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两党老兵阅兵式上首次共同受阅
国共抗战老兵一起乘车参加阅兵式。
抗战老兵乘车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抗战老兵们乘车经过天安门广场。
老兵们经过天安门时向观众敬礼。
昨天举行的胜利日阅兵上,首次由国共两党老兵组成的乘车方阵在受阅方队最前面接受祖国和人民的致敬,成为本次庆典的一大看点。
70多年前,这些老兵也曾是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他们背负国恨家仇背井离乡毅然从戎,共同写就气壮山河的抗战史诗。70年过去,岁月沧桑已把他们变成耄耋老人,而这段为国抗战的经历仍在提醒着世人:勿忘历史,珍惜和平!
□现场
老兵受阅流下激动泪水
昨天上午10时41分许,阅兵分列式正式开始。空中护旗方队率先飞过天安门上空,20架参阅直升机空中组成“70”纪念数字,随后由300余名抗战老兵、英烈子女、抗战支前模范组成的两个乘车方队,行进在受阅方队最前面,接受祖国和人民的致敬。这是建国以来我国首次在阅兵式上出现老兵方阵。
当老兵乘车方队匀速驶入天安门观礼区时,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观众挥舞起手中的小国旗向老兵致敬。老兵们胸前挂着金光闪闪的勋章,齐齐举起右臂朝向天安门方向敬礼。许多老兵在这一刻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据介绍,参加这次阅兵的抗战老兵平均年龄90岁,最年长者102岁。其中,共产党老兵主要从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游击队等老战士中遴选,国民党老兵主要从参加过山西、湖南、云南、广西、贵州等正面战场作战以及中国远征军的老战士中遴选。
紧随抗战老兵的,是抗日英雄子女代表。同时,接受检阅的还有抗战支前模范乘车方队,他们平均年龄88岁,主要是从抗日根据地和正面战场的支前模范中遴选。他们曾日夜兼程地把大批粮食、弹药,以及各种军需物资送上前线,并担负运送伤员、看押俘虏等各种战争勤务。
当天,还有部分前苏联红军、美国“飞虎队”等外籍老兵和子女代表也前来参阅。
□老兵档案
1 符隆前 92岁
参加阅兵是祖国对老兵的礼遇
档案:原国民革命军73军77师229团炮兵连战士,先后参加过第三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等战役
参阅位置:抗战老兵方队第一车第一排
昨天,符隆前乘坐老兵受阅方队第一辆汽车经过天安门,他和其他老兵共同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致敬。
能在92岁时参加阅兵,符隆前很激动。他告诉记者,前一天晚上自己梦到了天安门广场,梦到了习主席。这次来到北京,看到天安门是在圆自己很久的梦。
亲历长沙会战和常德会战
符隆前生于1923年4月,泸溪县洗溪镇峒头寨村人,原国民革命军73军77师229团炮兵连战士。1941年,年仅18岁的符隆前在家乡被抓壮丁入伍,先后参加第三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后到第四方面军司令部担任警卫。1947年,部队裁军整编,符隆前退伍回家。
回忆起70年前的抗战经历,符隆前向记者讲道,日本兵用细菌战残害平民,使无数无辜者死伤。常德保卫战时,73军3个师守北门,10多天苦战,敌人飞机大炮轰炸,3万多人死伤2万多,6位正副师长有5位战死在阵地上。
抗战胜利后,符隆前回到老家务农,他们勤劳本分,乐于助人,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和敬重。1962年至1982年他担任生产队队长,至今,枞菌香了,柑橘红了,笋子冒尖了,左邻右舍上山采摘回来,总要分些给他,但符隆前老人一直有个心愿,就是到北京来看看天安门。
老人的女儿符恩秀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后,父亲一直有个心愿就是到北京看天安门,但年轻时家里经济条件有限,等到孩子们长大后有了经济条件,又考虑到他年事已高不敢带他出远门。这次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老人被接到了北京,乘上了高铁,从长沙只需6个小时就到了北京。“祖国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老兵,这是很高的礼遇!参加抗日是我这辈子最值得纪念的一件事。”符隆前说。
阅兵穿新衣印上当年番号
昨天早上8时50分,符恩秀把父亲送上受阅车,回到酒店观看电视直播。当受阅车驶过天安门广场的时候,她一眼就看到了父亲。在此之前,她给家人打了电话,告诉他们父亲在首辆车的第一排靠近天安门城楼的一侧。
符隆前老人说,活动主办方为他定做了参加此次阅兵的衣服,是一身中山装,左前胸还印上了他当年作战时部队的番号。他感觉穿上这身军装特别自豪。“当时,我就坐在受阅车靠近天安门城楼的一侧,我清楚地看见了习主席站起来和我们挥手,我也向他那个方向挥手。”
参加完阅兵后,符隆前老人非常感慨。他说,相比70年前,他们打日本鬼子时候的武器,昨天阅兵展示的武器,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自己也是大开眼界,中国真的强大了。另外,在此次受阅过程中,习主席还接见了他们,并向他们问好,还说“你们辛苦了!”
