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东莞理工学院这7个专业将纳入一本招生!!

18.04.2016  21:19

学校综合排名344位(较2015年进位62名)、理工类排名126位(较2015年进位19名)、2015年学校科研总经费首次突破1亿元、较2014增长36.2%、引进45位高层次人才……

今天(4月18日),东莞市政府召开 新闻 发布会,向社会公布东莞理工学院启动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以来的工作进展清单。东莞市副市长喻丽君出席发布会,并介绍相关情况。

45位高层次人才加盟

2015年9月以来,东莞理工学院共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徐建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和生,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周炳琨等3名双聘院士;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卢秉恒,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志峰等2名特聘教授(院士);引进长江学者2名、中组部“千人计划”专家3名、 IEEE Fellow 1人、学科领军人才7人、学科骨干及博士27人;引进国际知名的组合材料学的发明人、2010年中组部“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为负责人的“先进发光材料在固体照明和新型显示的产业化应用创新研究团队”。

与此同时,东莞理工学院大力挖掘现有师资队伍里的高层次人才,在校内通过严格标准和程序,遴选出校内首批符合高层次人才岗位的18名教师。

11个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东莞理工学院制定出台《东莞理工学院关于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办法》等系列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措施,加快创新服务体系建设;2015年该校科研总经费首次突破亿元,较2014年增长36.2%。

目前,该校成立具有独立法人的事业单位性质的科研实体——科技创新研究院,组建管理服务团队,进驻松山湖大学创新城,首批建设东莞理工学院—西门子智能制造创新中心、3D打印与智能制造研究院、中子散射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环境生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先进飞行器制造技术研究所等11个项目平台;强化与西门子、华为、深圳智汇谷集团、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大连机床集团、北航东莞研究院、横沥镇等对接合作,切实加强科技研发服务平台建设。

2015年9月以来,该校新增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新型研发机构1个、广东高校国际暨港澳台合作创新平台1个。目前该校已累计建设各类省级重点科研平台15个,市级平台21个,位居省内同层同类院校前列;与东莞市政府、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共建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东莞分所。

7个专业纳入一本招生

东莞理工学院校长李琳介绍,学校在学科建设方面,要重点建设5大强势学科专业,这些学科将支撑东莞产业的发展。在专业招生方面,今年停招了3个文科专业。根据学校建设高水平理工大学的要求,首先要保证理工科类招生占比。因此,今年将大量招收理工科学生,占比会达到60以上,今年的招生数总数为5300人左右。

据了解,东莞理工学院7个专业今年起纳入广东省第一批本科录取批次招生,这7个专业均为与智能制造领域相关的理工类专业,分别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化学、环境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划招生超过1500人。

2015年11月,省教育厅与市政府签署《广东省教育厅东莞市人民政府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框架协议》,依托东莞理工学院建立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东莞),2016年已落实基地的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106名。此外,该校还获法国国立工艺学院授权开展本科、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培养。

同时,围绕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任务,该校大力实施“政府支持下的该校+大学创新城(新型研发机构)+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园区、专业镇街+龙头企业”合作办学模式,推进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特色产业学院建设。

鼓励教师在岗离岗创业

两位教师创业企业年产值超2.2亿

东莞理工学院出台允许和鼓励教师在岗离岗创业的系列举措,推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初显成效,在岗教师朱君成立的东莞市某塑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生产中小型精密成套挤出设备和工艺的自主研发、生产、销售,年产值近2000万元,已在新三板上市;离岗教师卢盛林成立的东莞市某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机器视觉光源的研发、生产、销售并提供视觉解决方案及服务,年产值达2亿元。

据了解,该校成立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和创业 基金 ,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扶持学生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目前已成功孵化以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3D打印设备的“东莞市彩越三维科技有限公司”;以提供更便利、更快捷新型购物解决方案的“东莞市服务一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

今年,“挑战杯·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首次走出广州,由团省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人社厅、省科协、省学联、东莞市政府等共同主办,由东莞理工学院承办,5月20日至22日将进行终审决赛,届时全省100多所高校、450多个优秀项目、2200多名创新创业精英汇聚松山湖校区,竞逐金奖,深化交流,争取落地,为推介东莞创新创业环境、促进该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良好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