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拟在3年内建3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07.06.2016  10:50

  南方日报讯(记者/肖文舸)6日,《广东省工业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方案(2016-2018年)》(下称《方案》)正式对外公布。其中明确,我省将全面推动技术、产品、品牌、模式、质量、管理等创新,通过三年努力,加快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步伐。

  《方案》提出,力争到2018年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达23%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升至1.3%左右。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50%和30%。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至25万元/人左右,年均增长5.2%左右。

  《方案》指出,我省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将围绕制造业重大共性需求,在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领域创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在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创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提升创新型产业发展新优势。到2018年,在重点领域创建3个左右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0个左右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对于高增长新兴产业,我省将大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产业,推动高端新型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半导体照明(LED)、新材料、新硬件等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扶持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成为优势产业。

  目标到2018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增长新产业新业态产值快速增长,其中物联网产业规模达5200亿元、云服务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大数据及相关产业规模达4000亿元。

  针对现有产业,《方案》明确要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普及设计过程智能化、制造过程智能化和制造装备智能化。到2018年,全省完成新一轮技术改造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达2.6万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0%以上;推动1200家以上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建设,通过国家贯标评定企业200家以上。

  另外,针对高端装备制造的薄弱环节,我省还将发展一批基础制造装备和智能成套装备,提升先进装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利用工业软件和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实现从智能装备到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智能服务的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到2018年,国家级和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分别达15个和100个,智能装备产业增加值达3000亿元;传统产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0%。

  后年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将达1400家

  6日正式公布实施的《广东省工业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方案(2016—2018年)》(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我省将以创新驱动作为促进工业发展的核心战略和总抓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着力点,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提升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成长,初步构建创新型经济发展格局。

  《方案》指出,到2018年底,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达23%以上,工业企业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1400家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提升至1.3%左右。同时,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力争到2018年底,高新技术企业达1.3万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41%。

  大型工业企业 明年底研发机构全覆盖

  我省将通过加强企业研发载体建设,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按照“有专职人员、有固定场所、有专项经费、有专门设备、有具体项目”的要求,支持企业加快建设研发机构。对于已设立专职研发机构的企业,鼓励其创建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各类创新平台,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

  目标是到2017年底,实现大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主营业务收入1亿元以上的中型工业企业普遍设立研发机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达20%。

  根据《方案》,广东将引导大型骨干企业组建中央研究院,增强产业协同创新能力。鼓励大型骨干企业开展前沿先导技术研发和重大战略产品研发,攻克一批对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关键共性技术,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还要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建立海外研发基地。到2018年,实现大型工业骨干企业中央研究院30家左右,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升至2.5%。

  另一方面,促进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支持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为大企业、大项目和产业链提供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产品和配套服务。到2018年,培育1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十三五”期间在全省遴选和扶持500家高成长中小企业发展。同时,强化产业链协同创新,目标2016—2018年新建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30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物联网产业 后年达5200亿元规模

  同时,我省还将加强基础研究,继续组织实施9个重大科技专项攻关。在高端新型电子信息、基因工程、增材制造装备、智能机器人等具有颠覆性创新领域实施重大技术创新专项,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应用,掌握新兴产业发展主动权。

  2016—2018年,每年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约100项,在相关重点领域新增发明专利约2300件,突破一批重大核心技术瓶颈,累计实现新增产值约30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将通过实施大数据战略,推动大数据、互联网技术与先进制造业等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融合试点,为企业提供技术、产品和业务聚合。

  目标到2018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增长新产业新业态产值快速增长,其中物联网产业规模达5200亿元、云服务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大数据及相关产业规模达4000亿元;工业互联网试点企业达1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0%;创建“互联网+”小镇(产业型)10个、“互联网+”小镇(应用型)50个。

  加强质量管理 推动设立首席质量官

  在商业模式上,推动工业企业开展线上线下、柔性制造、大规模个性定制等制造模式创新试点,发展基于工业大数据分析的工艺提升、能耗优化、过程控制优化等智能决策与控制应用。到2018年,建成国家和省级信息消费创新应用示范项目80个,省级以上互联网型工业设计中心10个;培育10家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基本实现专业化应用;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5万亿元。

  同时,加强产品创新,支持食品、医药、家电、造纸、家具、纺织服装等行业企业开发适应市场需求和满足消费升级需要的新产品。大力发展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智能产品及应用,强化智能化产品的在线监测、跟踪和管理,延伸产品的售后服务功能。鼓励传统消费类电子产品及生产企业加快转型。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到2018年,智能化产品产值达3万亿元左右,培育13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40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

  再者,加强品牌培育和创新。到2018年,实现国家级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试点示范企业20家以上,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10家以上,质量标杆企业20家以上,工业类名牌产品2000件以上,区域品牌40个左右。

  此外,加强质量管理,大力推广先进质量管理理念和现代质量管理方法,推动大型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到2018年,5万家以上工业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1万家以上制造业企业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150家以上工业企业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

  科技成果对接 每年组织500项以上

  据透露,我省还将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作为企业创新创业支撑。2016—2018年,每年举办科技成果对接活动,组织500项以上科技成果对接。同时,支持新型创业创新平台建设,到2018年,全省支持培育120个左右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重点培育200个左右省级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

  在完善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和促进重大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上,目标到2018年,培育互联网创新应用企业1000家左右、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00个左右;基本建成覆盖全省各类科研设施与仪器、标准统一规范、功能强大的专业化和网络化管理服务体系。

  在人才培养方面,支持普通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与企业深化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培养和现代学徒制试点,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和本科应用型人才。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重点发展领域,重点建设优势突出、支撑能力强的理工类学科。2016—2018年,加快推进7所高水平大学建设和18个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在人才引进上,目标到2018年,企业新引进领军人才20人及一批创新团队;工业领域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超过45人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30%。

  另外,我省还将提升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能力,鼓励企业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知识产权资产组合。力争至2018年底,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达3.2万件,年均增长8%;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至9万件,年均增长10%;全部大型工业企业、50%的中型工业企业至少拥有一件以上核心发明专利;全部大型工业企业至少拥有一件国际注册商标,50%的中型工业企业至少拥有一件有效注册商标。大型软件开发企业软件著作权登记量年增长率10%以上。