能参加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符隆前激动不已,祖国没有忘记老兵们,这是多么高的礼遇。符恩秀说,在他们来到北京后,民政部等中央单位的领导,先后看望了他们。酒店还提供了符合他们口味的饭菜,非常丰富,对老兵照顾得非常周到。
今天早上,老兵们就要集结回家了。符恩秀说,今早9点的火车她将陪伴父亲回湖南。从8月21日到北京,这段经历非常难忘,这段时间父亲精神矍铄,话也比家里多了很多。
2 陈廷儒102岁
小学校长投身革命
档案:1939年,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地下抗日武装,逐渐成为抗日宣传骨干。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阅位置:抗战老兵方队第一车第一排
老兵陈廷儒今年102岁,他出生在苏北涟水县一户贫苦农民家里,父亲早逝,从小被过继给伯父当儿子。1933年,陈廷儒顺利考入省立运河乡村师范学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到胡集小学任校长。可惜当校长时间不长,日本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9年初春,涟水县城沦陷。学生们跟着家长逃难,陈廷儒也没书可教了。
这时候,在涟东地区出现了一支抗日游击队。这是一支30人的抗日武装队伍,主要任务是在敌占区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组织群众抗日。陈廷儒受到很大触动,毅然决定参加党的抗日武装组织,并且因为文化程度较高,很快成长为抗日宣传的骨干。
回忆起那段搞地下抗日宣传的经历,陈老神采飞扬,“我们一般是晚上运动到一个村,先派岗哨把村子的所有进出路口封住,只许进人、不许出人,以防走漏风声遭到敌人偷袭。”1940年,新四军三师黄克诚部来到苏北,领导敌后抗日斗争。涟东抗日游击队也发展壮大起来,很快达到300多人的规模,在涟水地区有了较大的影响。陈廷儒成长为基干队长、中队长、总队七连连长。1942年,陈廷儒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他被任命为李集区区委书记兼区长。
有几次,日寇下乡扫荡,都把陈廷儒所在村作为重点清扫对象。1943年春天,一天早上,陈廷儒因公事没在村里。日伪军200多人悄悄摸进村子,直扑陈廷儒家中,伯父被敌人当场残忍杀害。得到消息的陈廷儒无比伤心,想起伯父对自己亲如父亲,他再也忍不住放声恸哭……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由于当时农村信息闭塞,陈廷儒他们过了几天才得到消息。“大伙儿特别开心,虽然条件有限没有搞隆重的庆祝仪式,但想起一路走来,冒着枪林弹雨,牺牲无数先烈,最终取得了胜利,高兴啊!”
3 小林宽澄96岁
日本籍八路军观看阅兵
档案:日本籍八路军老战士,参加了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积极进行反战宣传
参阅位置: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看阅兵仪式
小林宽澄是中国人民较为熟知的日本籍八路军老战士,他参加了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积极进行反战宣传。近些年,他四处演讲作报告,揭露日本侵华战争的真相。他现任日本八路军·新四军老战士会会长。
1919年,小林宽澄出生于日本群马县。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时,他刚满18岁。一纸征兵令改变了他的命运。1940年夏天,他被派往山东青岛附近的桐林分遣队守炮楼,成了侵华日军的一员。
1941年6月18日早晨,在山东省牟定县,小林宽澄所在的分队向山区进攻,遭到八路军的伏击,被迫退到一个小山坡上。
正在这时,子弹就要打光了,八路军马上冲了上来。他们企图自杀却没有成功。小林宽澄苏醒时,发现自己脑部受了一些伤,正躺在八路军的担架上。几位会日语的八路军战士大声对他说:“我们不杀俘虏!八路军优待俘虏!”
“当时我听到这话,觉得这是很大的耻辱,就朝着八路军大喊‘八格牙鲁,八格牙鲁!”小林宽澄说。
“没想到,后来八路军为我包扎了伤口,还给我米饭吃。时间一长,我逐渐理解了八路军,认识到八路军是好的部队,就自愿加入了。”小林宽澄说。
后来,小林宽澄多次为八路军进行反战宣传,甚至在离日军据点仅三四百米远的地方对日军官兵“喊话”,有时他会给据点里的日军唱日本民歌,唤起他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日本投降后,出于对小林宽澄安全的考虑,组织没有让他立刻回到日本。1946年2月,小林宽澄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小林宽澄才带着妻儿回到日本。
回国的小林宽澄,一直受到日本方面的监视,直到85岁后才解除。但他依然四处演讲作报告,揭露日本侵华战争的真相。
为表彰他对中国抗战做出的贡献,9月2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习近平主席为小林宽澄亲自颁发并佩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小林宽澄称,“我感到十分光荣,这也是中国对日本人民的信任,我今后将继续努力,为世界和平工作。”
综合京华时报记者翟烜新华社《扬子晚报》
图综合京华时报记者王海欣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