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2015“两会”报道传播力排行总榜将发布
“如果两会没有网络媒体报道,将会是怎样一个景象?”2015全国两会刚落下帷幕不久,一群“好事者”在传播君微信群里抛出这样一个“反现实”的话题。
每年的全国两会,不仅是我国政治经济的风行表和晴雨表,更是媒体比拼的高地。2015年的两会报道,是我国媒体发展的重要节点:以新媒体为重要传播平台的媒体融合报道,首次在全国两会大规模应用,媒体再不是单枪匹马作战,而是以一个集团军、一个方阵形式出现,传播方式再也不是各自为阵,而是以传播矩阵形态出现。
新媒体成为传播主力
2015年成为媒体融合的开局之年,全国两会报道也成为重要分水岭。各大媒体纷纷把“中央厨房”搬到北京,通过一次采访、多次编辑、多端分发、以全媒体矩阵传播,将两会全方位全景式呈现。
来自国家网信办的统计数字显示,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各大网站共发布文字、图片、图解、视频、动漫等关于两会报道185万条;各大网站累计浏览量达到100亿次;“两微一端”传播力影响力更凸显;新技术H5广泛应用;大数据分析、可视化新闻、图解动漫大规模采用,烹制出一道道符合各自口味的两会新闻大餐。
这是史无前例的,网信办成立一年来,一手清理整顿,一手抓网站建设,网络空间出现新气象,网络媒体出现新发展,中国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新传播渠道和手段。
在2015年全国两会报道中,多家网站开展“点赞‘四个全面’”主题活动,从多角度深入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重大意义,仅微博平台有关贴文阅读量达20亿次,讨论量超过500万次。新媒体报道两会做到了会内会外、网上网下、媒体与网民的全方位互动,形成了网友主动分享的连式传播。
网络媒体成为两会报道的宠儿和主角,1999年3月,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作为网络媒体代表开启破冰之旅,第一次参与报道全国两会。从此,网络媒体在全国两会报道中从跑龙套、“群众演员”、小角色到配角、主流,但在2015年,网络媒体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地说,新媒体引领两会报道。
进入“新媒体+”时代
在两会报道中,媒体融合微站、微博、微信、看电视摇一摇……两会报道也可以有很多玩法,如新浪网就用互联网思维去报道两会,首次尝试主打个性化的聚合头条:根据用户选择的关键词进行适配头条,将决定权给用户,让用户自己掌握头条。在报道形式上还首次采用新闻众包,网站报道什么由大家来决定,同时还派发微博红包,用更多的产品让用户尖叫。
在今年两会报道中,不是一家媒体对另一家媒体的竞争,而是一个集团与另一个军团的竞争,绝大部分都撕掉单个媒体品牌的标签,被贴上“全媒体报道团队”的统一标识。如人民日报首次设立全媒体平台,根据各发稿平台需求制作新闻,打造同一集团内不同平台的融合。除此,人民网还与37家最具影响力的地方报纸、4家地方卫视、5家门户网站、2大综合平台及30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海外华文媒体合作共同报道两会。
新京报用新媒体平台大胆创新,并打造出“长画短说” 品牌栏目,通过采用动画的形式结合热点,突破两会报道的二维空间,要让新闻动起来,如“别人春节胖十斤 总理加班改报告”的片子推出后点击几天就超百万。
在融合报道军团中,很多报纸记者、电视记者转到全媒体记者,装备也从纸笔时代过渡到拥有谷歌眼镜、移动互联相机、远程视频对话系统的高精尖时代,呈现终端包括报纸、广电、网络、微博、微信、客户端、手机报全媒体传播。无论是报道规模、采访团队力量,还是采访设备、传播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除此,贵州、江苏、浙江、天津、山东、四川等地媒体在两会报道中都采取融合报道模式。新疆天山网运用“新、整、全”三大“心法”,打出一套“全媒体”的“功夫”,推出了六个语种的大型专题,运用全媒体方式解读全国两会。
2015年全国两会报道,无疑是新媒体的盛宴,报道更接地气,新华社手机客户端以GDP为引子诞生了个“小七”的暖男,国社如此卖萌不火都难;网易的“小明”领着大伙参观人民大会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都推出自家的“小明”,中新社的“小新”也横空出世。除报道形式的创新外,网民也感受到新技术带来的视觉冲击,H5、动漫的应用使人身临其境,有效克服两会报道的枯燥。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把媒体融合这个课题给了全国媒体老总,2015全国两会,成为媒体融合的一次“大阅兵”,而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媒体正实践着以新媒体为重要传播平台和手段的融合方式,这彰显了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力,正成为信息传播的新常态。
孙光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