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东莞街镇成绩单看新常态下的东莞
1月8日,东莞市召开全市2015年度工作总结大会,同时公布的还有2015年各镇街领导班子年度工作的考核结果排名。对于广大镇街领导干部而言,2015年是一个不断适应新常态、不断完成自我更新、自我超越的一年。
以人口红利为代表的传统发展动力要素在新一轮全球分工驱动下加速瓦解消失,地方却仍未完全摆脱对旧有发展方式的依赖。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精彩而生动的缩影,东莞对外开放早、改革起步早、 经济 发展快,与此相应的是,各镇街碰到的各种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也明显早于国内其他地方,经济新常态的系列特征在东莞表现得更为深刻、更为明显。
经济增速、市场格局、区域协调、产业形态、发展路径、改革红利、人力资源、竞争优势……经济新常态的系列特征及趋势该如何布局,实施过程该如何把握,均没有前人的经验总结可供参考借鉴,需要来自基层一点一滴的探索与实践。
翻看2015年度东莞全市各镇街交出的成绩单,无论是2014年度排名第一的凤岗镇再度拔得头筹,还是个别以往相对欠发达的镇街晋升优秀队列让人眼前一亮,抑或一些位居全国百强镇前列的明星镇街的失意,在经济社会发展已然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镇街年度考核优秀排名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或多或少折射出一个全新的东莞正在不可抗拒地走来。
对于大多数旁观者而言,最为直观的体验来自重大项目的遍地开花。
在凤岗,紧紧抓住临深片区所带来的发展红利外溢带动,总 投资 额达200多亿元的8个市重大项目在2015年11月全部动工或者投产,再造一个新凤岗的愿望呼之欲出。
在茶山,这个在强镇如林的东莞长期扮演跟随者角色的偏隅小镇,在2015年也拿下了全市容积率第一高的工业项目、第一批产业转型升级基地、第一批项目投资审批改革试点,在土地集约高效利用上率先迈出了一步,总额达80亿元的重大项目,自茶山建镇以来也是前所未有。
在麻涌,昔日无序发展、污水横流的华阳湖畔转变成为广东十大最美湿地公园,环境的改善犹如一块强大的磁铁,吸引一批又一批优质项目主动前来寻求落地。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传统加工贸易加速转移,很多镇街干部发现,原来行之有效的办法在新常态下明显减弱,基层政府不能再像原来那样只关注GDP、全力抓大项目、靠招商促发展。优秀的镇街吸引代表产业未来的优质重大项目“趋之若鹜”,靠的不再是廉价的土地成本、人力资源和任意的污染排放,取而代之的是完善的产业链配套、深化改革的高效服务、优美的宜居环境、均等化公共服务等。
对于那些原地踏步甚至走在倒退路上的失落镇街而言,他们共同的症结在于仍没有完全从旧有发展方式的思维定势中走出来。
对于在新常态下如何创新工作,一些基层干部普遍感到缺少抓手和思路,不同程度存在不会干、不懂干、不愿干的思想观念,“等靠要”思想缠身,一些领导干部久而久之就不敢抓、不敢管,一年到头尸位素餐、碌碌无为。
2016年已经翻开全新的一页,各镇街已然身处全球竞争的大格局当中。与30多年前不同的是,它们没有过多政策的优势和壁垒保护,唯有尽快适应新常态,盘活现有资源,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才能实现发展动力的“无缝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