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水乡建筑将是这样:屋顶带坡 首层骑楼
东莞早已喊出“要再造一个水乡”的口号,究竟要再造一个什么样的水乡呢?在昨天上午举行的东莞市控规委员会2015年第五次会议上,《东莞水乡特色经济发展区城乡风貌管理规定》通过审议,敲定了未来水乡建筑风貌,为“屋顶带坡,首层骑楼”、“浅色底”(白、浅灰、浅黄)、“点缀红”等。考虑到要继承东莞水乡传统建筑特色,要求水乡片“不应大量使用西方古典或异域建筑风格元素,如希腊式罗马柱式、山花墙、拱券、穹顶等”。
水乡片“不应大量使用西方古典元素”
远到以河成街、依河筑屋的江南水乡乌镇,近至以桑基鱼塘著称的岭南古镇南庄,无不拥有自身独特的水乡风貌,而自成水乡一派。“东莞水乡地区的风貌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虽然现在拥有丰富的水岸和广阔的农田,但是传统村落和滨水空间打造不足。”规划汇报方这样说。
此次通过审议的水乡风貌管理规定,对未来东莞水乡片风貌的建筑特色也做出了一定要求。比如在建筑外观上,要求“屋顶带坡,首层骑楼”,这也是东莞乃至岭南建筑风貌的最大特色。在建筑色彩上,也要求要“迎合‘浅色底’(白、浅灰、浅黄)、点缀红”的原则。
在一大片传统肃穆的中式建筑中,突然冒出一栋哥特式建筑的情形,基本上不会在东莞的水乡片出现了。在建筑立面风格,要求继承东莞水乡传统建筑特色,并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相适应,“不应大量使用西方古典或异域建筑风格元素,如希腊式罗马柱式、山花墙、拱券、穹顶等”。
“河涌发黑发臭,风貌也好不到哪去”
“水乡片很多河涌水质不好,有时候发黑发臭,如果是这样的特质,城乡风貌也好不到哪里去。”现场一位委员建议,尽管是对水乡风貌的管理规定,还是建议增加考虑生态修复的内容,尤其是水生态的修复治理。他认为,特别是在水乡片区的滨水地带,非常有必要考虑对水生态的具体修复措施。
对水生态的修复措施,也不仅仅指的是在水岸两旁种植树木等植物,“还要在水系两岸建设类似于生态浮岛的东西,来修复和改善水质。”生态浮岛是一种现在常用的净化水质的手法,相当于在水面上再造了一个绿色小岛或漂浮绿地。
此外,还有委员建议,现在很多城市开始规划建“海绵城市”,东莞也可以借鉴起来,规划一些池塘、地下构筑物,在降雨的时候把雨水蓄起来,减少浪费和洪涝灾害,等到干旱少雨时节,重新利用这些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