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院院士增选人选初确定 工程院30多位来自国企
“两院院士”是对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统称。2015年1月1日,两年一度的两院院士增选工作启动,年轻化、取消部门遴选、处级以上干部不得成为候选人等规定是此次增选的亮点。
在今年6月、7月31日,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分别公布了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共360人。华商报记者统计发现,陕西有12名专家入选。
中国工程院:
陕西6人候选其中2人曾任高校校长
近几次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名额基本都不超过60名,2009年新增院士48名,2011年新增院士54名,2013年新增院士51名,预计今年的增选名额也不会超过60名。
在中国工程院2015年院士增选进入第二轮评审的203位候选人中,陕西6位专家入选,平均年龄60.2岁。分别是:
姜澄宇,67岁(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
刘池阳,62岁(西北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专业)
王双明,60岁(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矿产资源和地质勘查专业)
赵铱民,58岁(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修复与正畸学专业)
李贺军,57岁(西北工业大学,复合材料专业)
康振生,57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病理学专业)
华商报记者梳理他们的简历发现,除在专业领域是学科带头人,其中三人曾担任过党政要职。如姜澄宇教授,2001年3月任西北工业大学校长,2013年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赵铱民教授,曾任第四军医大学代理校长,今年3月卸任。王双明教授,现任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原院长,曾在2007年、2009年、2011年三次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据了解,在今年4月20日中国工程院主席团会议审议通过的一份名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党政机关领导干部身份认定规则(试行)》的文件中,中国工程院针对公务员身份、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身份的认定,并未涉及高校、科研机构和国企领导。
中国科学院:
陕西6人入选平均年龄52.8岁
中科院院士增选每两年进行一次,2015年将最终增选院士不超过65名。
在中国科学院2015年院士增选进入第二轮评审的157位候选人中,陕西6位专家入选,和中国工程院相比,他们更年轻,平均年龄52.8岁,而且有一名女教授候选。
管晓宏,59岁(西安交通大学,系统工程专业)
刘禹,52岁(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树木年轮与全球变化专业)
张宏福,52岁(西北大学,岩石地球化学专业)
杨合,52岁(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塑性加工)专业)
郭烈锦,51岁(西安交通大学,能源动力工程及多相流专业)
何雅玲(女),51岁(西安交通大学,传热传质学专业)
这六名专家中,管晓宏、杨合、郭烈锦、何雅玲,均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候选院士观察
年轻化趋势明显 50岁60岁群体是主流
和此前不同,今年的两院院士候选名单可以明显感觉到院士候选人“年轻化”,其中50岁60岁群体是主流。
中科院:
有海外学历背景的占比大
在2015年中科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的157人中,年纪最小43岁,年纪最大的74岁。和此前不同,今年的名单可以明显感觉到院士候选人“年轻化”,在157位候选人中,年龄段主体分布在51岁至60岁间,占候选人总数的59.2%;年龄在50岁及以下候选人数接近总数的1/3。
此外,157名初步候选人中,有94名来自高校,占总数近60%。有海外学历背景的入选者占比较大。数学物理学部23名候选人中,有8人获得国外大学学位,占比超过1/3;化学部25名候选人中有8名海归人士,占比达32%。
其中,有94名来自高校,占总数近60%,人数较多的大学有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
中国工程院:
三十多位来自国企
在201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的203人中,年龄最小的46岁;年纪最大的73岁。
和中科院候选人年轻化情况相似,中国工程院初步候选人的年龄结构也呈“纺锤形”,在40岁和70岁年龄段人数均较少,50岁和60岁群体为院士候选主流。86%的候选人年龄在60岁以下,年龄段主体分布在51岁至60岁间,占候选人总数的74.8%。
此外,203名初步候选人中,有107名来自高校,占总数近46.5%。来自国企的候选人也不少,34名来自国家电网、中国石油、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中钢集团公司等国企,候选人大多担任总工程师职务,总人数的占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