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首部校园微型天文连续剧杀青
东莞首部校园微型天文连续剧日前杀青,第一集已能上网观看
《我爱星空》剧照。
《我爱星空》团队部分成员合影。(东莞时报记者 王欢 摄)
老师写剧本做导演,学生当演员
厚街一中学拍摄科普连续剧《我爱星空》
讲述天文社活动及初中生学习生活
东莞首部校园微型天文连续剧日前杀青,第一集已能上网观看
东莞时间网讯 东莞厚街竹溪中学的一群初中生,都是天文爱好者,他们共同组成了星空天文社。社员们不仅爱天文,还拍摄了天文微电影、连续剧。8月10日,由天文社师生自导自演的《我爱星空》微型科普连续剧杀青了,这也是东莞首部校园微型天文连续剧。
《我爱星空》讲的是天文社活动以及初中生的学习生活。在剧里,你能学到天文的相关知识,还有平时学科考试的内容呢。
目前,该剧正在紧张地进行剪辑和后期制作,第一集已经上传至优酷网了,其他部分也将于近期发布。大家在网上搜索“我爱星空”,就能点击观看了。
天文社除了观天象还拍微电影
“沛林,从球场走过来,坐到阶梯上,跟彭焱交谈,然后拿起矿泉水喝几口。”10日下午近4时,天文社的辅导老师莫小军扛着摄像机,戴着耳麦,指导学生演员走位。炎热的天气里,师生们都汗流浃背。
在大家的印象中,天文社一般是用望远镜观测天文景象。拍微电影、连续剧,还真是个新鲜事。
“其实是个很偶然的机会。”莫小军讲述了天文微连续剧的创作历程。
每年暑假,天文社都会召集所有社员回校集训,2012年暑假集训时,莫小军突发奇想,和学生们尝试拍摄了一个与天文社有关的微电影。2013年5月,微电影《老人星》制作完成,并斩获了第十届中国中小学校园影视奖的金奖。随后,他们开始筹备拍摄《我爱星空》微型连续剧。
莫小军介绍,微电影《老人星》是他和一名学生写的,《我爱星空》的剧本,则是由他一个人创作。为此,他还特地观察了一下学生们平常的生活和对话方式,专门创作出贴近他们年龄层的东西来。
师生首次拍连续剧,过程很艰辛
《我爱星空》共有8集。8月10日下午,随着补拍镜头的完成,《我爱星空》正式杀青了!社员都兴奋得跳起来了,现场一片欢腾!
从今年年初开拍到杀青,从寒假拍到暑假,回想起来,莫小军和社员都感慨:真心不容易啊!
“拍一集大概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因为这部戏有六七个主演来自不同年级,还有场记、录音等技术人员也要到场,所以时间安排上比较紧张。”莫小军说,大家首次接触拍摄,表演做不到专业演员那样收放自如,只能是本色出演。
天文社社长、初二学生陈希雯说:“经历过才知道多不容易。天气热、拍戏苦,都能熬得过去,最难的是要协调大家的时间。有些社员下课后,要参加补习班,拍戏少了一个人又不行,中途差点要停拍了。”陈希雯很焦急,一个个找演员沟通协调。
最后,大家想出一个办法,利用课余时间抓紧拍。比如午休时间,别的同学都去睡觉了,他们却要坚持拍摄。
负责现场录音的尹灏文是个典型“学霸”,今年中考,他以739的高分考入东莞中学。“寒假开拍的时候,我就来帮忙,做录音、场记。后来开学了,我也会抽空来帮忙。中考后,我就有大把时间投入拍摄了。”片场,尹灏文举着两米多长的录音杆,既要尽量贴近演员保证音效,又不能进入摄像头导致穿帮,非常考验体力和耐力。
“录音最怕遇到不停NG的情况,我常遇到NG6、7次的,因为同学拍着拍着会不好意思,就会笑场。”尹灏文说,录音杆扛久了,手腕挺酸的。
苦的可不止是拍摄过程,因为和学习时间有冲突,有的家长会反对,甚至要求社员退团。
器材是借用了学校的摄像机。莫小军没学过摄影,就上网找教程,再认真琢磨平常电视剧里面镜头的切换。他憨笑着说:“就连后期的制作,也被我承包了。”
有人因为拍摄成绩进步了
拍摄连续剧会不会影响学习?初一(11)班的李如欣是“学霸”,作为主演之一,拍摄不但没有影响她的学业,反而让她收获了更多知识。
李如欣是第一次参加《我爱星空》连续剧的拍摄,在她看来,这对她课外生活的拓展非常有好处。正是因为拍摄了《我爱星空》这部天文科普连续剧,让她对星空的认识更深入了。
担任场记的初一(3)班的王凯欣,学习成绩不仅没退步,反而还进步了。“别看场记不起眼,其实很考验人,让我做事情更专心了。”王凯欣说。
“我看他们状态保持得很好,有的甚至还进步了。其实学生除了学习,有件让自己有成就感的事,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学习。”莫小军说,学生把拍剧当成繁重学业下的一种放松。他坦言,拍剧对学生生理上来说会有点累,但在精神层面来说,他们感兴趣,就不会觉得累。
况且,这对学生的能力也是种锻炼。比如,学生要学会统筹协调全局,要学会沟通,学会坚持,也要学习更多天文知识。“学生展现出来的能力,已超出了对初中生的要求,更体现出他们对科普、对大自然的热爱。”莫小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