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首届环保夏令营闭营
垃圾焚烧、污水处理、环保处理最受关注
2014-07-25 我有话说(0人参与)
南方日报讯 (记者/黄少宏 实习生/周采妍)“老师,为什么垃圾烧完之后可以变成地砖?”“运河净化之后为什么不臭了?”7月23日,随着首届环保夏令营3期活动的结束,122名小记者完成了首次环保“报道”的体验之旅。垃圾焚烧、污水处理等成为孩子们眼中最关注的环保话题。接下来,他们将围绕感兴趣的环保话题,提交调研报告,争取这些环保问题得到更多人关注。
10岁孩子关注垃圾处理问题
10岁的王烨科在东城三小读四年级,住在教师二村的她每次在上学的路上都会发现路边满地都是垃圾。烨科的妈妈李女士告诉记者,由于家附近就是下桥水果批发市场,每次经过时都能看到一地的烂果子、包装纸皮箱和塑料袋。“烨科经常问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垃圾,这些垃圾又是怎么处理的。”李女士坦言道,由于自己对于环保知识也不甚了解,所以每次孩子问起都只能支支吾吾地糊弄过去。
今年6月放暑假前,李女士从学校的老师那儿知道了首届环保夏令营招募的消息。“我觉得这是个让孩子解除疑惑的好机会,就马上报名参加了。”7月22日,烨科和来自东莞各镇区的41位小伙伴一道,踏上了为期两天的环保夏令营之旅。
23日早上,小记者们来到了市区环保热电厂。高耸入云的烟囱,深达数米的垃圾大坑,八爪鱼一样的巨型抓斗都让孩子们啧啧称奇。惊叹过后,孩子们就围着讲解员吱吱喳喳地问开了。“老师,垃圾水处理之后真的能喝吗?”在参观景观水池时,一位孩子好奇地问讲解员,当得到肯定答案后,他更缠着带队老师盛一杯让他试试,好奇的举动逗乐了在场的所有人。
在参观完环保热电厂之后,烨科告诉记者,虽然已经知道了垃圾处理的过程,但她更关注的问题是如何让人们不再扔垃圾,从源头上解决垃圾的污染。在接下来的调研报告中,她也会就这方面展开调查。而烨科的想法也得到了带队老师的支持,在回程的车上,带队老师告诉孩子们:“东莞全市一天要生产1万吨垃圾,虽然经过有效处理之后可减少6000吨的污染,但我们更应该明白,处理只是最后的一道屏障,要减少垃圾污染,我们更应该少扔垃圾,养成垃圾分类处理的习惯。”
就感兴趣环保话题形成调研报告
除了垃圾焚烧处理之外,污水治理也是孩子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夏令营第一期的学员何启阳在结束了为期两天的参观学习后,目前已经展开了他的调研工作。在可园中学读初二的他经常会通过新闻去了解时下最新的环保话题,结合生活中的发现提出自己对于环保的理解或者想法。
“我以前经过运河边,都要掩着鼻子不能呼吸地过去,因为实在是太臭了!后来经过整治了,运河水虽然还是浑浊,但已经好了很多了。我就想着,新闻经常说东莞的工厂排废水污染河涌,能不能先调查一下有多少这样的工厂,将运河净化处理污水的技术推广给他们,这样不就可以减少污水的污染吗?”在形成想法后,启阳和几个同学组成了小组,打算对此问题进行调研并作为夏令营的调研报告上交。
成熟的环保调研想法,让很多孩子的父母都不敢相信来自自家的小朋友。家长刘女士告诉记者,参加了环保夏令营之后,孩子们对于环保的了解都超过自己了,“他回来跟我说在植物园学到有些植物可以止痒,还督促我以后垃圾要分类,我觉得这样的亲身体验对孩子的触动很大,他成了我这方面的老师。”
对于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带队老师们却表示一点也不觉得意外。夏令营三期一组的带队老师彭博告诉记者,通过平时的宣传和引导,孩子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环保知识储备,像PM2.5、垃圾焚烧、河水水质方面他们都有了解,夏令营主要培养他们系统的思考和通过媒体向周围人传播环保知识的能力,让他们对于问题有更多的思考。"
据透露,接下来,这批“环境小记者”将利用暑假时间,围绕感兴趣的环保话题,以文章、图片、视频等形式提交调研报告,争取这些环保问题得到更多人关注。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收到调研报告后,他们会选择部分优秀的作品集结成册,并推荐参加相关的国际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