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两岸食品产业合作交流会在厦门举办

30.07.2014  05:10

  中新网厦门7月29日电(记者 王彤)以“承古风、留美味、兴中华、传世界”为目标,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台湾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两岸食品产业合作交流会于7月29日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

  为了共同促进两岸食品产业的发展, 参加本次会议的150位两岸专家学者就两岸食品产业的现状、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基于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产品的创新与市场开发及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进行了交流和研讨。

  记者在交流会上获悉,2013年内地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产值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率9.1%,增长速度放缓。台湾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发布的数据显示,台湾地区2013年前9个月的食品工业总产值为4816亿元新台币,比去年同期衰退1.7%。

  两岸食品产业在发展的同时面临着健康转型的压力和挑战,而应对这些压力和挑战,离不开两岸食品产业的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交流借鉴。

  工业与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巡视员高伏表示,内地食品工业企业存在大中型企业偏少,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仍较低,小、微型企业和小作坊仍然占全行业80%左右的企业格局,依然存在粗放型生产,初级产品多,资源加工转化效率低,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的状况。

  他说,从安全保障条件看,食品加工企业原料保障、食品加工、产品营销的有效衔接尚不足。今后,要通过转变发展方式,促进食品工业结构整体优化提升,支持骨干企业做强、中型企业做大、小型企业做精,引导和推动优势企业实施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把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基础上,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台湾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廖启成介绍了台湾食品工业的机遇与挑战。

  据介绍,台湾食品产业发展较早,已跨越了最初的农产品加工业成长期和内销市场期,进入了“全球布局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食品工业的发展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农产品原料成本升高,台湾的农产品及加工品国际竞争力下降,传统食品工业一方面纷纷进行资本转移,将生产基地转向劳动力和原材料更经济的发展中国家,进入到全球布局阶段。

  另一方面,众多食品企业开始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对传统的食品工业进行改造升级,利用东方饮食文化特色,开发出高科技的食品生物技术产品,再次进军欧美市场。从原料到市场,台湾食品业都与内地食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共生关系。同时,全球化布局,为台湾食品大大延伸了市场触角,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机会,也在供应商审核、全产业链管理与溯源、科技创新、人才输出、风险评估与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孟素荷理事长指出,面对产业转型,交流可以增长智慧,合作可以促进共赢,论坛的召开既是希望帮助两岸食品产业找到更多可以同步持续发展的良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