建妇联工作“镇中有网,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负其责”的阶梯式组织管理格局,1-5月累计开展活动186场次,收集妇情82条,解决率达92%。沙田镇妇联将镇区划分四大片,建立区域化特色工作制度,按照“一片区一项目一主题一特色”要求,各自片区都打造出了自己独特的品牌。大朗镇妇联通过建立《镇妇联执委常任制》,举办活动42场次,参加群众超过12000人次,走访家庭465户,慰问困难家庭259户,让广大妇女群众感受到“妇联随时在身边”。二是加快新领域新阶层妇联组织建设。做到“三主动”,主动协调,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率先开展异地商会积分制管理工作中,将妇建融入对异地商会积分制考核;与市民政局联合制定《关于加强我市女性社会组织管理的通知》;将“两新”妇建纳入市委组织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工作制度》等。主动跟进,帮助条件成熟“两新”组织建立妇委会,推进创业孵化园区、专业市场、行业协会等新领域灵活建组织,推动条件成熟的“两新”妇委会升级为妇联。如在市电线电缆行业协会、旗袍协会等成立妇委会;将毛织贸易中心妇委会、天安数码城妇委会升级为妇联;横沥镇建立出租屋二手房东妇委会、个体工商户妇委会等。主动服务,印制宣传折页2万份,指导建立完善工作制度。三是注重引导“自组织”快速发展。注重引导女企业家组织、各类妇女联谊会和广场舞组织等快速发展,加强培育成社会组织。如常平镇妇联集结民间健康运动团体小组,成立39个特色草根社团,于2012年注册为常平镇家庭文化协会,目前有700多名会员分布在33个村(社区)里。茶山镇寒溪水村“妇女之家”于2016年6月正式注册“东莞市茶山寒溪水心悦妇女儿童服务中心”社会组织。沙田镇䲞沙花园社区“妇女之家”成功孵化妇女莞草编织合作社等10个社会组织。
三、打好“组合拳”模式,实现服务载体开放多元
一是强化实体“妇女之家”建设。“建”好“家”,鼓励巾帼创业示范基地和妇女创业就业孵化平台建“家”22个;与市房产管理局在全市居民楼盘(小区)中联建“妇女之家”,计划到2020年底达到全市居民楼盘(小区)“妇女之家”全覆盖;探索“妇女微家”建设,如东城花园新村社区妇联针对58栋无物业管理的居民楼,成立29个“妇女微家”,组建“楼栋妇女小组长+楼道长+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微宣传33场,微调解200多次,社区事务座谈会27场,微活动29场。“管”好“家”,制定《基层妇联系列工作制度》,完善《“妇女之家”示范点工作手册》,规范“管家”标准。5月,市妇联开展“妇女之家”交叉评估检查,发掘亮点,弥补不足。“用”好“家”,构建“妇干+社工+巾帼志愿者”的多元服务力量;实施“金点子”项目擦亮品牌,市妇联从2015年8月开始,开展了8期“妇女之家”“金点子”系列项目,累计服务68万人次。二是推进网上“妇女之家”建设。打造以一网(东莞女性网)、双微(“莞邑巾帼”、“东莞女性”)和一号(妇女热线12338)为引领,129个各级妇联网站和新媒体平台与“莞邑姐妹朋友圈”组成网上“妇女之家”大平台,构建“网宣员+网评员+巾帼网络文明志愿者”工作队伍,创新开展最美家庭等网络评选展示活动,网络直播“妇女创业集市”等,让广大妇女群众不出门,就享受妇联提供的服务。“东莞女性”微信公众号稳居全国地市妇联微信公众号排行榜前列。三是全市推广“妇女代表工作室”。创新妇女代表常任制工作,自2016年9月起,在全市各镇街推广建立“妇女代表工作室”,“线上线下”常态化为妇女群众解难解忧解困,实现服务妇女群众与提升代表履职能力双赢。如石碣镇“妇女代表工作室”设立的“妇女代表统一行动日”活动;麻涌镇妇女代表、德永佳纺织制衣有限公司行政部经理吴世芳,通过每周五进驻“工作室”,认识到“妇女代表”这个身份赋予责任与意义。 目前全市已建“妇女代表工作室”32个,帮助解决妇女群众实际困难249宗,提供咨询辅导等服务2855人次。全国妇联《妇工要情》2018年第18期报道了我市的经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