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文明创建惠民生:全域促提升 成风又化人
近五个月来,全市基层文明建设“补短板 促提升”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图为示范企业的公益宣传(记者 杨泽彬 摄)
长安镇开展文明交通“大拇指”活动
茶山镇超朗村核心价值观主题墙绘
东莞时间网讯 “真的没想到,文明创建惠及到横沥这样的小镇、田头这样的村庄。” 秋日的一个午后,横沥镇田头村村民、“东莞好人”陈日牛发出感慨,几个月来,村里的 卫生 好转了,环境也靓了,日子越过越舒心。走进田头文化街,街道整洁有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随处可见,一股文明、和谐的气息扑面而来。古色古香的逸颐艺舍博物馆,正将曾经旧厂房林立的片区带向产业发展的更高层次。
华丽变身的田头村,是东莞持续、深入加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东莞作为一座勇夺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的城市,一刻也未停止文明创建的脚步。众所周知,东莞有着特殊的城乡结构和人口结构,如何将高标准的文明创建工作延伸到镇村?如何让“文明之花”开遍东莞全域?东莞不断思索、加压、发力。
尤其是最近五个月来,东莞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今年5月13日在莞考察调研讲话精神,积极落实省委对东莞要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要求,深化认识、提高标准,城乡一体化推进、全民共同参与,以雷霆之势、铁腕手段扎实推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补短板、促提升”行动,基层文明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效。
几个月来,全市公益宣传氛围大幅提升,镇容街貌明显改观,示范镇带动效应明显,文明创建引来社会各方积极参与,赢得市民群众广泛好评。这场立足全域的精神文明建设大提升行动,正发生着成风化人的“化学反应”。
文明创建没有终点。全市上下正用实际行动不断砥砺前行,全力推动东莞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
凝聚共识
同一城市 同一标准
努力克服特殊人口结构和城乡结构带来的对基层文明创建思想认识不足、标准要求不高等问题。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一直以来,东莞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 两手硬”,于2008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并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但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特殊的城乡结构和人口结构,东莞精神文明创建存在的重市区、轻镇村等问题,逐渐与中央、省对东莞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要求、与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不相适应。
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率中宣部调研组莅临东莞考察。刘奇葆指出,精神文明创建有助于提升一个城市的品位,丰富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东莞在抓好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要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打造现代化文明城市。
而在此之前不久,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对东莞等四市提出,要立足新常态在更高起点上谋划更高水平发展,下大力气补齐短板,不断提升发展水平,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迈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中央对精神文明创建提出的新要求,对正在谋划更高水平发展的东莞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为东莞打造现代化文明城市指明了方向。一直走在中国城市化进程前列的东莞意识到,要以更高标准、更高水平地推动文明创建工作,并确立了市镇村一体标准,“以市区要求抓镇村、用市民标准育农民”,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镇村文明创建升级,实现全国文明城市标准全市域覆盖。
随即,市委先后多次召开常委会议,要求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文明创建列为重中之重,推动全国文明城市标准覆盖全市域,努力成为中央和省的文明创建范例。
6月8日,市委书记吕业升部署实施文明创建“四大提升工程”和整治提升“十大行动”,要求全市加快补齐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短板,促进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整体提升。一场声势浩大的基层文明创建热潮,自此在全市掀起。
东莞行动
试点先行 标本兼治
大力实施十大行动,动真碰硬、持续用力,迅速扭转基层文明创建的不利局面。
“客观而言,当前我市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都是越拖越难解决的短板问题,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吕业升发出铿锵之音。
共识已经凝聚,号角已经吹响。以市委书记吕业升,市委副书记、市长梁维东分别担任组长和常务副组长的东莞市基层文明建设“补短板、促提升”工作领导小组迅速成立,明确各级各部门“一把手”负责制。市、镇领导带头立下“军令状”,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以问题为导向,东莞迅速出台《东莞市2016年镇(街道)文明创建整治提升百日行动方案》等多份文件,并将文明创建整治提升百日行动的重点工作责任分解成85项具体任务,每项任务都由市分管领导牵头,并设立了直接责任人。
东莞规划出清晰的基层文明创建图谱。以抓 经济 项目的劲头来抓精神文明创建,实施“四大提升工程”(精神文明创建水平提升工程、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提升工程、社会民生建设水平提升工程、市民文明素养提升工程),争取一年半内取得明显成效,并用三个月的时间,集中开展镇街文明创建整治提升“十大行动”,确保取得阶段性成效。明年,继续抓好巩固提升,确保东莞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
在这场明确目标、拉高标杆、动真碰硬、持续用力的“文明创建”热潮中,一场场轰轰烈烈的铁腕整治“战役”打响:
东莞向户外广告、城市“牛皮癣”动刀,开展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等整治,提升公益广告氛围和核心价值观融入,提升城乡规划和基层服务水平,提升市民素质;
东莞坚持试点先行,确定了横沥、茶山和麻涌三个示范镇。横沥镇大力强化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努力抓长效机制促优化提升。茶山镇着眼于常态化管理,把解决重点问题与全面管理相结合。麻涌镇在短时间内迁坟2万座、清淤165万立方米,清理养殖场窝棚16.5万平方米;
东莞高标准培育13类示范点,明确具体建设标准,如制定了文明市场7个大项和23个小项建设标准、示范村建设的“十个一”标准。取得明显成效后,将示范点标准全面推广,形成了以点带面、典型引路的态势;
东莞注重标本兼治,以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取得长效。我市调整镇街领导班子考评办法、建立文明创建问责机制、健全投入保障机制。仅经费保障一块,就调动各方力量组织实施311个500万元以下、总 投资 额超过9.5亿元的文明创建工程;
此外,东莞注重群众参与,掀起全民创建热潮。茶山镇组建5支10人巡防队强化督导,成立百余支志愿服务队参与服务,举行千人骑行活动倡导文明,发动万人齐齐参与创文;横沥镇成立青年突击队、开展“文明创建大家谈”、“不文明行为随手拍”活动;莞城街道开展“文明手环”万人传递活动,最大限度地把群众发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