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者:他扎根东莞25年 领到全市首本不动产权证书

14.12.2016  18:21

2016年6月30日,东莞市首本不动产权证书颁发仪式在茶山镇不动产登记窗口(设在茶山国土分局)举行,图为王浩兴领到了东莞市首本不动产权证书(记者 郑家雄 摄)

“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迎接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系列报道

东莞这五年·见证者

东莞时间网讯 1991年,28岁的王浩兴正式下海,从无锡无线电厂辞职,加入茶山一家港资企业通江五金厂。

当年,来自江苏无锡的王浩兴,成为了身边所有亲戚朋友中首个“吃螃蟹”的下海者,被所有人不理解。殊不知,从此他一路见证并参与着东莞这座国际制造业名城的崛起。

扎根东莞25年,王浩兴早已从打工者华丽转身成为东莞市茶山德昌五金厂总经理,并在东莞结婚生子买房定居。“去年年底,在茶山买的新房收楼了,后来就开始办理房产证,我也没想到自己会拿到全市第一本不动产权证书。”今年6月30日,王浩兴更是幸运地领到了全市首本不动产权证书,不少人找他合影,颇让他有“明星”的感觉。

王浩兴说,25年来东莞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生活也越过越好,他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下海来莞  东莞来料加工蓬勃发展的亲历者

1980年,还在上高中的王浩兴,靠指标分配进入无锡无线电厂工作,颇受外人羡慕。7年后,他被派驻珠海公司,工资从两三百元飙升至一千多元,再次成为幸运儿。

“无线电厂是国营企业,工作很稳定,工资又高,虽然只身来到外地,但大家都很向往。”1987年的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王浩兴也从工人晋升为珠海公司生产主管,同来的还有2名无锡老乡。

但命运的真正转折点,发生在1991年的东莞。那时候,王浩兴们的技术被刚在东莞茶山开厂的一名香港老板看中,想要高薪把他们“挖”到东莞,顶替厂里的台湾管理层。

昨日,在王浩兴的办公室,望着窗外,他依然清晰记得25年前的那一幕。“当时,香港老板工资开到3000元每月,包吃包住。房间有空调,有专门的阿姨打扫 卫生 煮饭,3个月就能成为万元户。”比内地高出10倍的薪资让他动摇了,虽然家人均不同意,但王浩兴与另2名无锡同乡毅然决定辞职下海,投入到东莞正蓬勃兴起的工业革命大潮中。

1991年的东莞茶山,香港老板和台湾老板陆续开始前来 投资 办厂。当时从外地坐火车到石龙后,只能由农夫拉车进入茶山,道路满是泥泞。

王浩兴记得,他们加入香港老板的通江五金厂后,生意颇为红火,只要生产出来的东西都能卖掉。

投资办厂

一年半就收回了所有投资款

1993年,王浩兴们决定,脱离香港老板自行投资办厂,成为内地人来莞办厂的先行者。

“那时候我们每个人出资10万元,开起了自己的五金模具厂。”王浩兴还记得,那时候尚不允许外地人在莞注册办厂,他们3名无锡老乡,找来了原香港老板厂里的厂长(茶山本地人),一起合资办厂,取名东莞市荣昌五金厂。

起初,他们的厂房只有100多平方米,租用的是村里的集体厂房,只有4台机器,但生意却很红火。他们接下的第一单订单,来自茶山三荣集团。那时候,三荣也是刚到茶山投资建起的台资厂,主要做电热水瓶等,大部分元件都是外包。“有朋友介绍,三荣就找到了我们给他们做电热水瓶的胆盖和五金配件。”王浩兴记得,那时候他们刚建厂没有钱买材料,三荣老板就先付款再下单。再后来,生意越来越好。

一年以后,王浩兴们就搬到旁边500平方米的厂房里,机器增加到30多台。“除了扩厂投资外,一年半我们就把所有的投资款全部收回。”王浩兴们的经历,正是东莞来料加工企业蓬勃发展的见证。那时候的订单,只需靠朋友介绍就已忙不过来,仅茶山的订单就已足够。

1997年,厂里的情况最是辉煌。王浩兴们一个月就能做到六七十万元的订单,厂房也增加到1000平方米左右。但1998年的 金融 危机却是一道坎,产品都跌价,订单也很少。厂里一个月订单10万元都做不到。身边很多厂都倒掉了,工人也从原来的六七十人减少到十几人。

转型升级

成为富士康电脑零配件供应商

如何迈过金融危机这道坎,是当年所有来料加工企业必须面对的难关。

王浩兴再次成为了时代的幸运儿。2000年的转型升级,让他们的工厂成为了富士康CPU散热片铜底板的供应商。

当年,王浩兴和原来的伙伴分厂发展,他和另一名无锡老乡成立了东莞市德昌五金厂。“那时候,有朋友介绍,富士康正在寻找电脑散热片的供应商,但对工艺要求非常高。”迎难而上,王浩兴们日夜兼程,攻克难关终于成功做出了样品,并得到富士康的认可。

从那时候开始,一场至关重要的转型升级在王浩兴的德昌五金厂开启。他们几乎把所有赚来的钱全部投入工厂升级换代,企业管理更加规范化,设备也进行了更新换代。富士康专门派人前来辅导。

“和富士康合作的那些年,是最为辛苦的时候。”王浩兴现在犹记得,富士康产品更新换代特别快,每到新产品研发时节,他们几乎是24小时熬夜奋战,凌晨两三点还在开会研讨。与之相对应,成绩则是喜人的。厂里仅富士康的加工费,一个月就超百万元,最多时候厂里员工达三百人,工厂也再次搬迁到5000多平方米的现有厂房。

持续到2007年,富士康CPU部门搬迁至山西,富士康的订单也随之终止。2008年,新一轮金融危机袭来,王浩兴的德昌五金厂再次面对考验。

“现在,我们只能继续积蓄力量。”王浩兴说,如今人工成本的增加,工厂订单的减少等都增加了企业生存的难度,依靠20多年的积累,目前工厂尚能维持。但他们也不会放弃,将继续寻找机会期待实现再次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