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电研院借虚拟孵化器“二次腾飞”
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
以此为依托,引进高端人才到松山湖进行二次创业
东莞时间网讯 在东莞众多的新型研发平台中,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电研院”)可以说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其孵化体系逐步完善后,电研院正在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其不仅计划打造一个加速器基地,还开始尝试运营虚拟孵化器,希望借此实现自身的“二次腾飞”。
作为松山湖(生态园)首届创新创业大赛的分赛区之一,目前电研院分赛区已经从90多个项目中筛选出40个优质项目进入复赛,分赛区复赛将于12月中旬进行。目前有几个亮点项目已经受到多家投融资机构的支持,如虚拟现实赛车项目、老年服务机器人等。
持股孵化项目占70%
作为东莞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共建的公共创新平台,电研院依托电子科技大学的技术资源,从创立之初就高扬起技术成果转化、科技创新的大旗,至今已孵化了60余家高成长性企业,其中有10余家已经毕业。
电研院专注于高端电子信息企业的孵化和培育,通过开展以“换芯”、“换线”工程为代表的系列科技创新服务,着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 健康 医疗、大数据等新型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建立了面向本地电子信息产业的9个研究中心、3个公共实验室、近30个国家及省市级公共服务平台。
在谈到电研院的孵化特色时,电研院企业发展部项目经理常建明介绍:“我们孵化器与其他孵化器不同的是,大部分的企业都是我们自己参股的,持股孵化企业占所有孵化企业的70%左右。我们为企业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但我们一般不参与企业的管理。”
通过持股孵化企业,电研院可以获得企业经营红利及长期 投资 收益,辅以微利的技术服务、场地租赁和为孵化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等收入,实现“造血”功能,来维持和扩大孵化器正常运转,为孵化器自我创新及下一步规划提供了资金保障。
为了保证在孵企业的资金需求,电研院为孵化企业搭建起完善的融资渠道,并开始着手建立专注于高端电子信息的投资 基金 ,实现“技术+资本”的企业孵化战略。2014年,电研院经过认定,成为国家级孵化器培育单位。
谋划加速器基地
今年以来,伴随着东莞孵化器建设的热潮,东莞不少孵化器开始进行品牌输出,电研院也可以谋求向外扩张。不过,与其他孵化器的品牌输出不同,电研院的外扩,更多的是为自身企业的发展而考虑。
随着在孵企业的发展壮大,电研院内的空间已经无法满足一些企业的发展需求,这些企业亟需向外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电研院开始计划打造自己的加速器,以此承接孵化器内的优质企业项目。
常建明向记者介绍,接下来,电研院计划成立一家加速器公司,并将与一家地产公司,共同打造一个加速器基地,这个加速器基地项目明年将正式启动。“这个加速器基地建成后,将主要承接我们孵化器内的几家企业。”
电研院的计划是,在未来,除了孵化器环节外,还将把服务体系延伸到加速器环节。由于电研院内的在孵企业主要集中于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因此,这里的企业如果发展壮大后,陆续搬迁到加速器基地,那么,将更利于形成高端电子信息产业的集群,对东莞产业转型升级有着显著的利好。
除了打造自己的加速器基地外,电研院也将为东莞的其他孵化器提供服务支持。记者了解到,电研院已经与长安的一个产业园达成协议,电研院将为该产业园提供整体的孵化服务规划,并为其提供技术支撑,这足见其品牌影响力。
打造虚拟孵化器
为了搭建更广阔的孵化平台,电研院开始尝试运营一个虚拟孵化器。通过这个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虚拟孵化器,电研院打通了东莞与成都等地的孵化资源链条,实现了两地的资源共享。
常建明介绍,“虚拟孵化器的重点孵化方向也是在高端电子信息方面,特别是机器人、电子信息、大数据等,在2015年我们通过虚拟孵化器孵化了老年服务机器人、血糖监测、虚拟现实赛车、激光除锈等项目,部分项目已经开始落地。”
据了解,电子信息科技大学在成都成立了一个成电校友产业园,电研院将以成电校友产业园为抓手,引进高端人才到松山湖进行二次创业、产业孵化,通过“院园结合”的模式,大力促进东莞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常建明向记者介绍,通过这个虚拟孵化器和成电校友产业园,可以实现东莞与成都两地在孵化资源方面的对接,“成都在软件行业和创客领域优势比较大,而东莞在硬件和制造方面的优势明显,我们可以吸引成都的年轻创客来东莞创业,或者通过我们的服务体系,让他们实现跨地域合作。”
常建明认为,虚拟孵化器的模式,打破了地域、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为创业者提供更灵活的支持。“我们通过建立虚拟孵化器,靠专业化的孵化服务和共享孵化资源的创新发展成果,走出了一条完全市场化的道路。”
【 各方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